山東導游詞[精品15篇]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東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東導游詞1
威海,一座美麗的海濱旅游城市,素以風光旖旎、清潔衛生、氣候宜人著稱。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端,三面環海,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北與遼東半島相對,西與煙臺市接壤。海岸線長達985.9公里,有眾多的港灣和島嶼。這里有”花園城市”的美譽,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全球最佳范例,是避暑、修療、度假和觀光旅游的勝地。
威海具有城市景觀,海島風光,沙灘暗礁、民俗風情、地下溫泉、文物古跡、名山古剎、奇石怪川等豐富的旅游資源。著名的甲午戰爭紀念地劉公島秦皇漢武登臨的“天盡頭”,道教全真派發祥地圣經山,世外桃源圣水觀,“大東勝景”鐵嵯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及我國北方最大的天鵝越冬棲息地天鵝湖等80多處風景名勝,描繪了5436平方公里如詩如畫的威海景色。近年來,又新建了威海影視城、西霞口野生動物園、圣經山觀光索道、甲午海戰館等新的旅游項目和環翠、銀灘、石島灣、天鵝湖四處省級旅游度假區。
威海的旅游設施日臻完善,有各類旅游飯店100多家,旅行社30余家,旅游車、船公司20多家,高檔次的'商場、舞廳、娛樂中心30多處。威海機場達到4D級標準,開通了至北京、哈爾濱、長春、上海、廣州等實際條國內航線。鐵路開通了至青島淄博的旅游列車。海上開通了至大連、韓國的客運航線。全市已形成了”行、游、住、吃、食、購、娛“的配套服務體系,具備了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接待能力。接待海內外游客人數及旅游收入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威海旅游業懲處廣闊的發展前景。威海,將以大海的胸懷、自然的純樸、誠迎中外游客的光臨。
山東導游詞2
蒼山大蒜,亦稱葫或葫蒜。據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小麥、葫蒜,悉付從事,無所留”。由此知之,那時大蒜便在山東安家落戶。
大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侗静菥V目》中談及大蒜時說:“北方食肉面尤不可無”。大蒜具有降低胃內亞硝酸鹽和抗腫瘤作用,倉山大蒜的這種作用更為突出,該縣居民普遍有常年生食大蒜佐餐的習慣,除此之外,在收獲大蒜的季節,蒜薹、蒜苗、新鮮大蒜成為家家戶戶的主要蔬菜。據山東省醫學院科研所對山東省胃癌低發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倉山縣是長江以北10萬人口以上的縣中胃癌死亡率最抵的.縣。
倉山大蒜的成分優于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于:倉山蒜區的土壤含較高的有機質,氮磷鉀偏高;蒜區的井水多為偏堿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級肥水;倉山大蒜在品質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外地大蒜。
倉山大蒜外貿出口已有20多年歷史,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在臨沂市各蔬菜批發市場、零售攤點有售。
蒼山大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山東省蒼山縣 《關于申請給予蒼山大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請示》(蒼政請[20xx]20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山東省蒼山縣神山鎮、磨山鎮、卞莊鎮、沂堂鎮、仲村鎮、賈莊鄉、三合鄉、南橋鎮、長城鎮、二廟鄉、層山鎮、興明鄉、蘭陵鎮等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山東導游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蓬萊屬山東省煙臺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是個倚山抱海的古城,自古就被譽為“人間仙境”,八仙過海的傳說就發生在這里。 要說蓬萊最富有仙氣的地方,當屬蓬萊閣了。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 5月的蓬萊,氣候溫和,百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海洋的味道,是出現海市蜃樓頻率最高的時節,有興趣的旅客可以選擇這個時候到蓬萊旅游。 蓬萊閣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部分組成,整個建筑群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十分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 八仙過海景區以道教文化和蓬萊神話為背景,以八仙過海傳說為主題,突出了大海仙山的創意,集古典建筑與藝術園林于一體。
蓬萊市內沒有機場,距離最近的機場為煙臺萊山機場,從機場到蓬萊的車程約1小時。 蓬萊沒有自己的`火車站,選擇軌道交通的游客可先到煙臺火車站,再轉乘到蓬萊的長途汽車到蓬萊。 距離蓬萊比較近的游客,可以選擇乘大巴來蓬萊。蓬萊汽車站離蓬萊閣景區盡1公里,游玩十分方便。 沿海城市的游客也可以乘船到蓬萊。
7月-9月是蓬萊最佳旅游時間。 蓬萊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1.8℃,全年最低氣溫為零下2.3℃,最高氣溫為24.6℃,氣候怡人,濕潤涼爽。但蓬萊的晝夜溫差比較大,來旅游需防止感冒。 各景區一般來說每天最佳旅游時間為上午8點-10點和下午3點-5點;另外,清晨可到海邊散步、看日出,傍晚可到海濱浴場游泳。 此外,5月的蓬萊也非常不錯,氣候溫和,百花盛開,而且5月份是蓬萊出現海市蜃樓頻率最高的季節,有興趣的游客也可以選擇春天到蓬萊旅游,只是海水溫度較低,不太適合下海游泳。
山東導游詞4
諸城恐龍博物館坐落于景色秀麗的恐龍公園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一座集收藏、陳列、研究恐龍和其它古生物為一體中國北方最大的恐龍主題博物館。館內共分鴨嘴龍展廳、神妙龍骨廳、諸城恐龍發掘成果展廳、珍貴古生物展廳、環幕電影廳和模擬仿真廳等多個展廳。
展館通過復原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諸城恐龍的生存環境,為人們還原、再現了諸城地區恐龍生長、消亡的全過程,被專家形象地成為“恐龍生態世界”,是廣大青少年認知恐龍、愛我龍城、普及科普知識的科學殿堂。館內收藏有諸城最新發現的恐龍新屬種化石骨架等眾多珍品古生物化石。
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骨架——“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龍”。此外,還展示有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諸城暴龍”和最原始的“諸城中國角龍”等化石骨架以及骨骼化石、蛋化石等極具代表性的恐龍化石。
珍藏于神妙龍骨廳的巨大恐龍股骨化石被譽為“華夏第一奇骨”,民間一直流傳有“看看巨龍、心想事成;摸摸龍骨、安康幸!钡腵說法。諸城恐龍博物館先后接待了30多位國家領導人、眾多的社會知名人士和數以百萬的中外游客。
山東導游詞5
山東日照萬平口風景區坐落于美麗的海濱城市、水上運動之都:日照,景區海岸線長5000米,占地面積760萬平方米,她以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濕潤清新的空氣、寬闊潔凈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燦爛的陽光著稱于世。每年都會有很多中外游客慕名而來。在元朝的時候,萬平口就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這里有江北最大的天然瀉湖(現在的世帆賽基地),是天然的避風港。這里每年都會有萬艘船只從南方運來大米到北方來,有萬艘船只平安抵達口岸之意,這也就是萬平口名稱的來歷。
【潮汐塔影】
—萬平口十景之一。潮汐塔是萬平口區域內的標志性建筑,高42米,通過旋轉臺階或電梯到達塔頂,登上塔頂可俯視景區及日照市區全貌。塔的底部是一個大的功能區,內建有海戰館,展館取材于宋金時期發生在日照石臼島的一次著名海戰,史稱陳家島海戰。這次海戰是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火器應用于戰爭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展館以古代海戰兵器、古戰爭遺留物、古戰船模型、圖片、文字說明、史實資料、沙盤、雕塑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日照海戰全過程,同時概括的了解中國海軍發展歷程。潮汐塔是萬平口區域內的標志性建筑,高42米,通過旋轉臺階或電梯到達塔頂,登上塔頂可俯視景區及日照市區全貌。塔的底部是一個大的.功能區,內建有海戰館,展館取材于宋金時期發生在日照石臼島的一次著名海戰,史稱陳家島海戰。這次海戰是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火器應用于戰爭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展館以古代海戰兵器、古戰爭遺留物、古戰船模型、圖片、文字說明、史實資料、沙盤、雕塑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日照海戰全過程,同時概括的了解中國海軍發展歷程。
【十里金沙】
—萬平口十景之一。景區內5000米海岸線上的沙灘寬闊、平坦、細膩、潔凈,是中國乃至亞歐大陸最美的沙灘之一,也是最能體現日照市百里金沙灘特色的地區之一。
【激情演藝】
—萬平口十景之一。演藝廣場是萬平口景區標志性建筑之一,以藍天為背景,以大海為舞臺,猶如激浪揚帆的巨輪昂立于景區南半部分,由五面浮雕、兩個舞臺和一個舞池組成。主會場由五幅石刻浮雕組成,取名為“擊浪揚帆”。每年的港城之夏等各種大型文藝匯演,2005年歐洲級帆船錦標賽及2006年470級世界帆船錦標賽的開幕式、閉幕式及活動期間各式演出均曾在這成功舉辦。
【夏日逐浪】
—萬平口十景之一。每年夏天,景區沙灘、浴場成了暢游者的樂園,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攜老帶幼,或坐在沙灘椅上休息,或在追逐嬉戲,或躺在沙灘上“陽光浴”;還有的男女情侶依偎而坐,面朝大海,相互傾吐著海的深情、山的誓言。當然,玩得最開心的當屬那些孩子們,有的在堆沙丘,有的在逐水戲浪、跑來跑去……浴場里更是熱鬧非凡,數萬游客在盡情享受夏日的涼爽,搏風急浪,擁波暢游,一展英姿。許多游客紛紛坐上豪華游艇、摩托艇披風擊浪,領略海的雄闊與寬廣。
【初光先照】
—萬平口十景之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日照市位于東經118°35′—119°39′、北緯35°04′—36°02′之間,擁有“城市客廳”美譽的萬平口景區位于市區最東段,是晨觀日出的絕佳之地。冉冉升起的太陽從東方海平面升起,極目滄海,銀光閃閃,海天一色,場面壯觀。
【瀉湖泛舟】
—萬平口十景之一。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水域部分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瀉湖。湖內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南北朝時期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元朝時期,這里成為南方運送大米到北方的船只停泊之地,有“萬艘船只平安抵達口岸”之美譽,萬平口因此而得名。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人們乘船休閑、垂釣的絕佳場所。
【春逐鳶飛】
—萬平口十景之一。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景區到處一片生機。景區廣場上都會聚集眾多的風箏愛好者,他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家三口,揮舞著手中各式各樣的風箏,放飛心情,放飛理想。
【五環映月】
—萬平口景區十景之一。萬平口大橋五跨連拱,氣勢磅礴。從中跨到邊跨,跨徑依次遞減,富有韻律和節奏感;大橋采用特殊的全透空設計,簡潔明快,輕盈飄逸。橋下水面波光粼粼,五環倒映,一輪明月點綴其中,別有一番景致。作為水運基地的咽喉工程,這座五跨連續上乘式拱橋不僅可以滿足比賽設施的航行要求,也同時成為了一處亮麗景點。
【雙橋凌波】
—萬平口十景之一。演藝廣場的南邊,向海面延伸的兩天長長的大壩就是日照“棧橋”。日照人都稱她為“口門”,也就是“萬平口之門”,有擋沙、防浪、束水三大功能,同時她也是連接世帆賽基地與比賽場地的唯一通道。其中南邊的長450米,為擋沙壩;北邊的長350米,為防浪壩。為了方便游客觀光游覽,現在在此已開通了擺渡,游客可坐渡船直接到對岸。
【萬帆競發】
—萬平口十景之一。每逢賽事,海面白帆點點,極目滄海,鷗來戲波,煙波浩淼,海天一色,游艇點點,忽隱忽現,讓人心曠神怡。
山東導游詞6
各位游客:
你們好!
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家一起從泰山登上山頂。
這座高、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F在,我們仍要像古人那樣問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里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在被知稱為“登天景區”,也稱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里舉行的參拜,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了。
們,國的古代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筑構思既出于封禪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國古代先抑后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圍墻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茸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間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繞,云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產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回廊,形成了一個院落,在國的建筑,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建筑物緊緊地環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絕對,是從對比產,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于雄偉寓含著恬靜閑適,因此天貺殿并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后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后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影后”,于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布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岱廟進治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游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后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后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盤了。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于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云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家看,石壁上古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山無言,但它們能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業,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里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槳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在這里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北有一坊,匾額上題影望吳圣跡”,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家講講碧霞元君的。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目的泰山主神,并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積淀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著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離國的游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的典范,人舞到這里來進香并不感其而覺其高,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觀,人稱“觀峰”。觀峰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觀峰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于到了盡頭,這里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墻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里,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山在托舉著它,使它高聳云天,以至玉皇廟的玉皇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山東導游詞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泰山觀光旅游。我是今天的導游狄桓煒,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聞名中外的泰山風景區位于我們山東省泰安市,它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稱為五岳之首。我們從山腳下沿著石階向上攀登,會看到山路彎曲、松柏夾道,路旁的野花五彩繽紛。古樸典雅的古典建筑一個接著一個。從岱宗坊向上就是"王母池、紅門、萬仙樓",再向上就是"中天門、對松亭",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再往上走,我們就會看到著名的"泰山十八盤",這可是泰山最險要的地方了共有石級1600余級,遠遠望去,仿佛一條云梯從天而降。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過了十八盤,南天門就到了,然后,我們將通過天街登上泰山最高峰"玉皇頂",在這里有"觀日石、迎客松",還可以看到泰山的全景。
請游客們細細觀賞!好了,游客們,我們的"泰山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謝謝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游——張紫薇,也可以稱呼我為張導。今天我們要去我國的"五岳"之首,又稱東岳,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泰山位于東省中部,屬于泰安市管轄。
泰山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古稱東岳。泰山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海拔1545米。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數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成為全球第一個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這里的景色說也說不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親自一游,才能領會泰山的美!現在大家自由欣賞吧!切記不要亂扔垃圾,注意安全,我們一會兒在這兒集合。
山東導游詞8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Qingdao. my name is miao meng.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your service as a tour guide today. The first sight we are going to see this morning is zhanqiao Land Stage, which is in the gulf of Qingdao. It is the symbol of Qingdao. And it is about a 10-minute bus ride to get there. Before we arrive, shall I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ity?
Situated on the south coast of Shandong peninsula, Qingdao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in china. Known as “ pearl on the Yellow sea”, the city backs mountains and faces the sea, the topography here is special, the scenery beautiful and the climate pleasing. A poem alludes to this beautiful city. It reads as follow,
green mountains stand still
In-between, clear water flowing
Red roofs glisten in the sun
Kissing your cheeks, soft sea wind blowing
Sea gulls fly, we are not sure
whether in azure sky, or on blue sea
Peaks are, as in ink drawings, peculiar
And the best, the sight here must be
Founded in 1891, Qingdao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14 opening door cities of china. Because of its incomparable geographic position, the transportation means here are convenient. It’s a good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an ideal city to make an investment. I wish your could know better about the city, and it would give you a great impression through my guide and commentary.
Now everybody, here we are on the coast of the gulf. Look! do you see that long bridge reaches into the sea? Yes, this is the famous zhanqiao Landing Stage. It is 10 meters wide, 440 meters long. Standing on the south end of bridge in the sea is a two-story pavilion. It’s called “Huilange”(which means pavilion of returned billows).Looking from afar, it is just like a rainbow hanging above the sea. Isn’t it magnificent? In fact, as early as in the 1930s, this Landing Stage was named No.1 among the ten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of Qingdao. Now here we are on the landing stage.
Founded in 1892, zhanqiao Landing Stage witnessed the history of Qingdao city. In 1891, the Qing government sent zhang gaoyuan to garrison in Qingdao village. They built forts and camps here and made Qingdao an important town. In the second year, for the purpose of sea transportation, they built a 200-meter long iron dock with stone foundation in the south coast. That wa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Landing Stage. And in 1894, minister Li Hongzhang reported this to the Qing government. Since then, it has been the symbol of Qingdao.
on Nov. 14, 1897, german troops landed from Qingdao and occupied the city. This bridge was a witness of german’s invasion. In 1900, it was destroyed by a typhoon and was rebuilt as long as 350 meters long by the germans. It became a sight-seeing spot after dagang Port was built in 1905.
From September 1931 to April 1934, zhanqiao Landing Stage was again reconstructed by the guomindang government. It was prolonged to 440 meters,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s and paved road. on the south end of the bridge, a semi-round embankment was constructed, and on the embankment, they built a two-story pavil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Look, it is in a shape of octagon and it has eight extending eaves, with yellow glazed tiles on the roofs. From the pavilion, you can enjoy the upcoming billows in layers, and this scene is called “ Feigehuilan”. when night falls, all the lights on both sides of the bridge are on, they look like the blossoms of magnolia. Since then, zhanqiao has became the No 1 scenic spot in Qingdao.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1949, zhanqiao has been well preserved and experienced many times of renovation. It has became a place that tourists will never miss to pay a visit whenever they come to Qingdao
Now we are in the pavilion. Shall we go up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s here? what a view! This is the real Qingdao, blue seawater, white sand beaches, green mountains and red roofs. Look across from here, that small green island is the “little Qingdao”. on the island, there is a beacon tower, which is a navigation mark for the ships sailing in the Bay.
And look back to the shore, that street in one line with the bridge is the most flourishing street, which is called zhongshan Road. The railway station is just near the shore, at a distance of only 500 meters.
ok, everybod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pictures taken here? I’ll give you a 15-minute break. we’ll gather on the shore 15 minutes later. See you in a moment
山東導游詞9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掛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云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于濟南東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陜西的華山媲美,故又稱小華山。趵突泉水溫常年恒溫,保持在18攝氏度,而濟南的天氣非常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溫差很大。這時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層水汽,水汽蒙蒙上升,把遠處的華不注山都給遮住了;趵突權泉噴涌的轟鳴聲在大明湖畔都可以聽到。濼源堂跟娥英祠和三圣殿共同構成了三大殿景區。
過了濼源堂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快著名的雙御碑。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后兩面,看看它有什么特點?對,這塊碑前后分別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墨寶,雙御碑因此而得名?滴趸实巯群罅蝸頋。每來必題必詠,并且題字多有三點水。這塊碑的前面就是他于1684年第一次來濟南時所書的“激湍”兩字,用二字來形容趵突泉,可見它當年噴涌的壯觀景象。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每來趵突泉,也都有詩篇。1784年他第二次來時適逢山東大旱,趵突泉停噴,他沒有看到第一次來時那種趵突騰空的'壯觀景象,感到十分遺憾,便寫下來《再題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后面,詩的最后一句是“擬喚天龍醒癡眠,今宵一灑功德水”然后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著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復噴了。雙御碑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著趵突泉的名氣和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書法和觀賞價值。
趵突泉: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記載,春秋時期,魯桓公18年曾“會齊候于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北彼螘r,又稱“檻泉”、“瀑流”,宋代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我們面前這一方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清朝人劉鶚在《老殘游記》里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士人云:‘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氣勢壯觀,故稱‘趵突騰空’。古人把它列為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于景觀奇特,故被歷代文人贊詠。我覺得對趵突泉描寫得最好的當屬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突”字少了上面一點,為什么?有兩種說法。一說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愿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涌,沒有盡頭,故意寫成這樣;一種說法是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勢頭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點給沖掉,順著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門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筆。其實,趵突泉的水流進護城河,經小清河匯流到大清河,最后流入渤海!坝^瀾”兩字是明代山東布政使張欽書寫!暗谝蝗北怯汕宕蹒娏仡}寫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時,已封了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時,帶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飲用。當他來到趵突泉,品嘗了趵突泉的水后,認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還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換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飲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之說。
觀瀾亭: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是觀賞趵突泉的絕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盡心》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命名。當年乾隆皇帝來濟南時就在那里觀賞趵突泉水。1953年毛澤東來濟南時也在那里觀賞趵突泉。觀瀾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氣勢。這是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
來鶴橋:趵突泉的泉水為什么清澈甘甜,這里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鶴來到這里,水中映出它們的倩影?吹阶约哼@樣美麗,它們高興的叫起來,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請群仙,聽到地上喧嘩,順手拿起一杯美酒瓊槳倒了下來,美酒正好潑到趵突泉里,從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為這個傳說,我們把東邊的這個小橋叫來鶴橋。小橋最初是明萬歷(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初年,歷城知縣張鶴鳴建,原為木橋,1956年開辟為公園時改為石橋。橋頭的牌坊上寫有“蓬山舊跡”,另一面寫有“洞天福地”。傳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來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來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建“蓬山舊跡”坊。趵突泉被古人稱為仙景,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說。
南大門景區:我們現在來到了趵突泉南大門。南大門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中國的建筑以蘇州最為著名。不過我相信,任何一位到過蘇州的朋友在蘇州都沒有見過這么氣派的大門,它建筑面積1575平方千米,氣勢恢弘、壯觀,被園林專家們稱為“中國園林第一門”。此門有三大門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濼源門”;乾隆題“趵突泉”。
王雪濤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坐落在滄園內,王雪濤原名王庭鈞,字曉封,河北省成安縣人,當年著名花鳥畫家,生前任北京畫院院長。
殷士儋(dan)、張懷芝和萬竹園:始建于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樂園”。殷士儋明代大臣。字正甫。因官至內閣大學士,人稱殷閣老。濟南人。曾任(隆慶皇帝)的講官。萬竹園為其故居,并有《聊齋志異.狐嫁女》的傳說。萬竹園當時叫通樂園,取與民同樂之意。清代詩人王蘋因園中望水泉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稱“二十四泉草堂”。1916年軍閥張懷芝任山東督軍兼省長,之前曾想為袁世凱修生祠,后改建個人住宅。張懷芝是山東東阿人,畢業于北洋天津武備學堂。他身體魁梧,儀表不凡,但性格魯莽,說話粗野,因此有“張三毛”、“張扒皮”之稱。張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后用了近十年時間建成。該園占地面積1.4公頃,在建筑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院內前后共有大小院落13個,房屋186余間。并有“望水”、“東高”等名泉在院內,F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坐落其中。
山東導游詞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東林寺。東林寺全國聞名,是全國唯一擁有三項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寺廟,一項是高34米的最高室內觀音像;另一項是高20.08米、寬10.295米的中國佛教第一銅門;最后一項是高5.408米的景泰藍佛像——善財童子。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東林寺的歷史。
東林寺概況
東林寺始建于元朝至大元年,也就是公元1308年,原名觀音堂,供奉觀世音菩薩。元延佑年間(公元1317年前),當時的東林寺主持元智禪師到首都大都,向皇帝進獻觀世音菩薩銅像,這時正值北京大旱,元仁宗皇帝下旨元智禪師設壇求雨,果然靈驗,普降甘霖,于是皇帝賜元智禪師為“佛日普照大德禪師”,并賜金瀾袈裟,同時賜東林寺匾額為“東林禪寺”。據文獻記載,歷史上東林禪寺規模宏大,佛像眾多,香火旺盛。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東林禪寺的“香市”,除各方香客外,寺內貨賣雜物,列肆而居,四方男女,熙熙攘攘,寺廟內外人聲鼎沸,佛殿幾乎沒有立足之處,這種熱鬧嘈雜的場面基本上要到農歷九月才結束,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當時東林禪寺的名聲之大。但經過歷史上種種磨難,到了20世紀初,東林寺僅遺存一座大殿,也就是我們待會兒會看到的圓通寶殿,這座大殿保存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整座建筑雄偉莊嚴,是上海南部地區現存的最大的單體佛教殿堂,但是不能滿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滿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同時為保存古跡,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經政府批準,無償劃撥原金山縣政府大院作為東林禪寺擴建用地,20xx年開始對東林禪寺進行了高規格、高要求、高標準的建設,20xx年5月竣工,整個新擴建的東林寺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王志遠教授設計的。
如今,坐落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修葺一新的東林寺,放眼望去,現在的東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體奇觀——佛是一座山、山臥一尊佛。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體,佛山一氣。整座山體高達57米,遠遠望去,就像一尊頭帶寶冠,呈臥立態,巨臂橫空,手向東方的大佛。
伽藍殿
各位嘉賓:佛寺大殿的東配殿一般是伽藍殿,東林寺符合這一建制。伽藍殿正中供奉守護神關羽。我們都知道,關羽是三國時蜀漢五虎上將之首,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關羽歷代被尊為“關圣帝君”、“左玉皇”“武圣人”。其地位之顯赫,真可謂神乎其神?删褪沁@位忠義通武名將,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呂蒙斬首。他死后,陰魂不散,向湖北當陽玉泉寺普凈法師大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普凈點化地:“你過五關斬六將,殺了多少人頭?這些兵將的頭,又向誰去要還?”關羽聽后,頓然覺悟,皈依佛門,成了佛寺的守護神。關羽在伽藍殿一般有左脅待關平,右脅侍周倉。
圓通寶殿
在佛教中有25位圓通,因為觀世音菩薩位列第一,所以觀世音菩薩又稱圓通大士,這座大殿就稱圓通寶殿。由于觀世音菩薩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他在信徒心目中的化身也特別多,比如,天臺宗和密宗都有“六觀音”、“七觀音”的說法,佛經中還說觀世音有32個化身,連正身有33身。本來觀世音菩薩作為阿彌陀佛的第一助手,其主要職責是協助阿彌陀佛接應眾生度往凈土極樂世界彼岸。但是,由于人世間眾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生存溫飽、消災避難、化險為夷等具體問題。信徒們將各種各樣的瑣事、燃眉之急的難事,都求助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種種化身,也就出現了。走進全銅制作的金殿,它是圓通寶殿的殿中殿,金碧輝煌,佛光普照。殿中供奉著一尊由新疆和田玉雕成的靈雨觀音,端詳地半跏趺坐在須彌山上,左腳放下,右腳蹺起半跏趺坐,自在飄逸,是美好、善良、圣潔、寬容大度的象征。關于靈雨觀音有這樣一個傳說:早在1317年前后(元代),由西林寺主持元智禪師到大都(今北京城),進獻觀音菩薩銅像。這時正值北京大旱,皇帝下旨,命元智禪師設壇求雨。傳說觀世音菩薩在元大都化身乞丐婦乞討數日,竟無人施舍,菩薩嘆息說:“水災旱災雖是天災,實際上是人自己作的孽,這里百姓,不尊天敬地,不歸化佛祖;我一個窮老婆子,幾天乞討,竟化不到半粒米飯,足見大都之人,全無向善之心,難免咎由自取,理應遭受此災禍!庇幸晃焕先耍牭狡兴_這一番話,認定這乞婦是菩薩化身,老人馬上上前施禮,說:“你一定是菩薩,以您的話,當今的災難,是我們沒有積善而引起,如果從今大家改過,這旱災能不能解除?”菩薩道:“天心最是仁慈,只要肯誠心悔罪,人心向善,這旱災還是可以解救的.!崩先讼耄号兴_惟有觀世音。就倒身下拜,說:“多承觀世音菩薩指點。伏愿菩薩大發慈悲,廣施法力,普降甘霖!边@老人一面發動全城有善心的人,組織三天燒粥救濟受災百姓;一面四處宣傳:菩薩已定三日之后午時三刻,顯示寶相,普降甘霖。三天后清晨,農停耕,婦?,商停市,全城百姓,焚香點燭,男女老幼,個個抬頭仰脖,午時三刻時分,只見太室山頂悠悠升起一片白云,愈延愈廣,白云中間,山頭之上,只見觀世音菩薩金身,右手拿楊柳枝,蘸著左手羊脂白玉瓶中的甘露,向東南西北禾田處灑去。足足半個時辰,大雨如注。旱災解除。仁宗皇帝大喜,賜元智禪師為“佛日普照大德禪師”,并賜金瀾袈裟,同時奉赦賜額為“東林禪寺”。老百姓敬稱所見觀世音菩薩為“靈雨觀音”。我們今天在這里瞻仰的菩薩就是元代老百姓敬稱的靈雨觀世音菩薩。大家請看,清秀的玉觀音菩薩臉上雙目凝視,眉毛象一輪新月,兩耳垂肩,面容慈祥,神情飄渺,體現了菩薩寬廣的胸懷和仁慈的心腸。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根據佛經記載,善財童子53參,其27參到了普陀山,“見巖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丈夫觀自在,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說明觀世音菩薩是個男身。在中國南北朝時,佛教開始興盛,女信徒隨之劇增,而在極樂世界中居然沒有一位完全女性形象的大菩薩,未免令他們失望。觀世音菩薩不是有32種化身嗎?何不就讓觀世音菩薩以女性面貌出現呢?于是菩薩中唯一女身的觀世音,也就適逢其時應運而生了。何況還有向“送子觀音”祈求子嗣的。從那時起,觀世音就以女菩薩的固定面目出現,我們東林寺里的觀世音菩薩全部是女像。這尊菩薩由重2.96噸玉塊,經過雕琢,現為重1.8噸,高1.8米的佛教藝術瑰寶。整個大殿香煙繚繞,安靜謚祥。在這里大家是否感到塵世風俗蕩滌一清,一種脫俗的感覺。這尊玉佛也是東林寺的鎮寺之寶。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只須頌念觀世音名號,他就能慈航普渡。所以我們稱他為大悲菩薩,其顯靈說法道場,傳說在浙江普陀山。
山東導游詞11
岱廟古稱東岳廟、泰岳廟,也叫泰廟,明代就開始稱為岱廟。它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帝王來泰山時祭祀泰山神的場所。據文字記載及文物調查證實,岱廟初建于秦漢,隨著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廟規模也日益增大,以宮城形制來營造岱廟,是宋代以來所嚴格遵循的制度。
先看一下岱廟的平面圖。整個岱廟呈長方形,四周城墻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樓,總占地面積約占9。6萬平方米,城內布局嚴謹,對稱規整,以一條南北方的軸線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兩邊以庭院形勢對稱分布,這些院落各自獨立,以幽雅、質樸的風格與主要建筑的莊嚴、肅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統一。
游岱廟要從遙參亭開始。遙參亭又名“草參亭”是岱廟的前庭,古帝王來岱廟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遙參亭舉行一個簡單的拜儀式,遙參也就是遙遙祭拜的意思。在遙參亭與岱廟之間的中軸線上,是清康熙11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組織人筑建的“岱廟坊”,石坊的上部為仿木結構,在石坊的梁柱,額板等地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麒麟獻寶等二十余幅圖案,圖案設計均采用對稱的手法,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藝,是我國現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
岱廟四周有八個門,朝正南的為五個,中為正陽門,正陽門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門”西為“見大門”,意思就是說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門是岱廟的第二重門,創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間,取孔子語“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現懸掛的“配天門”牌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書寫,殿內原供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現在是流動展室,為泰山民俗展。
走右邊,此為三靈候殿,祭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說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為祭祀,F神像早已被毀,在殿中間陳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當”。
在岱廟內共有碑刻二百多塊。有“宣和修泰岳廟記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廟的記事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龜座就高1。85米,重約4萬斤,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的一通龜趺碑。據碑中記載,此次重修后,岱廟內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朝散大夫篆額并書,碑陽刻有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中州李戴,巡撫清源吳龍徵題,田東書寫的“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前人有很多豐碑,在明代時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幾個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進漢柏院,門匾上寫“炳靈門”。這處雅致的小院名叫漢柏院,因院內保存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公元前110年來泰安封禪時親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靈宮,供奉著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1929年毀于戰火,1959年在炳靈殿舊址建起漢柏亭,此院內共有碑刻90余塊。西北側中間一塊,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碑,乾隆皇帝的詩文留世的很多,但畫卻很少見,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見。乾隆曾十次來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詩文,漢柏連理枝這幅圖是乾隆回去后憑記憶繪制的。北邊這通碑是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所題寫“漢柏”詩(詩文:古柏千年倚碧巒,太平頂上覺天寬,晴空白鶴時來舞,云外逍遙得靜觀)。南面這通碑是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繪制的。碑額“漢柏圖贊”由左佩璇篆寫。
東御座在元明時是貴賓休息的地方。明代稱迎賓堂,清朝時乾隆皇帝將它改為“駐畢亭”,這里成為乾隆皇帝來泰山時臨時休息的地方。因它處在岱廟的東華門內,又是帝王休息的場所,所以又稱“東御座”。(這幾個字是當代書法家李傳周所書)它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影壁組成。
院內保存有我們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國最早的記敘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頂碧霞祠西側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內容記載了秦始皇的功德銘和秦二世胡亥的繼位詔書。這個碑刻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時候曾毀于一場大火,整個碑刻就遺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縣蔣伯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邊拾到兩塊殘片,現僅存10個殘字,內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塊,但現在僅存瑯玡1塊,泰山1塊,所以這塊秦泰山刻石已成為稀世珍寶,是我國的一級文物。“高臺三上五間正殿是皇帝來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龍椅,兩邊的紅木家具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按清朝時的原樣陳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頭、貝殼鑲嵌的人物及花卉紋飾。在殿內抱柱上的這幅清乾隆皇帝的詩聯:“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橫匾為“勤政親賢”。意思就是說“天下要有一個人來統一治理,但天下不能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親近賢明”。殿內東為書房,西為臥室。
岱廟內共存有文物一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38件,以祭器為主,乾隆皇帝獻給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為珍貴,被定為泰山鎮山三寶,都是一級文物。
沉香獅子“乾隆27年奉于岱廟,用珍貴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獅子的眼睛用琉璃鑲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種較為名貴的中藥材,盛產于南方,不但木質堅硬,而且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為貴。
溫涼玉圭:清乾隆36年奉給泰山神,圭衣90多厘米,重27。75千克,它由兩塊玉組成,上部為純玉制成,質密而涼,下部為璞玉制成,所含的雜質較多,與上部比較手感稍溫,上涼下溫,故稱“溫涼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星及海岱河的圖形,意喻泰山神主宰天地,威與天齊,下部刻有“乾隆年制”四個字。
黃釉青花瓷葫蘆瓶:此瓶為一對,是明代嘉靖年間官窯景德鎮精品,燒成后一直珍藏于皇宮中,于清乾隆52年供于岱廟,但是1942年瓷瓶曾被盜走,在轉售過程中遺失了一只,現僅存一瓷瓶及另一瓷瓶蓋。
仁安門,岱廟的第三重門,創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元代重建,取孔子語“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說:以仁義治理天下,天下則安!疤煜職w仁”四個大字是集的李隆基所寫“紀泰山銘”摩崖石碑上的字,四側回廊是1999年重修恢復元以前的形式,匾額由陳從周所題。
閣老池是古時的一處品級臺,據說隨帝王來祭神的閣老官員至此止步,不準前行,在石欄池內立有九塊玲瓏石,這些石頭是金代大安元年奉符縣令獻給泰山神的。這玲瓏石有多種稱呼,一叫“界石”跟隨帝王來祭神的一品大員至此止步,起到時界線的作用,又叫“扶桑石”據傳此石從東海運來,東方是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亦有扶桑之國,還有一個俗名為“迷糊石”,這是一個有趣的游戲,以石洞為中心將雙眼閉死,繞石頭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后往北走,去摸那棵古柏的樹心,摸到的人泰山神會賜予他大福大貴。
天貺殿:
前面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宋天貺殿。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10月,北宋真宗趙恒率群臣來封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第二年下詔擴建岱廟,創建天貺殿以供奉泰山神靈。“天貺殿”之名就是說這座殿是上天賜予的。大殿采用了之制,重檐廡殿頂的建筑形式。所謂之制就是開間為九,進深為五,以這兩個數字組合的大殿在古建筑中為數很少,象征著帝王之尊,而廡殿頂是指殿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具有四坡五脊的特征,是古建筑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天貺殿采用這種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為符合泰山神五岳獨尊的身份而設計的,此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遼孔廟的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殿。殿內供奉著東岳大帝泰山神泥塑像。唐玄宗來泰山封禪,給泰山神加封號為“天齊王”,這是泰山神有史記載的帝王給予的第一稱號,北宋真宗又封泰山神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年又晉封為“天齊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又封泰山神為“天齊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對他的不尊重,于是給泰山神云除“帝”和“王”的稱號,改稱為“東岳泰山之神”,恢復其神的本來面目,并定時派員祭神。皇帝拜祭泰山神時,行三獻二跪六叩之禮。泰山神又稱東岳大帝,民間又傳為黃飛虎,主管生與死,這主要與泰山位于東方有關,日出昭示著生命的開始,日出東方是一日之始,東方屬春又是一年之始,萬物復蘇就在春季,而日落是一天的結束,伴隨而來的就是黑夜,有升就有落,有生就有死,于是生死的大任順理成章地落在了泰山神身上,他上可管天子百官,下可管黎民百姓。任何人也逃脫不了生與死的問題,所以歷代帝王紛紛來泰山祭天禮地,乞求保佑皇位永存,長命百歲。其上匾額“配天作鎮”為康熙所寫。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所繪的這幅壁畫名為“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啟”為出巡之意“蹕”是凈街清道之意,“回鑾”就是返回。整幅畫內容描繪了泰山神出巡和回歸的盛況。壁畫是最早繪于宋代,畫長62米,高3。3米,通過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表現了宋真宗封泰山的威嚴氣派,畫面以大殿后門為界,東半部為“啟蹕圖”,西半部為“回鑾圖”。第一組是送行部分,十八位大學士捧笏送行,這兒也是泰山神的隨從人員,文官在里,武將在外,密密麻麻簇擁著乘座四輪玉輾的泰山神,肅穆莊嚴,上方穿紅袍的就是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下方是道教神仙延禧真人,他是泰山神的軍師。這一組是奇珍異寶祥獸圖,在珊瑚獅子、白象等,白象的背上有五彩寶瓶,瓶出五彩之光,喻意吉祥如意,兩匹駱駝在出巡圖幅中身上沒有駝東西,這兒是個伏筆,再往前是儀仗隊樂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最后是十八城隍接駕,城隍是地方小神仙,在此恭候泰山神的到來。另一邊是回鑾圖,這是十八城隍由恭候改為送行,注意此處多了一只老虎,因為古帝王出巡還有一層涵義,就是狩獵。再往前與前半部分大致相同,前面駱駝身上是空的,在此它的身上多了卷宗,我們同前邊老虎聯系起來看,卷宗代表文,老虎代表武,表示泰山神出巡雙豐收。整個畫面有697人,場面宏大,是我省最大一幅壁畫,畫面內容在全國實屬罕見,是古代藝術的魂寶。殿內銅釜鑄于明代,是古代舉行廟會時舍粥用的。銅鏡的四周雕有纏枝花紋,上端的兩角有祥云紋,云紋當中各鑄有14個圓,合起來為28個,意指天上二十八個星宿。鏡面上端高浮雕女神,此鏡是明弘年間鑄造,原是遙參亭碧霞元君神像后的供物。1936年移到這兒保護起來。據說一切妖魔鬼怪在此一照就會原形畢露,所以又叫照妖鏡。
后面的三組建筑是后寢宮,創建于北宋,宋真宗認為泰山神即封成“帝”,就沒有皇后,因而給泰山神想象了一位皇后,封為“淑明后”并建這三宮以供其居住。
山東導游詞12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兗州參觀游覽。東極島是舟山群島最東側的島嶼之一,距沈家門漁港約45公里,是舟山群島中海山風光和漁家風情最典型的島嶼。兗州,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山東省直管,濟寧市代管。兗州歷史悠久,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講學;“詩仙”李白曾寓家在此。 “兗州”一詞的出現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兗州即其一。兗州交通便利,被譽為“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京滬、新石鐵路在此交匯。兗州火車站是全國一等貨運站,是魯西南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貨運中轉站。兗州有豐富的.水資源,地下水儲量約20億立方米,深層日開采量可達60萬立方米,是中國山東三大豐水區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地區,水質較好,屬于奧陶系巖溶裂隙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純凈水。兗州西南的南四湖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170平方公里,有53條河流匯入,入湖水量29、6億立方米,每年可利用的地表水量為14、5億立方米。兗州煤田是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儲量200多億噸,有特大型現代化礦井6對,年開采量3500多萬噸。煤質為低磷、低硫、低灰份、高發熱值的優質氣煤和煉焦配煤,也可作為動力煤。兗州電力資源充足,附近有運河、里彥、鄒城等8處大型電廠,裝機容量800多萬千瓦,具備雙電源供電的條件,可保證大型企業工業用電。
兗州的主要旅游景點有:興隆文化園,天下第一劍。
兗州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里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游覽這兗州中美麗的興隆文化園和天下第一劍吧,希望今天的兗州之旅能給大家帶來難忘的記憶。
擴展閱讀:
導游詞注意事項:
特點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松。
易出現的問題
1、缺乏鮮明主題和觀點
2、內容太單薄。
3、結構層次不清楚,邏輯性不強,條理不清晰。
4、導游詞不是散文,書面語太重介紹,口語化注意不夠;
5、應該有自我介紹以及導游慣用語,同時要注意與游客進行交流,盡量有互動節目。
6、沒有處理好“景”與“事”的關系,講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離景點內容。
山東導游詞13
女士們,先生們:
1、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并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
2、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水溫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F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題寫的。
3、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后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
4、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5、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后為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一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6、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笆袢比质且压蕽蠒嫾谊P有聲的手筆!笆袢比值膩須v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取自于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著玉石的樣子。
7、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贊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8、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濟南四大名泉!敖鹁”的形成,是由于兩岸泉水相對涌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游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蕩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9、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
10、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里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歷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并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山東導游詞14
親愛的乘客和朋友們:
大家好!
你知道陽光嗎?陽光,取自太陽,就是這樣一座陽光下的城市。你知道這里的燈塔風景區嗎?
燈塔是海上人們的一種精神慰藉,讓他們在茫茫大海中看到希望。燈塔也是對家鄉流浪者的一種關懷和向往。燈塔亮了,家就在不遠處,給人一種美好的愿望。日照作為港口城市,港口建設完善,燈塔逐漸發展成為燈塔景區。
燈塔景區,沿日照海岸,勾勒日照港海岸線。這里的沙子很細膩,很適合玩。這里的.陽光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游客。這里有許多美麗的貝殼。游客可以在淺水中撿拾貝殼、螃蟹和貝殼。如果他們幸運的話,他們可能會遇到海星。你一定要嘗嘗。
夏天可以在海邊曬日光浴,看海浪飛舞,聽海鷗歌唱,秋天可以靜靜地坐在海邊,看潮起潮落,就像感受花開花落,聽海浪,看海浪朵朵,一個老人在冬天寒冷的江雪中釣魚,感受不同的習俗和樂趣,春天可以參加帆船比賽,感受運動的魅力。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里的海鮮。晚上,你可以聽海風唱歌,品嘗這里的海鮮。當地的海鮮是必不可少的陽光。晚上這里會有歌舞表演。在這美麗的風景旁邊,你會感受到深深的熱情。誰不會喝醉?在陽光下,不要錯過這里的日出?粗枏暮F矫媛,一個小球慢慢變大變亮,慢慢給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最后跳起來。多么迷人的一幕。
山東導游詞15
九丈崖位于煙臺長島上的北長島西北角,是一處不是很大的景區。景區內最著名的當屬位于海邊的巨大山崖,九丈崖的懸崖峭壁非常危險,在懸崖下走的時候需要非常快速,小心頭頂墜石,游客來此游玩也基本會結合邊上的月牙灣公園一起。
九丈崖的大門建在半山腰上,進入景區大門后是一塊不大的平地,這里有一尊巨大的觀音像。觀音像的前方就是懸崖,從懸崖望出去,懸崖下的海水拍打著海岸,在此可遠眺前方的渤海景色,幾個小島嵌在海的中央。懸崖的一邊是高達近70米的九丈崖,極其險峻。而懸崖的`另一邊是一條鵝軟石鋪就的海岸線。
在此順著一條狹窄而又陡峭的石梯小路可以下到海邊,這里的海邊有著很多的礁石,為了游客的安全,此處的海灘是不讓游客下水的,在海岸上可以看海水沖擊礁石激起的浪花,聽聽海浪聲,吹吹海風。
由于崖壁的高且險峻而得名的九丈崖,現建九丈崖公園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集山、海、島、礁、崖、灘、灣、洞、古跡于一體,融奇、雄、秀、美、險、神于一隅,有:七一道,即珍珠隧道;二灣,即珍珠灣、鷗翅灣;三崖,即石塔崖、九丈崖、龍盤崖;四臺,即觀景臺、垂釣臺、梳妝臺、點將臺;五洞,即三元洞、呂祖洞、仙姑洞、蝦精洞、七仙洞;六礁,即香爐礁、珍珠礁、門檻礁、軍艦礁、海狗礁、臥龍礁;七石,即九疊石、水晶石、長壽石、鬼爺石、棋盤石、隨想石、三跳石等主要景點。
【山東導游詞】相關文章:
山東導游詞04-27
山東導游詞范文09-26
山東泰山導游詞04-22
山東劉公島導游詞01-18
山東泰山導游詞08-24
山東泰山的導游詞07-22
關于山東的導游詞08-01
山東煙臺導游詞02-08
山東小青島導游詞08-22
關于山東景點導游詞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