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概況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游客、助人為樂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貴陽概況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貴陽概況導游詞1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瑰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尚有“山國之都”的雅譽,并且市內天然景觀,文化事業,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貴陽是中國的又一春城,天氣暖和潮濕,熱量富厚,雨量充沛、四序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候。這里,冬無寒冷,夏無酷暑。最熱是七月下旬,常年均勻氣溫是24攝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均勻氣溫達4.6攝氏度。整年均勻氣溫是15.3攝氏度。氛圍不干燥,四序無風沙。人們廣為傳頌:“上有天國,下有蘇杭,天氣最佳數貴陽”。
在這里,喀斯專程貌很是怪異,,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美滿無缺,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奇麗、獨具特色的高原天然景觀。個中,有1個國度級風光勝景區(清鎮紅楓湖),4個省級風光勝景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光勝景區、息烽風光勝景區)。
在貴陽浩瀚的文物事業中,有1個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息烽齊集營;有世界獨一的一幢木布局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今朝貴陽市符號、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釋教第一大森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眷念明朝聞名哲學家和教誨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都市,久長的汗青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烈的民族風尚,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蜜意的歌舞、探求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漢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華夏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領悟。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圃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成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佳構一樣,備受海表里友人的青睞。
貴陽的風味小吃,實在令人垂涎。僅處所傳統的風味小吃就達100多種。無論白日黑夜,貴陽陌頭巷尾的小吃攤點星羅棋布,一些飯館旅館將有特色的部門小吃列入筵席中,尚有專門的小吃筵可供品嘗。貴陽最著名的風味小吃有腸旺面、愛情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吳家湯圓、畢節湯圓等。
貴陽概況導游詞2
貴陽,貴州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域重要的交通通訊關節、家產基地及商貿旅游處事中心。“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汗青。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建造樂器“筑”而有名,故簡稱“筑”,也稱“金筑”。貴陽風物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抱,叢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當代化都會,中國首個國度叢林都市、輪回經濟試點都市。以溫度相宜、濕度適中、風速有利、紫外線輻射低、氛圍潔凈、水質精良、海拔相宜、夏日低耗能等天氣上風,榮登“中國十大避暑旅游都市”榜首,被中國情景學會授予“中國避暑之都”稱謂。
民間工藝
貴陽文昌閣(2)刺繡與挑花,是貴陽傳統民族工藝,具有各少數民族的氣魄威風凜凜特色:布依族的秀氣、苗族的爛漫、水族的素雅、侗族的明快……以苗族的刺繡最為典范,圖案多取材于天然風景,色彩富厚,針法優良,雅觀大方,布滿民族氣味。
挑花是按照底紋布上的經緯線計劃圖案的裝飾藝術,多為幾許圖案,構圖嚴謹,富于節拍。花溪的苗族挑花以工藝美麗著稱,且在傳統技法的基本上有所創新,在色彩、構圖上更切合當代審美情趣的要求。
原木藝術是以原木為載體,由保存著表皮的天然植物建造而成,因而既純樸天然又具有當代美感。
處所戲曲
花燈戲:貴陽首要的處所戲,由花燈歌舞成長而來,俗稱燈夾戲、花戲等。最早記實花燈藝術的文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刻的《平越直隸州志》,說“都市弱男童崽飾為女子裝,群手提花籃燈,假為采茶女,以燈作茶筐,每至一處,輒繞庭而唱,過《十二月采茶》之歌”。
川戲:在清代末期,青巖鎮的川戲隊就創立并有勾當,提倡工錢羅鼎齋。最初是以完友的情勢呈此刻小場所,或在一家小院,可能一個街壩舉辦演唱,其演唱內容大多是汗青戲及奈何教工錢人積德。
地戲:源于古代的“扮儺”。“扮儺”是為逐疫鬼,迎神靈,保安全的祭奠典禮。唱戲的時刻均在正月初開場,表演前要燃香點燭,進行祭奠勾當和開財門典禮。
美食文化
貴陽貴陽的'美食,實在令人垂涎。腸旺面,花溪牛肉粉,絲娃娃以及愛情豆腐果等小吃已成為遠近有名的特色美食。尚有烤腦花,烤大排,酸辣燙,凈水燙,豆米暖鍋,辣子雞,糕粑稀飯等等都必然會讓作為食客的你樂不思蜀。貴陽美食的精華在于平價與鮮味,真正做到了公共美食的需求,讓每一位平時的人享受到食品給以人類最真實的財產。各色的暖鍋,考試技巧心得,炒菜,粉面和燒烤城市讓來客領會到貴陽人的熱情。
各類特色美食都有其令人熟知的老字號,我們不經意間會望見很多儉樸的店面門前排著長龍,這就是貴陽美食的魅力,無需豪華的裝潢,無需決心的宣傳,讓來客的味覺成為這座都市美食最好的代言,疲勞的身軀必要美食的賞賜,來這座都市吧,貴陽的美食文化必然會讓來客感想溫順。走在都市的路上,或坐在這座都市的某個角落,讓這里的美食帶來客更深入的相識這里的魅力。合群路,陜西路,青云路,二七路等為貴陽特色小吃的聚積區,到了這里,來客可以品嘗富厚多樣的貴陽小吃。
貴陽概況導游詞3
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這是貴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游客來到這里,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
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于鎮內的明清古建筑,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筑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布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柜臺和木柜臺,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青巖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巖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為偏愛。
【貴陽概況導游詞】相關文章:
貴陽青巖古鎮概況導游詞02-03
貴陽的導游詞12-27
貴州貴陽導游詞04-11
上海概況導游詞03-01
吉林概況導游詞10-15
遼寧概況導游詞11-16
麗水概況導游詞05-03
唐山概況導游詞05-25
湖北概況導游詞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