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實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
3、培養學生瀏覽、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能過“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有意義的人生觀、價值觀
2、激勵學生超越自我,實現夢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
2、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
a)整體感知
●請一名同學介紹瑞恩,教師做適當的補充。
●快速瀏覽全文,簡要概括瑞恩為實現自己的夢想都做了些什么?
b)合作探究
●文中是從哪些方面刻畫瑞恩這一形象的?
●并結合自身談一談你從瑞恩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
c)思維拓展
●一個六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夢想為什么會如此執著?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感人的人和事?
●談自己的夢想,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對待你的夢想。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一分鐘演講。
d)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
●教師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文中的主人公瑞恩讓我們的思想、靈魂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要強盛,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奮斗,同學們讓我們以瑞恩那樣的人為榜樣,做一名有理想、有責任心、有愛心的新世紀的中學生。、有感情、熟練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夠感悟并有所啟示。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瑞恩的愛心、同情心、學會關心他人。
教法:
互動參與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瑞恩的井》,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一個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故事的內容。
二自主學習
募捐mùjuān草棚péng羞怯qiè水泵bèng
登載zǎi擦cā罐guàn
三合作學習
(一)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交流對課文整體感受(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根據文章的內容、寫法設問,質疑解難
。ǘ┲攸c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學生點評。
找出描寫瑞恩言行的句子,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瑞恩:富有愛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學習
1、“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干凈的水”這句話有什么意義?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既是瑞恩決定攢錢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精神動力,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進一步表現了瑞思的真誠,無私,沒有國界的愛。
2、瑞恩的行為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真理。
五 回顧反思
1、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2、如何看待給瑞恩以極大支持的媽媽。
3、瑞思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你的夢想是什么,又如何實現呢?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主題:閱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二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2學時
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展開師生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會認6個生字,規范書寫8個漢字。
3.能展開個性化的閱讀,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課文內容,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題
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有求必應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變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張神奇的飛毯,你想到哪兒去?假如你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你想用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假如我們擁有這些神奇的法寶,我們會讓夢想飛揚,看來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如吧。
(板書課題:10、假如)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初讀課文,用言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問學生: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有的句子一下子讀不通順怎么辦?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這首詩共有三小節,指名學生每人讀一小節,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也相機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4.指導識字。
(1)學生圈畫生字,自己初讀,并想辦法記憶字形。
寒襲擊覓餓泣
(2)出示課件
1,學生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老師及時評價并給予幫助。
(3)同桌之間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識字效果。
5.出示詞語卡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認讀詞語。
寒冷襲擊覓食哭泣快樂嘆息
三、再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要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么。
2.出示課件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他。
四、個性化閱讀,體驗情感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自己為什么喜歡。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師生對話交流。
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小樹在冬天面臨的寒冷,作者要給小樹畫上一個金色的太陽,這樣小樹就不怕寒冷的襲擊,能安然地渡過冬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綠化我們的地球,說明作者愛護樹木。
第二節,小鳥是地球上可愛的精靈,找不到食物時會餓死的,作者要給小鳥畫上一些米粒,這樣小鳥就能快樂地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第三節,西西是殘疾人,沒有腿他內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給他畫上一雙腿,這樣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樣奔跑了,表現了作者對殘疾人的關愛。
4.在學生談閱讀感受之后,讓他們帶著情感把喜歡的那一節再讀一讀,讀后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后再讀或配樂朗讀,以求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5.小結,激發情感。
作者希望用馬良的神筆畫一個太陽溫暖冬目的小樹,想畫一些米粒喂養饑餓的小鳥,想畫出一雙腿讓殘疾的西西能快樂地奔跑,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對作者說一句什么話呢?
五、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和著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啟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么?送給誰?幫他解決什么困難?(學生思考,放柔和的輕音樂)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4.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兩節詩句,寫后讓學生配上音樂讀一讀,欣賞自己的作品。
六、指導寫字
1.出示課件3,觀察“擊、嘆、泣、粒、腿、燕、幸、哭”等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著重指導寫法。
例:“擊”字寫在田字格中間,上面一豎要出頭;“嘆”、“泣”、“!比齻字是左右結構,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腿”字部件多,寫時既不能分開,又要互相避讓;“燕”字筆畫多,要注意書寫筆順,教師先示范,再讓學生書空;“幸”、“哭”兩個字是上下結構,注意上窄下寬。
2.學生書寫漢字,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評析。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并解題]
1、同學們,你們每節課都要喊“老師好”,用此表示心中對老師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親、師”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疤臁焙汀暗亍倍际翘摰,教 師是排在國君和父母一之后的,實際上名列第三位,可見其重要性*。教師是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沒有教師,人類的文明之火就無法傳遞下去。那么,老師的作用是什 么?為什么要從師學習?擇師的標準又是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韓愈的《師說》來探個究竟吧!
2、關于“說”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的文章的總稱,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后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段恼卤骟w序說》指出:“說 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笨梢,“說”屬于議論文的范疇。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罢f”與“論” 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章!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以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稁 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中學階段出現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愛蓮說》、《馬說》等。
3 、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 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 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二、[走進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 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 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 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 安石)之首。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 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晚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抗顏,端正容顏?诡伓鵀閹,正正經經地做起老師來了),世果 群怪聚罵,指目(手指而目視)牽引(拉拉扯扯),而增與為言辭(增添一些言辭來毀謗韓愈)。愈以是得狂名!蔽恼箩槍Ξ敃r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 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因有進步的一面, 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三 [探尋背景] 這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5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 矣”?原來他聽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 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新唐書》本傳說他“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示元《答韋 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 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 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庇纱丝梢,韓愈作 《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 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一靡一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 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并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創作的年輕人。
四.[ 語篇脈絡梳理 ] 語篇品讀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 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 求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向他學習;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比我早,我也應 該向他學習。我(向他們)學習的是真理和知識,哪管他們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貴賤,不管年紀大小,真理和知識在哪里,老師也就在哪里。
【品味】“古之學者必有師!薄肮拧,古時候,指兩漢以前!爸保Y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罢摺,附在動詞“學”的后面,結合成一個名詞性* 的結構,叫“者”字結構,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的”字結構“……的(人)”“學者”是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的有學問的人。三字“必有師”,鮮明地針對 時弊提出問題,突出地強調了論點,是全文論述的總綱。第二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用他。這里的“者”是個語氣助詞,用在句子里表示略 作停頓!啊,……也”是古漢語中判斷句的格式。以上從正面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詞,代“知”的對象, 指知識和道理!盎蠖粡膸煛,有了疑難問題而不去跟隨老師學習,“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蹦切┏蔀橐呻y問題的,最后也得不到解決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一個難句!胺颉保袅x同“彼”!坝埂笔且蓡栒Z氣助詞,可譯成“怎么”。動詞“知”后面的結構復雜!捌淠曛群笊谖帷,“先生于吾” 是“大”,“后生于吾”是“小”。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師之存也”,有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觀點。
【體會】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本文的中心論點在開篇的第一句話中就帶出,“學者必有師”。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論的力度。接著,對“師”的職責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 解惑也!边@簡短的概括,包含了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在傳道、受業、解惑三者當中,傳道是核心。所謂“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韓愈倡導 “古文運動”,主張“文以明道”,表現出反映社會現實的積極進取精神。如果說“傳道”是目的,那么“受業”就是手段!皹I”是指儒家的經典,是“道”的載 體。在“受業”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疑問,所以老師具體的任務就是“解惑”,而韓愈也正是從這方面申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惑而不從師,其為惑 也,終不解矣!边@一有力的論辯,解決了“從師”的問題,已不容置疑。然后,將討論的焦點引到擇師的態度和標準上來,推出了“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 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一觀點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階層的門第觀念,具有在學問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辯證思想。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歟!”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失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問題也就難了!古時候的圣人,他們(的才智)超過一般人遠得很哪,尚且從師而求教;現在的一般人,他 們(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遠,卻以從師求學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其原因不都是出在這里 嗎。ㄈ藗儯┨蹛圩约旱暮⒆,就選擇老師教育他;但對于自己,就以拜師學習為恥。真是糊涂!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念書,告訴他們學習斷句的,不 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的老師。讀書不會斷句,有疑難問題不能解決,(在這兩事中,)前者去請教老師,后者卻不去,學了小的,丟一了大的,我看不出 (這種人)是高明的。巫師、醫生、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說到“老師”“弟子”這樣的話,就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 (為什么笑),他們就說:“那個人與那個人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十分羞恥,以地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似于奉承巴結。” 唉!從師而學的風尚之不能恢復就可想而知了。巫師、醫生、樂師和各種工匠,是士大夫們看不起的,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這些人),這不真是奇怪的事 情么!
【品味】“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義同“豈”,表推測語氣,“大概”的意思!按恕,代詞,指從師與否。這一句中的 兩個“所以”,與文章開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的“所以”是不同的,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由“憑借它”的意思引伸為“……的原因”;文章開 頭句中的“所以”則是“用他來”或“靠他來”的意思。都跟現代漢語中表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熬渥x之不知……明也”,也是一個難句,要理解為: “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指“句讀之不知,或師焉”;“大遺”指“惑之不解,或否焉。”“官盛則近 諛”的“諛”后面的引號應當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為“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是韓愈對“恥學于師”者的批評,不是“士大夫之族”講的。 這段末一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見識”講;后一“其”,音義同 “豈”,表反問語氣
【體會】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恥學于師”。
如前所述,本文有復雜的寫作背景,并不是一時的即興之作。經過前面一段的理性*陳述,涌動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氣”終于一吐為快。第二段以感嘆發端,攜著批 判的鋒芒,如暴風聚雨,滌蕩乾坤,令人耳目一新!皫煹馈蔽ㄆ涫鳌熬靡印,則今日扭轉世風更難。作者運用了三組對比,將論述的重點轉移到批判現實中來。 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眾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論;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論;最后將“巫醫樂 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度進行對比,揭示了尊卑貴賤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象,發人深思。
“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學習。而郯子這些人,他們不如孔子賢能?鬃诱f: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才智,(只不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學術技能各有專長罷了。
【品味】“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賢”的賢,是指德和才。下文“師不必賢于弟子”中的賢,則可作高明講!靶g業有專攻”,術,本義是道路;術業, “不是技術才能和學業”,而是所從事的學業!靶g”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對》有“智術淺短”,智術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國路線”!叭诵小钡摹叭辈皇侵 表多數,很多人在一起走路,當然會有老師,這就失去這一格言的警辟性*!叭笔恰吧僦幸姸唷保醋钇鸫a的多數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師。
【體會】援引圣人從師的態度,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系。
第三段的開頭語氣又歸于和緩、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無常師”的事實。雖然論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無論是舉實事,還是引言談,都能令人心服。最后, 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專業有專攻”作結,既是對前面有關從師學習態度的申述,也是對師生關系、師道關系的新的概括。這一 思想表現了一種動一態觀,用相對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系,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條人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對自古以來“師道尊嚴”的傳統提出了挑戰。這 種閃光的思想,被后世許多教育家引申發揮,對教育理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墒窃诋敃r,卻遭到士大夫階層的鄙視和痛恨,也不為一般人所理解。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十七歲了,喜歡古文,六經和它的傳文,全都學習過。他不受時俗風氣的限制,向我來學習。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求師的正道,就作這篇《師說》贈給他。
【品味】“好(h&agra一ve;o)古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為的慨嘆“師道之不傳”,古今對照,虛實并舉,突出了中心,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體會】說明寫作緣起。
從表面上看,《師說》是為了鼓勵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學“古文”而作的,也許還包含了一點自鳴得意的意思(因為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實際上這只不 過是觸一動韓愈發表議論的一個契機,或者干脆說是一個借口。全文論證嚴密,說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慮的作品,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對師生之間的往來贈答,產 生了深遠的影響。
內容結構:內容論證法
第一段:正面闡述①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下定義
、趶膸煹谋匾肽軣o惑
、蹞駧煹臉藴实乐鎺熤 作結論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不一良風氣
第二段分論點 士大夫之族恥師之風是錯誤的
論據
。ㄈ齻對比) 對 比 作者議論抒情
正確態度 錯誤態度
論 據(1)
(縱比) 古之圣人……
猶且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
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論 據(2)
。ㄗ韵嗝埽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與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論 據(3)
(橫 比) 巫醫樂師百工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恥相師 嗚呼,智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分論點與總論點關系 批判中闡明總論點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從師的例子,再論從師的必要性*。
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例證法 引證法
師道關系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第四段;寫作緣起 好古文不拘于時
五、寫作特點賞析(一)論證方法
1.下定義、作結論 :文章一開頭就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接著從這個定義出發,由“解惑”說到“從師”。經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其間層層銜接,一氣貫通,毫無冗余之處,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對比論證 :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地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 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 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3.引用論證 :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比前文籠統地說“古之圣人”更加切實可信。有了孔子這樣一個強大的支持者,更增強了說服力。而在短短的幾行字中,述事引言簡潔明快,表現出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
。ǘ 語言特色* 1.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韓愈的散文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在多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上。他的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這種句式的運用,形式整齊,氣勢飛動,增強了表現力。
2.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頂真,又稱連珠,頂珠、蟬聯,民間俗稱為“咬字”,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皻v 歷如貫珠”。本文這樣的句式很多,如開頭的幾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種句式的運 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使論述環環相扣,嚴密緊湊。
3.豐富的語氣表達: 豐富的語氣表達,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本文在這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 摹狀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士大夫之族”的神態,用“如是而已”這樣的限止語句表示結論的無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 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笆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問語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判斷語 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是感嘆語氣。這種錯綜變化的語句,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附:◎韓愈名字的傳說 韓文公名愈字退之,說起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話。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轉眼到了入學的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 翻開書年,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起名作難,便 問:“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么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征他們都要做人去群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 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才好,韓愈聽后,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 了!编嵤弦宦牐⒆謺仙希瑔柕艿艿溃骸坝钟泻渭岩猓俊表n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 輩!鄙┥┞牶螅氖纸薪^:“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么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 賦和文化素養,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表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為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為入場便可得中,從未把 同伴擱在眼里。結果別人考中了,他卻名落孫山。后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連經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 官半職。由于銀錢早已花盡,他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一姐訂了婚。盧小一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 望,韓愈就住在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一姐完婚。盧小一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 使郎君日后有所做為,現在就應當規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勸他呢?這天晚飯后,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 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嘆憂,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夸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必有 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韓愈聽后,頻頻點頭,心中暗道:盧小一姐果有見她,接著說道:“小一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 黑,請小一姐賜教。”盧小一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一姐骯腑之語!自古道驕兵必敗,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于是,他立即選用盧小一姐贈言中的最后兩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人個新名字。
語文教案 篇4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故事。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鴨子,一出生就伴隨著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后,他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
作者以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把丑小鴨的經歷描寫得令人關注和同情。丑小鴨長得太丑了,所有的雞、鴨都嘲笑他,排擠他,連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連自己的媽媽也不得不勸他走遠些。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他被迫離家流浪,幾經風險。在野鴨群中,他“盡可能對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禮”,“只希望人家準許他躺在蘆葦里面”,沒有任何更多的企求。雁對他雖然不錯,但不料被獵人打死。丑小鴨死里逃生,來到一間農家小屋。他忍氣吞聲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不斷受到雞和貓的奚落排擠。最后他不堪忍受,獨自來到他心馳神往的大自然當中。秋天到了,丑小鴨看到一群南飛的幸福的天鵝,從此他再也無法忘記這些美麗的鳥兒。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鴨幾乎被凍死在冰冷的湖邊。又是一個美麗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麗的鳥兒。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丑小鴨抑制不住內心的向往,決定不顧生死飛向美麗的天鵝。然而,這時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鴨子,而是一只美麗潔白的天鵝。
這篇童話中,丑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如果說一開始他還是被迫離家流浪,還是不得不逃離野鴨和追逐的獵人,那么當他已經在農家安定下來而仍然不滿足,仍然要“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對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為此,他經受了嚴冬的困苦和災難,當他一見到久已仰慕的天鵝,便不顧生死地飛向他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最終獲得了幸福。
這篇童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具有極強的藝術概括力。面對丑小鴨的生活經歷,我們會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會受到深刻的思想啟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由于這一童話的廣泛流傳和深刻的思想意義,“丑小鴨”已經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文學典故,成為激勵身處逆境的人們不斷進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二、問題研究
1.為什么說丑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
作者在丑小鴨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可以說是他本人生活經歷的藝術寫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員,后來又想當一名歌劇演員,但都沒能實現。他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賤而不斷遭到別人的嘲笑排擠。但是他毫不氣餒,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一名享有世界聲譽的童話大師。正是由于這種深厚的生活體驗,丑小鴨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動感人。這正應驗了作者本人的話:“生活本身就是童話!
2.怎樣理解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結果?
丑小鴨離家出走是被迫的,因為不僅周圍的人不喜歡他,就連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負他。他在野鴨群中受排擠,又目睹了雁被獵人打死的悲慘場面,最后死里逃生。在農家小屋,他雖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經有了一個可以生存的“溫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應該滿足了。但是他偏不,他不愿意享受這種“安逸”,他要到更廣大的世界里去。于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了,他見到那永遠也不會忘記的美麗的天鵝了。后來,嚴冬到了,他雖然幾乎被凍死,但當他仰慕的天鵝飛回來時,他不顧一切地朝他們飛去。于是,他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了。試想,在已經有了相對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如果不思進取,不再追求,他怎么能得到最終的幸福生活呢?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么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卡片、主題網站、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5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為大家的聰明智慧所嘆服!
二、學習課文,解疑問答
1、自讀課文
現在就讓我們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個怎樣的世界!打開課本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
3、小組活動:寫出人類探索月球未解之謎。教師準備紅、黃、綠、藍、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別寫有1、2、3、4、5、6。由學生隨機抽取,按照數字相同的規律做在一組,每組發給1張白紙,然后按照順時針依次傳給其他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盡量多的問題,最后一名同學匯報,比賽哪個小組獲勝。
4、總結表達,讀懂了什么,講述疑惑,
三、網絡探究,自主學習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人類選擇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赡茉S多年后回首人類登月的歷史,我們會覺得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很微薄,但是對人類進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講:“雖然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登入主題網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特別關注人們探索月球之謎的歷程。
四、高智慧學習,小組討論
結合實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宇宙星空的奧秘,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銀河系等等,為什么會出現哥倫比亞事件?為什么今年美國對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難的新聞牽動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那么科學進步的含義僅此而已嗎?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學進步=犧牲+探索+…+…+…+…啟發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填寫不等式。說出相應的理由
小組活動:按照形狀相同的規律劃分小組,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按照顏色分組到別的小組討論,了解別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組,修改本組的觀點,紅色留下負責解釋本組的想法,全班匯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系,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么將來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么?關于月球的知識你了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于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么?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于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干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登月以來,根據對月球的多次實地勘探和對從月球帶回的巖石。土壤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人類對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較多的了解。科學家認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巖石比地球上的還要古老。月球上空氣稀薄,大氣成分比較復雜,通常在黑夜時由40%的氫,40%的氖和20%的氦組成.到日出時還會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萬座環形山,星羅械市,彼此環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環形山,直徑近300千米,海拔高達6000千米,十分壯觀。遺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沒有水源,這些山是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十分荒涼。因此,解決月球上的供水問題是困擾科學家一個難題,多年來,人們提出各種設想。有一個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儲存量極為豐富的氧化鐵,用太陽能熔化爐進行熔煉,使其放出大量的氧,與運輸飛船從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態氮相結合,來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氣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陽的高能粒子流(太陽風)中的“氦一3”噴射出來,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巖石中,大約有100萬噸左右。這是對人類最具吸引力的寶藏。因為它比地球上核電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開采,不但可供月球開發之用,還可成為地球21
世紀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間持續時間都長達半月之久,白天氣溫高達127℃,夜問溫度又低達零下183度,這是月球上沒有人煙和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俄羅斯科學家通過對月球的一些實測數據進行分析,認為月球很可能是一個空心球體;谶@一認識,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條通道,進入月球地殼深處的“地下月宮”,在那里建造一座適于人類居住的‘地下城”。這樣,乘坐飛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這座“地下城”找到過夜的旅館。當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這座地下城為基地,從事月球資源勘探、太空產品生產、天文觀測等活動。
小朋友,我們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發現天上的那個大月亮經常變樣兒?是呀,它時而像一個大銀盤高掛夜空;時而像一個彎彎的月牙斜桂樹梢。那么,月亮為什么會有圓缺變化呢?
原來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對好鄰居,它們呀,共同組成了一個天體系統,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繞著地球旋轉的時候,它與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也在不停變化著。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只能反射太陽的光。當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對著太陽的時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們整夜也見不到月亮,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媽媽常說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兩三天呀,月亮沿著軌道慢慢轉過來了,太陽的光逐漸照亮它向著地球的這半邊的邊緣了,于是,小朋友們在夜空中就能看見一鉤彎彎的小月牙了,這時,月亮的樣子就像漂亮阿姨額頭上彎彎細細的眉毛,這時的月亮叫做彎月或是娥眉月。
打這以后,月亮繼續轉呀轉,它對著地球的這半邊,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陽光,于是,我們所看到的彎月牙兒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著地球的這一邊,有一半照到了陽光,我們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塊大燒餅似的月亮,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漸漸地變成凸月。
后來,月亮慢慢轉到太陽相對的一面去,它那對著地球的半面,受到陽光照射的面積也就越來越大了。當地球被太陽和月亮“夾”在中間的時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對著地球,這時候,我們就看到了一個玉盤似的又圓又亮的月亮,這就是滿月,也叫望月。
滿月照射的時問非常短,只有一兩天。往后,月亮又繼續轉,它向著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變小,先變成凸月,又變成半圓形的,這就是下弦月了。
從這以后呀,小朋友們會發現我們那個掛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變“瘦”下去,成為殘月,最后又變成彎彎細細的了。再過一兩天,月亮就會再次消失,朔又來臨。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墒怯钟辛硪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時,你也許會想:月亮上面有什么東西?它和地球一樣嗎?月亮是從哪里來的?這些問題,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學家在探索研究的課題。古往今來,風風雨雨,人們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經付出了巨大的勞動!
月球離我們有38.4萬千米遠,假如乘噴氣式飛機,從地球飛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達。不過,噴氣式飛機是離不開地球的。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用宇宙飛船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國的兩個宇航員。他們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羅11號登月載人宇宙飛船在月球上著陸,進行了探險。他倆看到了人們在地球上無法看到的景象,證實了許多科學家們的猜想。他倆還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實驗,并把月球上的石塊和塵土等帶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倆回憶: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異的景象。在地球上,人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白云在空中飄浮,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墒,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卻灑滿了燦爛的陽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著你;月球的一邊高懸著一個大藍球──地球。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生命,只有巖石、環形的高山和塵土,處處是一片荒涼,靜得出奇。
科學家們把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東西進行了各種化驗,化驗結果表明,還有許多奧秘等待人類去探索。
──顯微鏡下的月球石塊,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滿了一層玻璃質的東西,還在閃閃發光。
──月球塵土,經化驗,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質為什么這么多呢?真是個難解的謎!
從月球取回的樣品中,還發現了一些鐵質顆粒。奇怪的是帶回來放了那樣久的鐵質顆粒一直未生銹,拿去做生銹實驗,也還是不生銹,這又是一個謎。
科學家們把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塵土撒到地球的細菌上,試試月球的塵土能不能像地球塵土那樣成為細菌的溫床?
咦?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月球上的塵土能殺死細菌?怎么會有這種特殊的殺菌能力呢?又是一個謎!
科學家們還用植物做試驗,把玉米種在月球塵土里,它的生長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長沒有明顯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塵土里長得特別鮮嫩青綠。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個謎!
玄武巖是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巖石。月球中有玄武巖,這證明月球早先有過火山活動。分析這些巖石,估計出它的年齡已有46億歲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蘭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億年的石塊。難道月球的年齡比地球的年齡大嗎?又是一個謎!
小朋友們,月球之謎等待著你們去探索,去揭開,神秘的宇宙在向你們召喚,努力學習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太陽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鐘的時間,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萬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卻只有384404千米,約相當于地球半徑的60倍;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而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卻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東繞軸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個晝夜;而月球自轉的周期卻正好等于它公轉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當于地球的一個月。
月球白天與黑夜的時間約各相當于地球的兩個星期。由于月球公轉和自轉的周期相等,所以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另一面背著地球,從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積的59%,約相當于南美洲這么大一塊區域。當登月飛船飛到月球的背面,無線電通信就會被阻隔而中斷,所以飛船登月的地點,都選擇對地的一面。人們用光學望遠鏡、雷達來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對它的背面則一無所知。自1959年以來,發射了月球探測器,才逐步解開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謎!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漲落,同時它對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現梨形。地球對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顯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徑為12742千米,是太陽系中比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徑為3475.8千米,約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陽系中比較大的衛星。所以天文學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統當作一組美麗的雙行星。月球表面面積為380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地球表面面積的十四分之一,比亞洲的面積略為大一些。月球的體積是220億立方千米,相當于地球體積的49分之一。月球的質量為地球的1.23%,約為7350×(10的16次方)噸。月球平均密度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則為5.52克/厘米,這表明月球內部不像地球那樣有一個比較緊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當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個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約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個跳高運動員可以跳離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紀錄的3倍多了。如果舉重,人們可舉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難事。在月面上物體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電影中的慢鏡頭一樣。例如從20米高的地方垂直拋下一塊石子,在地球上2秒鐘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卻需要5秒鐘。
月球以前是否有過大氣,至今科學家尚無定論。如果月球在幾十億年前確曾有過大氣的話,由于它的重力小,無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間去了。月面上既無大氣存在,自然就沒有風、云、雨、雪、霧、雹、霜、露、暈、虹、霓等氣候變化,也就沒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節。但因月面上沒有大氣和水可以調節溫度,使太陽照射的熱量有93%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陽照射下,特別炎熱,中午溫度可達127℃,斜射時隨著陽光斜度的變化逐漸降低到50℃以下;白天陰影處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熱特別快,夜晚時間又特別長,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為-183℃,能使溫度計中的水銀凍結,真不愧為廣寒宮了!太陽除了輻射熱外,還發出放射線,轟擊月球。這種放射線的突然爆發,對登月的航天員也是非常危險的。
由于月球沒有空氣傳送聲波,所以真是萬籟俱寂,連登月的航天員彼此之間講話,也要用無線電通過耳機才能聽到。月球沒有大氣也就沒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陽光下特別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約大100倍,而在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幾乎是絕對的黑暗無光,其明暗對比十分強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藍天白云那樣的明媚綺麗。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樣,從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滿月形的變化。更奇妙的是,隨著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東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區域,則可看到地球一直懸掛在天頂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視直徑大約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數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盡可以閱讀書報。
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區很平坦,而發亮的明區則高低不平。暗區稱為月海,明區稱為高地,高地約占月球正面面積的60%。月球上有著起伏的山峰、崎嶇的高地、廣闊的平原、深長的峽谷,還分布著小川、山脊、石壁和斷層。在隕石億萬年的不斷撞擊下將月球表面的巖石撞擊成灰塵,因此使月面覆蓋著一層塵土。月面上到處有著形如環形山的坑穴,數量在百萬個以上。登高遙望,真是千瘡百孔。直徑最大的環形山是月球南邊緣的克拉維斯環形山,直徑達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徑只有幾十厘米。環形山的高度有高達5000米以上的?友ㄉ顪\不一,最深的坑穴達好幾千米。
月球上的山脈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巒更為峻峭,大都環繞著“月!,其數量比環形山少得多。美國“阿波羅15”號飛船降落地點亞平寧山脈為月球正面最長的山脈,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羅17”號飛船降落在金牛山脈地區。這里群山環抱,巨石參差,坑洼崎嶇,地質復雜,在表面上是一層深色物質,而且歷史久遠,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巖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發的塵土,所以容易引起興趣不同的科學家們的注意。過去雖測量過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達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萊布尼茲山脈的最高峰據信高達9千米,超過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達幾百萬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稱為“寂靜的天體”。而在震動的強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釋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釋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億倍。月震同地震還有一個顯著的區別,月震波在月球內部要經過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續1小時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數很少。例如,美國阿波羅飛船與運載火箭“土星5”號第三級分離后,火箭即循另一條軌道在飛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擊月球,其威力相當于11噸TNT炸藥的爆炸,炸開直徑約40米、深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動達3小時20分鐘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會震動幾秒鐘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衛星,對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茖W家們已經研究證實,月球引潮力不僅能誘發地震、對人體健康和生物活動產生影響,而且對地球的天氣氣候也有影響。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保持穩定,從而使地球的氣候相對穩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為兩個不同的天體,相互之間具有引力作用,現在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變化在5度以內。但是如果沒有月球,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會以數百萬年為一周期由0—50度變化,地球氣候因而也會大幅度變化,最終將使地球成為生物無法生存的環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還會掀動大氣,形成所謂的“氣潮”。氣潮可以影響氣壓和天氣,比如滿月時的氣壓就往往較低,古希臘人認為新月兩頭發紅連續三個夜晚,就要當心發生風暴;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也發現,全美國最厲害的暴風雨發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圓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張在預報天氣時應考慮月相。
另外,月圓之夜地球還會稍許變暖。這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氣候學專家羅伯特·巴林和蘭德爾·塞維尼通過分析氣象衛星的觀測結果后發現的。在過去的15年間,氣象衛星精確測定了月光照射后產生的地球表面溫度的細微變化,結果發現滿月時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017攝氏度。實際上,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它是通過對太陽光的反射向地球傳送熱量的,滿月之際亮度最高,此時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約攜帶著每平方米0.0102瓦的熱量。
語文教案 篇6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業
、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鳎攸c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2、背誦課文
五、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住關鍵詞,理解并朗讀好對話。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課文中不同動物的語言。
二、教學難點
弄清猴子當選“萬獸之王”的原因,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尊重別人。 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這堂課中,主要給學生創設情境,運用杜威的“做中學”、“情景中學”的理論,把學生帶入情景中去,采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交流,在情景的體驗中學習,從情境中啟發,從情境中理解、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性特點,提高學生語文語感,在辨析中悟出道理,使本文的難點在朗讀體驗交流中得到突破,最后回歸現實,通過身邊的人或事來提升他們對道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ㄒ唬┱勗捈とぁ
創設坐小火車游森林王國的背景:包括細心林、大膽林、自信林三大部分。學生與老師都化身成自己喜歡的動物。
以邀請函的形式揭示課題:小動物們,今天鴿子老師收到了一封邀請函,誰想來讀給大家聽聽。
。ǘR讀課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應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本環節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二、復習回顧、識字讀文
。ㄒ唬.復習生字
1、以獅子大王布置任務的形式出示生字:萬獸之王、輪流、星期、第一個、習慣、方式、 笑瞇瞇、鄭重。
2.開火車讀。
3.全班齊讀。
。ǘ├首x課文
1、以獅子大王的口吻提出朗讀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不拖拉。
2、學生自由讀課文。
設計意圖:用獅子大王的口吻,帶領學生識字讀文,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
課堂氣氛的營造奠定了良好的氣氛。通過開火車讀生詞,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在開火車的過程中引入激勵性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將此機制貫穿課堂始終。
三、進入情景,體驗感悟
。ㄒ唬┨岢鰡栴},感知全文
1、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 練讀第1自然段:單個練讀、齊讀。
2、有哪些動物參加了競選?(生發言,師貼動物圖片。)
3、最后誰當選了呢?誰來替大王宣布這個消息? 試讀第5自然段。
4、教師配樂讀全文。
。ǘ┻M入角色,帶情朗讀
1、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選手上任后的表現。
。1)重點感悟貓頭鷹的神氣極了。出示:“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請一個同學練讀。
(2)出示貓頭鷹的動態圖片。師:你們看!貓頭鷹挺著胸脯,神氣極了!(讓學生抓住貓頭鷹的神態、動作練習說話。)
(3) 全班帶上動作練讀。
。4)請學生上臺帶動作表演。)
。5)學習“議論紛紛”
師:小動物們,聽了貓頭鷹大王的話,你們心里舒服嗎?把心里的不舒服都說出來吧。(學生四人小組自由說)像咱們剛才這樣對于發生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用課文里一個詞語說就是——“議論紛紛”。
。6)學習“叫苦連天”
A、引導想象說話:師示范:唉,我是一只可憐的鴿子。一到了晚上,眼睛就睜不開了?墒秦堫^鷹大王讓我們晚上做事,可怎么辦啊?學生模仿動物訴訴苦。
B、像這種情形用課文里面的一個詞形容,就是——“叫苦連天”.
C、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插圖,觀察貓頭鷹當大王時候的情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小動物們叫苦連天的表情和動作,朗讀時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抓住文章當中的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朗讀。
2、感悟袋鼠上任后的表現。
。1)師:第二個競選者上臺了,它是怎么表現的?(指名說,出示句子)
(2)你有過激動的時候嗎?說話訓練,朗讀指導。
(3)師: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只好苦練跳的本領,你們看,他們跳得怎么樣了呢?引導學生看圖說話,隨機板書積累的詞匯。
(4)讓學生跳起來,切身感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小動物聽到命令后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理解動物們的感受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說出感受 。學生的
體驗就非常真實,感受就非常豐富,學生們就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愛說。在此基礎上,再來讀第三自然段,學生就讀得更投入,讀得更真切了。
3、感悟猴子上任后的表現。
。1)試說小猴子上任后動物們的'擔心,練讀。
。2)播放錄音,指名說自己的習慣。
。3)出示句子、錄音播放猴子的宣布。
指導朗讀,師:誰能夠聲音響亮、親切的的再替它宣布一次。
。4)感同身受。 出示句子:話音剛落,大伙兒立刻歡呼起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環節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圖片的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
5、宣布獅子的決定。
。1)出示句子,指導朗讀。笑瞇瞇代表了什么樣的心情。指名讀、全班讀。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二、三、四自然段,學生從動物們對貓頭鷹、袋鼠的命令叫苦連天,對小猴子的命令卻會立刻歡呼起來深深體驗到了動物對貓頭鷹、袋鼠、猴子輪流當“萬獸之王”的不同表現。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不再往下輪了?如果你是獅子大王,你會選誰當大王?為什么?又將學生帶入了自我的情感體會,相互的討論交流之中, 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四、拓展練習,升華主題
1、在猴子大王的帶領下,小動物們生活得開心極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句型練習:( 小動物 )在( 哪里 )____來____去,_____極了。
2、可是有兩只小動物不明白,為什么猴子能當萬獸之王,聰明的小動物們,請你們四個四個一組,商量一下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吧。
3、這里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大家輕聲的讀一讀。
總結——尊重!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如何尊重別人。
4、交流討論,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設計意圖: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為受到家歡迎的人。從而達到升華課文主題的作用。
五、表演練讀、鞏固生字
1、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讀。
2、以感謝信的形式練習鞏固“我會寫”的字。
教學設計特點
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注重閱讀個性化感悟,設計自主、合作的閱讀過程。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輔,引導學生聯系教材,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激發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針對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結構非常相似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分別抓住貓頭鷹、袋鼠、猴子對動物們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動物們的不同表現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另外,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的功能,讓它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落實到他們的每一次學習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多媒體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多媒體技術直接作用于人的多種感觀,生動形象,直觀性強,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突破重點段提供了方便。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采用以全面概括課文內容為主的內容式板書,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為學生理清了思路。
從現在開始
議論紛紛
直搖頭 歡呼 叫苦連天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體會文中充滿童趣的生動描寫,摹仿課文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過討論課文有關內容,觀看多媒體演示了解中國畫相對于西洋畫的技法特點,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調動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體會文章充滿童趣的描寫。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技法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過程:
1、導入:在去年6月6日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的《松鷹圖》以880萬元的高價成交,中國畫為什么有這么高的魅力驅使人們花這么多的錢去買一幅畫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去看一下中國的另一位著名畫家豐子愷小時候是怎樣學畫畫的,也去領略一下我們中國畫的神奇魅力。
2、整體感知:朗讀整篇課文,試著用簡潔的話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事情。
(不作具體要求,能大致講出課文內容即可)
3、自主探究:體會課文充滿童趣的生動描寫。
A、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了小時候描竹影、學畫畫的事。課文中的這些描寫生動、活潑,富有童趣,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現在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他細研讀課文,勾畫出你自己喜愛的句子,然后在課堂上跟大家交流一上,并說說自己喜歡這些句子的理由。比如:語言好在哪里,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作用是什么等。(答案不強求一致,理之有理即可)
4、拓展延伸:摹仿課文大家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讓大家共同分享。(準備3分鐘左右,然后舉手發言,)
5、過渡轉入:中國畫的技法特點
看來,許多同學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而豐子愷的童年樂趣之一就是畫畫,那么接下來豐子愷的一幅中國畫并比較一下中國畫相對于西洋畫有什么特點:(多媒體大屏幕展示豐子愷的一幅竹畫和一幅油畫)
6、聯系課文有關內容結合多媒體演示,大家討論一下中國畫相對于西洋畫有什么特點,然后,叫幾個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問題較難,教師視需要進行適當提示、點拔)。然后明確:
(明確: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包括內容和形式兩部分,中國畫的關鍵在內容而不在形式,注重寫意,西洋畫注重寫實,中國畫強調神韻,西洋畫強調神似,所以西洋畫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中國畫要更精深一些,F在大家明白中國畫中的竹子為什么多是墨竹了嗎?因為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用墨筆就夠了。)
板書:
中國畫:強調神似意境深遠,情趣高雅
西洋畫:強調形似客觀再現,趣味平談
6、大屏幕再次顯示,讓學生欣賞,以加深他們對中國畫的了解。
7、質疑大挑戰:課文今天就學到這里,關于文章,你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問題了,有的話提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8、總結:今天我們品味了畫家豐子愷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也初步了解我們中國畫的博大精深,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其實,豐子愷也正是這們從一個畫畫的愛好者一步一步而成為畫家的。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能從此擁有一顆充滿好奇的童心,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雙善于創造得手,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力,讓生活隨時變成學習的課堂,讓我們平凡的生活變的更加多姿多彩,更希望未來的藝術家就在我們這里誕生……
9、作業:①、收集有關豐子愷的材料,課后交流
②、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中國畫的認識(不限字數)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以及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識字和寫字
2、理解、背誦老師說的話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老師的話的意思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拼音幫助下,把課文讀通順
2、看插圖理解課文
3、有感情朗讀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詞在課文中勾畫出來,讀幾遍。
(3)借助拼音讀準生詞,并畫出不明白的句子。
(4)熟練地讀課文。
2.指導學生一步步進行預習。
(1)按照預習的第(1)、(2)題做,教師巡視。
(2)完成(3)、(4)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檢查預習情況,(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名試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老師的讀音。
2.學生小聲讀課文,給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學習第一自然段。
、僦该x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趯W生回答問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著名”的意思。
、壅l能用一句話說出達芬奇是什么時候,哪國的人,干什么的?
、苤笇Ю首x,重讀“著名”一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達芬奇是個著名的畫家。他是怎樣成為著名畫家的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學習二至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大家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雞蛋的時候態度怎樣?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為什么會這樣?
2.引導理解:
①什么是不耐煩?
②為什么不耐煩?(從兩方面引導:一是“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二是他以為“太簡單”)
3.指導讀第一、二句,(第一句重讀“又讓”,第二句重讀“不耐煩”“天天”“太簡單”,要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提問:看到他不耐煩了,老師怎樣教育他?(默讀老師說的話)老師的話共幾句?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5.先結合插圖理解“嚴肅”一詞,然后從三方面引導理解老師的四句話。
(1)第一句:“你認為畫雞蛋很容易,這就錯了!(理解“容易”一詞,和“簡單”比較)
(2)理解第二、三句。
老師為什么說達芬奇的認為錯了呢?引導學生找出有關句子,用橫線勾畫出來。討論理解:①“一千個”——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用實物雞蛋演示,使學生知道每個雞蛋看上去樣子好像都一樣,仔細觀察才看出不同形狀來)
②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不一樣。(通過實物演示,使學生理解“不同的角度”,弄清從不同角度看雞蛋,形狀有什么不同?)
、壅f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苤该x“老師”的前三句話。然后讓學生在第一句和第二、三句之間加上“因為”再讀一讀。(加深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理解第四句話。
、僮x第四句話,理解“準確”、“熟練”。
、跒槭裁醋屵_芬奇畫雞蛋就能使他“看得準確”、“畫得熟練”呢?(引導學生聯系第二、三句來理解)
③“看得準確”和“眼力”,“畫得熟練”和“繪畫技巧”之間有什么聯系。(通過兩個詞語的聯系使學生理解到“看得準確”就是有“眼力”,“畫得熟練”就能形成“技巧”,從而使學生理解“眼力”和“技巧”的意思)
④幻燈出示下面句子,讓學生讀一讀?吹脺蚀_就是有眼力。
畫得熟練就能形成技巧。
⑤再讀第四句。
(4)讓學生自由讀老師說的'話,想一想“老師”為什么總讓達芬奇畫雞蛋?(5)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上述問題。
(6)指導朗讀老師的話。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2.理解“聽從”“用心”。把“聽從”和“聽”比較,把“一張又一張”與“一張”比較,再和“許多”相聯系。
3.提問:達芬奇后來的態度與開始畫雞蛋時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引導學生聯系第二自然段進行討論)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2.理解“無論……都……”
、佟盁o論畫什么”是什么意思?
②“又快又像”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聯系第二自然段中“眼力”“技巧”來理解)
3.達芬奇為什么能畫得“又快又像”?(聯系第三自然段,使學生懂得只有明確目的,刻苦練習,才能有好眼力,形成繪畫技巧)
五、總結全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達芬奇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畫家?
2.聯系自己,談談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朗讀全文。
六、指導分析字形,學習寫字。
1.學生利用已有識字知識自學生字。
(1)照樣子,寫出下面字的組成部分。
例:練 纟 __始____全____角____度____易___技___準____確____
(2)按筆順寫一寫。
(3)說一說上面這些字可以怎樣記住它們。
(4)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著樣子在田字格里寫三個。
2.指導重、難點字。
易:下邊是“勿”,寫時告訴學生兩撇要分開,不要挨得太緊,也不要寫得太長。
技:是提手旁不要寫成木字旁。
巧:左邊是“工字旁”三筆寫成,第三筆是提,不是橫。要和“切”的
3.比一比,說說有哪些不同,再組詞。
七、完成課后第2題。
八、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活動教案01-22
語文經典授課教案01-23
語文《豐碑》的教案10-10
語文《橋》教案08-11
語文《口技》教案09-09
語文《飲酒》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