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
2. 初步學會根據課題提出問題,并通過集體討論使問題得到解決。
3. 學會本課生字15個,理解10個新詞,能提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能用不僅……而且……造句。
二、課前準備
課件
三、重點難點
重點: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難點:能領會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不同的學習結果,明白學習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體會群鳥在學藝時心情。
四、教學過程
1. 激情導入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群鳥學藝。(出示課題:群鳥學藝)請大家齊讀課題。
(2)看到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群鳥指哪些鳥?向誰學藝?學什么藝?他們是怎樣學藝的?結果怎樣了?)(出示問題)
(3)同學們的疑問老師整理了下,看看同學們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2. 聽課文錄音,完成部分問題。
(1)同學們要知道這些問題,怎么辦呢?這樣,老師先請大家聽一遍課文,看同學們能馬上知道哪些問題。(聽錄音)
(2)現在你能回答哪些問題了?(根據回答,出示圖片)
3. 自學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1)下兩個問題,比較難回答,那么,我們來自學課文來了解。
(2)請同學們按要求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①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②劃出詞語,在不理解的詞語上打?;
③你還有什么疑問嗎?請你說出來。
4. 檢查自學情況。
(1)課文自學完了,現在陳老師想考考大家,這些生字你認識了嗎?(出示生字,開小火車讀生字)
(2)讀詞語,找出有疑問的詞語,集體解疑。
(3)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5.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 群鳥學藝的結果怎樣?你在文中哪里找到了答案?請把它讀出來。(出示最后一段)
(2) 群鳥學藝的結果有幾種情況,請你簡單說一說。
(3) 這三種情況,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
漂亮、又結實又暖和是小燕子搭的窩的特點,我們可以用不僅……而且……連起來。想想我們身邊的事物,有什么特點?誰能用上不僅…而且…說上一句話?
(4) 你認為誰不會搭,誰搭的窩很粗糙?他們是怎么學的?讀2~6自然段,四人學習小組一起討論:①找出群鳥怎么學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②想一想他們當時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朗讀時注意讀出貓頭鷹的自以為是,老鷹的驕傲,烏鴉的得意,麻雀的高興,小燕子的喜悅)
(5) 同樣是向鳳凰學搭窩,為什么結果會是這樣的?課文中鳳凰說的話中有交代,請你找出來讀一讀。(出示:學一樣本領,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學不成。)
①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②根據句子中的詞語,說說樂的想法。
(6) 分角色朗讀2~5自然段。
6.作業
(1)抄寫生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難點: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前準備】
1.搜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說話,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你去過(見過)草原嗎?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草原的?
2.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也不要遺憾,課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資料,說說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自由說,教師及時評價。
3.“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么?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生適當點評。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6.請你把剛才勾畫的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點撥:其實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風光以后,抒發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8.引導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討論交流:作者的感情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兩種感受可以調換嗎?(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從整體上看到草原美麗開闊,所以滿懷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進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詩。)
10.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麗的風光,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齊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族風情。課文向我們詳細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
教師適時引導,并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這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邊說,一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后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B.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草原人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情深意長,以及草原上的熱鬧場面。)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C.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D.練習背誦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見
A.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B.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
C.重點體會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從"總是"和兩個"再"字中,都能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D.把你的體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或者齊讀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你用一邊說、一邊讀、一邊評價的方式交流。
(如: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擺上了奶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B.指名學生朗讀本段,其余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4)第五自然段--聯歡
A.繼續運用前邊的方法學習。
B.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隊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熱愛--依戀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感受著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著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了解字詞的意思。
2、能獨立認讀音節,學習朗讀問話的句子,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通過看圖學句認識圖上的3種動物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4、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讀問句及一問一答對讀
難點:讀好問句
三、課前準備
動物卡片、生字卡片
獎勵品
四、教學過程
1、比賽開幕,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真熱鬧,有一場比賽馬上就在我們班舉行,誰為我們揭開神秘的面紗,我請一位表現最好的小朋友。(指名請同學拉開字幕)
師:趕快拼一拼
bǐwěiba
比尾巴
指名讀,學習生字“尾巴”注重輕聲讀法指導。
2、比賽項目學習,學習簡單問句
師:是誰比尾巴,我們班的小朋友嗎?(教師表情非常驚訝。)
生:動物
師:不過我們也要參加,看老師已經掛上主持人的牌子,為動物們主持這場比賽,咱們班的小朋友都是這場比賽的裁判員,老師要評出六位“裁判長”(出示“裁判長”的牌子)比賽之前讓我們一起學習以下“比賽項目”(在黑板上出示比賽項目)
chánɡ
“誰的尾巴長?
duǎn
誰的尾巴短?
bǎsǎn
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
師:到底誰的尾巴長?老師非常想知道,你能告訴我嗎?(指名學生猜)
老師示范讀問句,表現出非常想知道答案,使學生領會問句的作用。
師:你最想知道哪一個問題的答案,請你同桌之間問一問
同桌之間互問,感受問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讀法。
指名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指導、評比。
3、比賽開始,了解動物尾巴特點
師:小朋友都那么想知道今天到底誰來了讓我們一起請出今天的動物朋友吧。
誰帶動物去比賽現場
師出示三張動物圖片,生說動物名稱及尾巴特點,師請生將動物貼在黑板上。
請學生比一比,
學習生字“長、短、一把傘”
比較“ɑnɑnɡ”用“一把”說短語
師出示比賽結果告示
“——的尾巴長。
——的尾巴短
——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學習“猴、松鼠”兩個生字:
分析“猴”的字型
知指導“三問三答”的朗讀
a)師范讀
b)指名學生與師配合
c)同桌對讀訓練,師評價
說說三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特點
3、拓展
師:多有趣的比賽,看公雞鴨子和美麗的孔雀也想來比一場,你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嗎請小朋友為他們設獎按照以下句式說:
“誰的.尾巴——?
——的尾巴——。”
評選“裁判長”
板書設計
bǐwěiba
比尾巴
比賽項目比賽結果
chánɡ
“誰的尾巴長?“——的尾巴長。
duǎn
誰的尾巴短?——的尾巴短
bǎsǎn
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hǒuzisōnɡsh
猴子松鼠兔子
注:根據教學中的不足,此為修正過的教案。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練寫順、切、姨、先、初、知
教學目標:
1、知道“順、切、姨、先、初、知”在字形結構上的特點,在書寫時能較準確地運用。
2、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激發學生對漢字喜歡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書法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漢字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順、切、姨、先、初、知”字形結構上的'特點,能書寫好作業中上蓋下的字。
教學準備:田字格卡片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出示新字,激發興趣。
1、觀察字的特點,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3、大體了解:左右部分的字在書寫上要注意的問題。
二、指導練寫順、切、姨、先、初、知。
1、讀帖說說寫“順、切、姨、先、初、知”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順:左邊要寫緊,呈長形。
切:左邊的書寫一定要注意,第2筆是豎提。
姨:左邊是窄長,右邊中間的部分要勻稱,上窄下寬。
仙:左長,右短,“山”偏上,右邊偏上。
初:右邊偏下,“刀”,折畫左斜。
知:第五筆是點,不要寫長了,右邊偏下。
2、師范寫,生臨寫體會。
3、生臨寫,師巡視評價
三、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1、“順”的左邊一撇兩豎,要注意書寫要有區別。
2、“初”的左邊是衣字旁。
四、總結評價,展示作品。
五、優秀學生展示書寫。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與文本、作者展開對話,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琢磨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結合資料,深入文本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愛國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海外華僑學習國語的事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別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親愛的同學!我一定不會忘記中國語文,我要把我的作業本一生一世留在身邊,常常翻閱它。我一定會激勵自己把中國語文自修好,像這作業本上的成績那樣。”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的心中涌動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過渡:那一聲聲“別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親愛的.同學……”,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分別的時刻,是多么不忍心離去呀!
二、質疑,研讀課文
1.陳小允前后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你對他的變化有什么感想?
3.對于語文課,“我”由開始的“厭惡”到后來的“喜愛”,最后因知道自己無法再學習語文而“熱淚盈眶”,從這些心理變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對于語文課,對于中國語言、文學,你又有了怎樣的認識?
可以結合課前查找的一些海外華僑不忘學習國語的事例,談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升華
是啊,這是作者熱愛祖國的表現,是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所以當他離開中國那一刻,再一次深情地呼喚著——別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親愛的同學。
“我”深情的告別,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這種愛國情有著一股綿綿不息的力量,它激勵著我們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同學們,我們都深切地愛著我們的祖國,就像我們深切地愛著我們偉大而慈祥的母親,而親愛的祖國就是我們最偉大的母親。而今天作者要漂洋過海,離開母親,怎能不深情地呼喚——別了,語文課。
語文教案 篇7
第一單元
學情分析:
本組教材安排了3篇講讀課文和1篇閱讀課文和積累運用一,學習本組課文同學們可使學生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長快樂,增強對學校生活的熱愛。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理解“我”和雪兒之間的深厚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感受小蘿卜頭對自由的向往。
我們的學校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2、結合工具書,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見聞積累生動形象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能聯系全文,理解最后兩句話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長快樂,增強對學校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能聯系全文,理解最后兩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參觀學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2、結合工具書,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見聞積累生動形象的詞語。
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學會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質疑導入。
1、小朋友們,自從我們背者書包走進朝陽校園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校園,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愛上了自己的同學,愛上了有趣的書本,愛上了清脆的上課鈴聲,愛上了清澈見底的游泳池——剛才我們又參觀了我們可愛的校園,現在,你能用這樣的句子來表達你的內心嗎?
2、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大山里的一所學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會有一種快樂
在心中流淌,他們的快樂讓人陶醉,讓人感動,讓人奮進。請大家一起讀課題。再讀課題,讀出我們的向往。
真情表白:
我愛校園的————————————,因為——————————————————————————。進入學習狀態,讀課題,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讀,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正確。其他同學仔細聽,讀對了掌聲送給他,有錯誤舉手糾正。
(2)出示詞語
學校鋪路教室頓時春筍紅旗茁壯紅領巾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讀準確,還要讀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①指名讀②評價③再指名讀④齊讀
(3)交流讀書收獲:通過初讀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自讀課文,讀準帶音節的字,反復朗讀課文中的長句。`
自學生字:同桌學習,先讀準字音,在文中勾畫出生字詞語,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校”和“郊”
“拔”和“撥”鋪”和“葡”
重點理解:“頓時”“茁壯”“拔地而起”的意思。
讀帶有詞語頓時”“茁壯”“拔地而起”的句子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1、查字詞典2、聯系上下文。交流讀書收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練讀課文,不但要注意聲音,還要表情。
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范讀等多種形式分節朗讀課
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坐落在————————————。————,飄者歌聲。——————,蕩著笑語。————響起,同學們“飛”進教室。山間的新筍,————,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填空。
根據讀書情況,完成填空練習,了解課文大意。
四、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1、范寫,明確注意點
2、重點指導“鋪”“頓”“旗”“筍”字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觀察生字,正確書寫,
寫好“鋪”“頓”“旗”“筍”字,區分“拔”和“撥”。
展示交流,取長補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能聯系全文,理解最后兩句話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長快樂,增強對學校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感情朗讀,感受快樂。
教學難點:最后兩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讀一讀。
2、全班齊讀全文。
讀生字詞語。
注意讀準字音,練習用“頓時”“茁壯”造句。全班齊讀全文。
二重點指導,朗讀感悟
1、讀1、2自然段,說說你從中了解了這個學校的哪些情況。
2、學生根據課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畫出學校的草圖。
3、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學校很美?
4、課文中沒有直接提到具體的人物,但我們卻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學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們快樂活動的情景。
5、自由讀3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6、過渡:學好知識,掌握了本領,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我們”雖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樣有快樂的學習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筍,茁壯地成長。
7、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4到7自然段。展示你讀得好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8、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習最后兩句話。“春筍”“閃閃的紅領巾”指誰?你是怎樣理解最后兩句哈的?
讀1、2自然段,了解文中介紹學校的情況。
想象畫圖,畫出學校的方位、環境圖,畫出學校“門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躍”的美麗景象。
課文中“瑯瑯書聲”表現了山里的孩子勤奮學習的情景,門前屋后孩子們的歌聲與笑語在幽靜中透著歡樂。
交流,從中體會孩子學習的快樂。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4到7自然段。展示自己讀得好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山里的學校環境優美,但條件艱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遠大的理想,他們非常自信、樂觀。)
都指山里的少先隊員,
他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
三、積累運用
1、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主練習背誦。在全班展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自主練習背誦。
板書設計:
我們的學校
環境優美條件艱苦
自信樂觀。
教后感: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飲酒》教案01-12
語文《師說》教案02-05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經典授課教案01-23
語文《項鏈》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