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引入:
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2、聽文入境
問: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生:……
師小結:大家的的用詞非常豐富,團結友愛、幸福美滿、互敬互愛,最后我們都可以把它歸結為一個詞“和諧”。(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到這樣一個和諧的家庭,跟著舒緩地音樂讀起來,開始!)
3、讀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寫了何事?何人?何景?讓一個平凡的家庭盡顯和諧。
(聽著大家剛才投入的朗讀,我也仿佛沉醉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通過剛才的朗讀,一定讀出了很多)請大家回答問題。
A:歸納文章寫了什么事情?
B:散步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第一段……,除了這一句,還有哪些句子也能現人物之間的這種關系?
(幫老師解決疑問:莫懷戚的《散步》語言非常精煉,但文章第一句寫到……,我覺得很啰嗦,直接寫“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誰幫幫我。)
C:寫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 生讀
※ 生評析(情感角度、重音、節奏)
※ 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 生回答并進一步談感受
D:景物描寫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樣的一個作用呢?
——情節安排上、結構上、鋪設一種和諧的氛圍,為后文描寫做好鋪墊……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使文句有音韻感,文句對稱,形成一種和諧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點。
還有嗎?找找看。
※ 找讀
※ 一起朗讀這些句子,一人與大家對讀
4、這一家人在散步過程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B: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C:母親本不愿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D: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攪了一家人的興致.
E:“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世界“這是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小結: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一個和諧與溫馨的家庭,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用愛心來營造,當彼此的利益和愿望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體諒,學會忍讓和寬容,要有一種保護幼小,善待老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這篇文章所告訴我們的。
5、品文入理(一個和諧的家庭,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下面我們分小組討論兩個問題)
※ 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認為誰做的最好?
※ 在這個家庭中,誰的權利最大?
——一家人每個人都做得好,權利一樣的大。問題的提出是在進一步引導我們不斷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個人的觀點一樣。
A:討論,師巡視
B:交流
C:小結(這種互相聽從,構成了一條親情鏈,始終鏈在了一起,確實一個家庭不存在著權力的大小,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于是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家庭,其實孝順父母古來有之,我們的孟子曾經說過:“老吾老……”,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5、我手寫我心(習作)(是誰在日落昏黃中倚在窗口焦急的等我們歸來,是誰……)
課堂總結:
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
學習了本文,你一定有萬千感慨吧,請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筆,以“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下你現在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暗等14個字;
2、積累本課優美詞句,并會簡單的運用。
3、在課文的語言中,感受想象的藝術魅力,發揮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了解神話故事,激發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3、4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4
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課激起導入
小朋友,每天我們抬起頭會看到藍藍的天空,每天,我們踩著腳下的土地。我們會看到高山,會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的祖先也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那時科學技術不發達,還不能解釋這些種種現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話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看一看,遠古的人們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讀課文,勾畫生字
2、生小組自學生字,看看誰的識字方法好。
3、交流識字
4、匯報
5、教師用卡片檢查識字效果。強調“血”“宗”的讀音。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6、把生字放在課文中,能讀好嗎?學生自己練習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盡量把課文讀流利。
三、寫字教學
1、“肢、肌、膚”
觀察這幾個字的結構,學會把結構相似的、想近的,結合起來學習。
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練習寫一寫。
2、“丈”
注意與大字區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間位置
其余幾字都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注意提醒學生組詞和字音。
3、練習寫字,老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新課學習
1、通過上節課的閱讀,誰能大概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樣分開的呢?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讀、小組讀。找一找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詞語。大家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3、讀一讀你找出來的'詞語。
4、天地分開了,世上的萬物又是怎么來的?齊讀課文3、4自然段。
5、說一說,盤古的身體是如何化作世界萬物的?指名說,同桌說。
6、仔細讀一讀文章中寫盤古變化時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學一學這個多音字。
8、文章最后為什么說盤古是人類的老祖宗?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了解課文所介紹的鶯的特性。
3、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鶯的特性。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聽寫課后生字詞
鶯 陰霾 棲息 千呵萬護 恬靜 輕盈 遷徙 無憂無慮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單元學習《古代詩歌五首》時學過一首描寫美好春光的詩——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同學們還會背誦嗎?(學生齊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鶯歌燕舞圖,那么,“鶯”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小動物呢?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的生動描繪去一起認識一下鶯這種小動物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提問:課文共六段,試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給方法找中心句或關鍵詞)
第一段:鳥類的回歸帶來了初春的第一個信息。
第二段:鶯科小鳥最多,也最惹人喜歡。
第三段:鶯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鶯的生活習性。
第五段:鶯生性膽小。
第六段:鶯的叫聲最好聽。
2、說說鶯的特點(篩選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
活躍、靈巧、輕盈、好動、富有感情;生性膽小,但無憂無慮;歌聲美妙動聽。
四、細讀賞析
1、比較閱讀。
雀形目鹟(wēng)科的1亞種。本亞科鳥類體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細,有時微有缺刻;體羽大都為純色,僅少數非洲種彩色較多。共61屬345種,中國有19屬83種。是舊大陸著名的.鳴禽,僅少數種類(如戴菊鶯、北極鶯)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賓和馬魯古群島越冬。——《大百科全書 · 生物學》
這段文字與課文相比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
本段:典型的說明文 語言嚴謹科學 知識性
課文:文藝性小品文 語言優美生動 趣味性
既然同學們覺得本文語言優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以你喜歡的閱讀方式(速讀、精讀、選讀)找出文中你認為語言優美的語句,并作簡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見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暫的雨后,它常來到濕潤的樹葉上,搖晃樹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采集”、“搖晃”、“洗淋浴”這幾個詞將鶯的行為擬人化,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鶯活躍好動、無憂無慮的特性,體現了文藝小品文的語言優美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介紹鶯的文字,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寫了鶯的特點、習性,突出了鶯的活躍、靈巧、輕盈、好動,愛歌唱,有感情,惹人喜愛等特點。整篇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將鶯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傳神,形象地表現了鶯的特點,在使讀者獲得有關鶯的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這種融知識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科學小品,確實是說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業布置
《語文同步訓練》自主學習和體驗探究部分。
板書設計:
《鶯》布豐
活潑好動 生性膽小 善于唱歌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2、豐富語言的積累,感受讀書的樂趣。
3、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探究識字方法。
4、 提供學生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豐富語言的積累,感受讀書的樂趣。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探究識字方法,提供學生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探究識字方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2、豐富語言的積累,感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和比較,感受到漢字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同學們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一起到語文樂園去轉一轉吧!
二、讀一讀,想一想
1、師將每組字制作成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比一比,看看每組字有什么特點。
2、生自由認讀字、詞,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加深對字型的感性認識,嘗試找出規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頭,與竹子有關。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與木頭有關。
3、全班反饋,了解形聲字的'特點。
4、你還能為每組再找幾個同偏旁的字嗎?
5、你能再舉其他的形聲字的例子嗎?
三、讀一讀
1、生自由朗讀。
2、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初步了解“的”與“地”的不同用法。
3、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在讀中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讀一讀,想一想
1、讓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對話。
2、指導學生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讀懂。
3、在學生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抓住關鍵詞“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讓學生體會。(讓學生感悟到要正確認識自己,既不應該自卑,也不應該自大。)
4、采用讀演結合的方式,將小畫眉先前的自卑、難過與后來的自信對比,注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表達。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豐富語言的積累,感受讀書的樂趣。
2、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探究識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豐富語言的積累,感受讀書的樂趣,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探究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讀故事,交流讀書感受
1、生結合插圖讀一讀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試著講一講故事,引導積累語言。
2、小組交流讀書感受,講一講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3、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小組里討論:
如果你看到這則征友啟示,你愿意當小牛的朋友嗎?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嗎?
引導學生體會到小牛的征友啟示太為自己的需要考慮,沒有考慮到朋友的需要,沒有替對方著想。小牛如果在第2個、第3個、第4個“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許會找到許多朋友。
5、讓學生續編故事。
二、探究與發現
1、放手讓學生觀察圖畫,讀一讀泡泡語中的提示,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觀察和思考。
2、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發現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在全班進行交流。
3、讓學生利用字卡動手實踐,開展“我來擺”、“我來說”的活動,從中感悟規律,發現規律。(注意在教學中,可提示學生有的字作偏旁時,有些筆畫會發生一些變化,如“地”字)
三、課外積累,積累生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提供學生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張充滿個性的名片,提供學生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
教師把學習的時空讓給孩子,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樂于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大膽創造,自信表現。
提供展示的空間
學生認真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開展“名片交友”的游戲,讓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展示學生作品,全班觀摩
語文教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詞,初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
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 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難點:弄清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
四、研究課題:引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說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發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
4.默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三)細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說(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 ”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結、延伸:
1.看著板書,小結,說說: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采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板書: 14 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說 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2個生字,會寫5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課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通過有感情、帶有想象的朗讀,品味詩歌的形式美和課文內容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對自然的觀察、體會與思考中,感悟自然。
2、激發學生說、寫的興趣,續寫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回答課后問題。
2、體會詩歌的意境,感悟詩歌語言與形式的美。
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文稿。
2、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同學們,讓我們先一起欣賞一首歌(教師播放《好大一顆樹》。提問:聽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
3、揭示課題:下面,我們再欣賞一首寫樹的詩《想當一顆樹》。(板書課題)
4、生說說自己讀了題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樹的特點:
1、指名讀課文,提問:讀了詩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學生接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正確認讀生字的讀音。)
2、組織學生討論,談談對課文的初步了解。
(1)課文共有幾個小節?每個小節分別寫了樹的什么特點?
(2)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嗎?
炙熱:像火烤一樣的熱,形容極熱。
姿態:詞語有兩層意思,一是姿勢、體態,二是態度。課文既描述了大樹的樣子、體態,也暗示著”大樹“那種為人處世的態度。
雅量:寬宏的度量。詩中指大樹為了他人不計較自己的得失。
3、指導學生用一段話概括出樹的特點。
4、給學生思考兩分鐘,然后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聯系生活,理解課文,感悟詩情:
1、師:詩歌的.特點之一就是通過優美概括的語言,激起人們的思考、遐想與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細細地品味詩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學生抓住“沉默”“姿態”“雅量”“幽默”這幾個關鍵詞去產生聯想)
2、生:讀詩句,談談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3、課下的思考題:這首小詩是寫樹還是寫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課外找一找寫樹的詩文。
四、課堂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盡量用上詩中的詞語。(見演示文稿)
大樹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鬧,它()挺拔,不怕()的太陽,有甘于奉獻的()。有時候,大樹也很頑皮(),悄悄和你開個小玩笑。
2、朗讀課文。
3、抄寫生字新詞。
五、作業設計。
1、把課文讀熟,背給家長聽。
2、抄寫新詞,一個寫4遍,生字擴詞,并聽寫。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的情況。
2、師: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人類就始終沒有離開過綠色,離開過樹木。古老的詩歌中有樹(《詠柳》),現代的詩文中更是有樹(《鳥的天堂》等)。
二、比較閱讀:
1、出示《鳥的天堂》課文,讀一讀其中寫大榕樹的部分,與課文《想當一顆樹》比較,有什么不同。
2、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即說出它們之間的異同。
3、出示《好大一顆樹》的歌詞,說說此文與《想當一顆樹》的異同。
(如《好大一顆樹》與課文《想當一顆樹》相比,也挖掘了樹的特點,但《好大一顆樹》贊美的是樹的高大、堅韌、奉獻、胸懷寬廣的品質。)
4、引導感悟《想當一顆樹》等詩文帶給我們的啟發。(小詩表面寫樹,實際是寫人。)
三、讀詩文、聽音樂、想畫面:
1、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說說自己聽讀詩文后,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3、指導朗讀背誦。
四、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請同學們續寫《想當一顆樹》。
2、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荷花》教案02-21
語文識字教案02-22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變臉》教案03-16
語文試講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