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從兒子的采訪中了解爸爸的三個愿望,從《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這個人。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采訪的方式了解父母對人生三個愿望的感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父母對人生三個愿望的感悟。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知道爸爸有哪三個愿望,并根據(jù)三個愿望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暢談理想,埋下伏筆
導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一課,目的是讓我們觸摸成人的內(nèi)心世界。請各位都敞開自己的心扉,暢所欲言,希望你們能和爸爸媽媽實現(xiàn)心靈的對接。
1.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學們,伴著這首歌,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童年那美麗的夢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談?wù)勛约旱膲粝氚桑?/p>
學生各抒己見(我夢想當一名音樂家、醫(yī)生、舞蹈家等)
二.閱讀課文,感受父親的三個愿望。
1.我們兒時的夢想都是那么遠大、那么令人神往。可在文章《兒子的采訪》中,爸爸的夢想?yún)s是不同尋常的。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在讀一讀這篇文章,再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一會兒,我們把這個小故事表演下來。(開始閱讀,自由結(jié)組表演。)
(第一組學生表演文章第一部分)
師:誰能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評價一下他們的表演?
預設(shè)
生:我覺得既然已經(jīng)當了爸爸了就應(yīng)該有成人的感覺,聲音稍粗一點兒就更像了。
生:我覺得兒子演得很天真。
2.師:他們不僅按原文演,還加進了自己的想象,再創(chuàng)作,很好。爸爸的第一個愿望是“吃得下飯”,第二個愿望是什么呢?誰來繼續(xù)表演?
(第二組學生表演第二部分)
師:誰能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評價一下第二組的表演?
預設(shè):
生:兒子演得不夠精彩,應(yīng)該對爸爸比較尊重,因為他已是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懂事了。
生:我認為媽媽演得有點漫不經(jīng)心?
師:那你把媽媽的話再說一說。
生:
3.師:他們說得都很誠懇。不過,第二組表演得也很投入。那么,爸爸的第三個愿望是什么呢?
(第三組同學上臺表演,學生評價)
師:他們演得都很精彩。現(xiàn)在我們了解到爸爸的三個愿望是——
生:一是吃得下飯;二是睡得著覺;三是笑得出來。
3.師:不過看得出孩子并不理解爸爸的三個愿望,于是他在后面附了一篇作文。第二天,孩子把作文交給老師,老師會怎樣評價孩子的作文呢?請同學們接著表演下面的內(nèi)容。(第四組同學上臺表演,師生評價)
三.圍繞爸爸的心愿,從不同角度暢談感受。
1.師:我們的故事就講到這里。爸爸的愿望的確與眾不同,同學們,你能理解嗎?你們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著、笑不出來的'時候嗎?
(學生積極發(fā)言)
2. 師:你認為爸爸的愿望好實現(xiàn)嗎?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生:不容易,因為爸爸工作忙。
生:不容易,因為他平時工作非常忙,壓力很大。不過我覺得他很樂觀。
3、師:你們喜歡這位爸爸嗎?
生:我非常喜歡文中的爸爸,他的愿望很真實,并不是為了讓孩子作業(yè)的高分就很虛偽。
生:我喜歡這個爸爸,因為他真心和兒子交談,增進了父子之間的親情。
生:我也喜歡,因為爸爸很樂觀。
生:我喜歡這個爸爸,因為他很風趣,他的話還很有哲理:只有自己不煩惱,才是最好的愿望,也是最難的愿望。
4、教師小結(jié):有位禪者說過:眾生就像牛一樣,被塵世中的種種俗務(wù)束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悲哀。但不管我們?nèi)松缆肥乔圻是平坦,我都祝福各位“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作業(yè)
回家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問問他們對這三個愿望的看法。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把采訪記錄在小本本上。
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這三個愿望看似簡單,有時還真的難以實現(xiàn)。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毫不猶豫、一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xù)開展關(guān)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情感,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讀書名言,回顧自己曾經(jīng)讀過的一本書,想想自己閱讀經(jīng)歷與方法。
2、教師整理部分讀書名言與讀書方法。
教學方法:
初讀感知 精讀體會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文。
板書課題:走遍天下書為侶
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4、指導書寫:侶 娛 趟 糕
5、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作者選擇以書為侶的原因,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自由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jié)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朋友,當作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閱讀課文,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說一說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shè)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你反復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嗎?
文中的關(guān)鍵句段: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匯報交流“為什么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指名讀有關(guān)的句子。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這里把書比作了朋友,每次見到朋友,感覺都是不一樣。特別是“真想不到你懂這個!”好像是又對朋友發(fā)現(xiàn)有了一個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的意外,叫人驚訝。
你對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指名說)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這句把看書比作是回家一樣,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導感情朗讀。
課件出示三個反問句
讀了這三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反問句)
給他換一個說法。(指名說)
從三個反問句中你體會到什么了?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小結(jié):讀書也是這樣,不管你看過多少遍,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你有這樣的感受嗎?交流。
過渡語:就因為這樣,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匯報交流怎樣一遍又一遍的讀?齊讀第七自然段。作者這樣一遍又一遍的讀書方法,劃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嗎?全班交流。從中你學到了什么?
過渡語:這一趟下來,都可以把書讀上一百遍,最終能背誦下來。
匯報交流“為什么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這句話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書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為什么這樣比喻?你還能把書比做什么?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杯耐人尋味的綠茶,也是一盞陳年的佳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段最難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邊一段喜愛的小曲。)
補充積累: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guān)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jié)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和收集的資料。
四、閱讀欣賞
在領(lǐng)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拓展練習
閱讀名人讀書的故事,積累有關(guān)讀書的名人名言。
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來閱讀書。
六、課堂小結(jié)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fā)現(xiàn)。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同學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的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jīng)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fā)?和大家談一談。
學生總結(jié)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jié)收獲。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shù)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獵,大都不求甚解。現(xiàn)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理解“人是什么”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把握現(xiàn)在的的美好時光。
教學重點:
理解對現(xiàn)實的把握是“構(gòu)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教學難點:
理解中外哲學家對“人是什么”的回答。
課時計劃: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人是什么?這個問題也許從未有人去認真想過,因為同學們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或者說,人是能用大腦進行思維并能用語言進行交流的高等動物。不過,這都是從生物學或社會學的角度回答的。如果從哲學的角度問人是什么,又該怎樣回答呢?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趙鑫珊的哲學論文《人是什么》。
二、解題
趙鑫珊,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先后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有《趙鑫珊文集》《哲學與當代世界》等多種著作。
三、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課文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部分,開頭到“……”處為第一部分,余下的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兩個部分看成互不相關(guān)的兩種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點是,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工作。這一部分實質(zhì)上就是把握現(xiàn)時,后一部分進一步向過去與未來展開,實質(zhì)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動方面展開,可以更好地理解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在于把握現(xiàn)時,不斷工作。
對前一部分問一個為什么,就可以領(lǐng)會前后的聯(lián)系:為什么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都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工作,他們不畏勞苦的動力從何而來?這樣一問,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第二部分根據(jù)“對往事的回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分為三層。
四、學生質(zhì)疑思辨。
讓學生自己質(zhì)疑思考,在課文旁邊打問號,并寫下思考結(jié)果。然后組織交流,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思考的結(jié)果是什么,教師相機給予指導。
第二課時
解題指導
一、本題要求把握課文前一部分內(nèi)容。
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這一部分的結(jié)構(gòu),也便于前后比較。語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點。
回 答 | 評 論 | |
愛因斯坦 | 人的本質(zhì)是由社會規(guī)定的,人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為社會所支配。/人可以通過自我努力,使自己堅強起來。/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異的光彩。 | 這個回答明確而又質(zhì)樸,能為我們欣然接受。/這個回答使人自強不息。/愛因斯坦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日月。 |
雨果 | 生命是短暫的。 | 非常憂郁,特別暗淡,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
歌德 |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 詩人的一生實在是富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為人類文化作出了很大貢獻的一生。 |
康德 | 人是借助想象力創(chuàng)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 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從事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辛勤耕耘的總結(jié)。 |
孔子 | 生無所息。 | 不妨賦予嶄新的含義,寫在我們的旗幟上,為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 |
二、本題把握課文后一部分幾個主要觀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
對現(xiàn)時的把握之所以“構(gòu)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為把握現(xiàn)時是實現(xiàn)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來美景的可靠保證,否則,在一個個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歲月,浪費青春年華,就會喪失自我,不成其為人。
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追憶往事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識到自身在當前的處境,可以照亮當前人生的道路,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憧憬未來、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動力,去牢牢地把握現(xiàn)時。一旦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
三、本題引導學生消化課文內(nèi)容。
學以致用,是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人提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吸收精華,思考消化,正是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摘抄示例
[追憶往事]
○當一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感到孤獨、寂寞的時候,他就會從一些甜美的回憶中得到某種難以言傳的慰藉和快樂。
○使已死的東西復活,其愉快不下于創(chuàng)造。
○串起記憶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為了借助于昔日這面反射鏡來照亮當前人生的道路,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
○沒有回憶的人是殘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類和個人從本質(zhì)上說都是歷史的。人類的歷史意識給人類以智慧,使人類意識到自身在當前的處境,有利于瞻望未來。回憶就是個人的歷史意識活動。
○追憶往事就其本質(zhì)來說,也是一種幻想,一種“白日夢”。它們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來彌補現(xiàn)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說,夜夢是愿望的滿足;白日夢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實現(xiàn)。
[憧憬未來]
○18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說得好:上天賜給人兩樣東西——希望和夢——來減輕他的苦難遭遇。
○沒有希望的人,就是絕望的人,就是死氣沉沉、沒有生氣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沒有希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斷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貴。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滿足的,是不斷地追求,是追求的過程。充滿希望的旅行(過程),要比到達目的地好。
○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
○一旦你的工作結(jié)束,便意味著你必須開始新的工作。……你永遠都不能說“結(jié)束”這兩個字。
○回憶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人啊,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晨光……
[把握現(xiàn)時]
○偉大志向造就偉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現(xiàn)時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現(xiàn)時每一分鐘,以最有效的方式獻身于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才是未來美景最可靠的保證。否則,就會在一個個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歲月,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
○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把握不了現(xiàn)時的人是一個不成其為人的人,是一個喪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會像初冬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最后一片枯葉,在西風殘照中孤零零地漫無目的地亂舞。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三十五個會認的生字及要求會寫的三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無窮奧秘的樂趣。
3、積累詞匯,自主識字。
4、復習反義詞。
5、完成課后練習。
5、復習口語交際和寫話,能感受大自然的奧秘,并能正確欣賞、。
教學重難點:
1、復習三十五個會認的生字及要求會寫的三十二個字。
2、復習反義詞。
3、完成課后練習。
4、復習口語交際和寫話,能感受大自然的奧秘,并能正確欣賞、。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字音。
平舌音:僧、縮、滋、翠。
翹舌音:脹、刷、植。
前鼻音:仙、卵、頓、巡、含。
后鼻音:警、唐、僧、螃、蹦、脹、嚷、英、鷹、嶺。
三拼音節(jié):仙、戒、蟹、刷、縮、卵、漸、邏。
2、易錯的字:孩、胸、腹、脖、蜜、拜、神、秘。
二、積累詞語:
1、讀一讀。
天高云淡大雁南飛層林盡染風景如畫
春華秋實瓜果飄香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2、讀一讀,連一連。
秋風陣陣河邊的柳樹長出了嫩芽
冬天來了蟬在樹上不停地叫著
春天到了樹林里落葉在飛舞
炎熱的夏天小河上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
3、讀一讀,比一比。
(1)小魚胸和腹緊貼著樹干,就向樹頂爬去。
小魚胸和腹緊貼著樹干,“刷刷刷”就向樹頂爬去。
(2)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也碰翻了。
“撲撲撲”,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也碰翻了。
三、朗讀、背誦課文。
四、課堂練習
1、聽寫。
2、反義詞。
哭——()薄——()
忙——()靜——()
黑暗——()謙虛——()
3、比一比,再組詞。
休( ) 似( ) 消( )
體( ) 以( ) 梢( )
捉( ) 該( ) 倒( )
足( ) 孩( ) 到( )
密( ) 蜂( )
蜜() 峰( )
4、讀一讀,說一說。P67我的作品
5、講故事。
語文教案 篇5
一、揭題激趣
1.談話:小朋友,我們天天讀書,你們知道讀書的好處嗎?
讀好課題。
2.質(zhì)疑: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你的腦子里跳出了哪些疑問?
二、以問題帶問題,初解“刨根問底”。
1.教你一招:讀課題,先提問,帶著問題來讀書,閱讀的效果會更好。課文中有一個小朋友,也跟我們一樣會提問題,他的名字叫(川川)。他一連串提了哪些問題呢?打開課本,
(1)一邊默讀,一邊在川川提的問題旁邊打上勾;遇到生字詞語多讀幾遍。(復習一下:怎么默讀)
(2)檢查字詞
(3)交流、匯報,讀好六個問句,讀出疑問的味道。(注意表情,讀出疑問的語氣。)
2.一連串提了這么多問題,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課文中有一個成語來形容川川——“刨根問底”(課件)
(1)猜一猜:什么意思?(無論遇到什么事都要問個明白。)
(2)學習“刨”:這是一個(形聲字),左(聲)右(形),
a師強調(diào):形聲字的聲旁表示讀音,形旁則跟意思有關(guān)。
b誰能給“刨”編個字謎來記住它:包旁邊立著一把刀。(邊說邊書空)
c順口溜回顧帶有“包”的形聲字。
三、以問題帶答案,感知“根”和“底”:
1.問題一、二:第四自然段。
(1)學習“巖”“冊”、“厚”
獨體字一般查起筆,有些常用的獨體字,它本身就是部首,也可以查整個字,如“日”“月”這樣的字。
(2)“巖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課件)
a.為什么說巖石是書?哪些方面很像?形狀、一層一層、厚厚
看來這是一個(比喻句),同時,還是一個(反問句)
b.反問句練習:課件
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意思是說:這巖石一層一層的,。
c.鞏固練習:課件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不就像春天的.眉毛嗎?
改成: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不就像?
改成: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
教你一招:
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說(反問句和陳述句)課件
2.巖石像一冊書,除了形狀像,還有什么像?(有文字、有畫)也就是川川提出的第三個一個問題:有字嗎?課文哪一節(jié)告訴我們有字了?
(1)抽讀第六節(jié),當堂評價。
“有。你來看……雨痕;波痕;礦物。都是字呀!”
(2)學習生字“印” “痕”(注意前鼻音)
(3)巖石上的字指的是()、()和()。
也可以這樣說:()、()和()都是巖石上的字。課件
還可以這樣說:()、()和(),不就是?
(4)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變換詞序)課件
(5)如果說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波痕的足跡叫波痕,那么——練習說:淚痕、疤痕、折痕。
5.問題四:課文哪一節(jié)告訴我們有畫了?抽讀第八節(jié)
(1)“有……有……,還有……”
靈活運用:()、()和(),不就是?
看來,我們小朋友都會舉一反三了哦。
(2)那第五個問題這畫能說明什么呢?抽讀第十節(jié)。這部分內(nèi)容有點難,而且也很有意思,不過還需要我們到課外查一些資料,所以我們要留到第二課時去解決。
四、推薦閱讀:
小朋友,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大的書啊,這本書永遠也讀不完。在這本書中,你會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的營養(yǎng),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巖石這本書,小朋友現(xiàn)在還讀不懂。不光是你們,老師和在座的各位家長也都讀不懂,只有地質(zhì)勘探隊的叔叔阿姨們能看懂。你們說,要像他們一樣能看懂這樣的書,我們現(xiàn)在該做什么?
推薦閱讀:(課件)《自然百科全書》 推薦網(wǎng)站: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巖石館、礦物館、礦石館、化石館)
五、作業(yè):
1.當堂作業(yè):
(1)書寫本課帶有豎撇的字:課件:冊、鐵、質(zhì)、“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但“厚”字上下都沒有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
(2)完成課堂本2、3
2.課外作業(yè):搜集關(guān)于化石或礦石的資料。
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本人由于準備得不夠充分,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課堂中學生的書面練習時間不夠,課堂內(nèi)容安排不夠緊湊,重點不夠突出,課堂節(jié)奏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訓練不夠充分,本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朗讀的重點應(yīng)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所以應(yīng)該采取更多的朗讀方式進行指導,對于這一點明顯做得不夠,形式也比較單一,多是以齊讀、男女生對讀為主,評價方式也不夠吸引人,沒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這些都是在本堂課上比較欠缺的,特別是因為時間的不夠,最后也沒來得及充分地進行寫字的指導,總覺得整堂課就是匆匆走個過場,沒有很好地進行字、詞、句和朗讀的訓練。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
1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具:多媒體
第 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題歌曲。
提問 你們知道屏幕上這位歷經(jīng)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端午節(jié)時
民間有一個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畫)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關(guān)于作者及《離騷》
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及有關(guān)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guān)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yīng)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 因此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離騷》與《詩經(jīng)》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么“離騷”是什么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jié)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
2.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范讀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jié)奏。
③教師總結(jié)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一般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yīng)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并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zhì)疑釋疑(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孫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嶺上 騏驥(qíjì)駿馬 申椒(jiāo) 申地產(chǎn)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 憚(dān):害怕 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腳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
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
肇錫余以嘉名:錫通“賜” 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向?qū)?/p>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 通“證”
③同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 命名
字余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 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yīng)為“不與吾” 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第 課時
(4)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節(jié)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zhì)、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jié)操, 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后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說)
[明確]“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 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diào)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chǔ)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yǎng)高尚的品 德,鍛煉出眾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后”和“堯舜” 一樣的圣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 ,可抒難抒之情。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和愁悶。
請找出相關(guān)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恐美人之遲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zāi)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 課時
4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diào)子回蕩頓挫,婉轉(zhuǎn)動人。
(2)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屈原高貴品質(zhì)的詩句,并摘抄。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修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zhì),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而從此,一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xiāng)土的依戀,深探注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tǒng)。
(3)分析特色:談?wù)勀銓Α峨x騷》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人盡情地發(fā)揮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志。“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shè)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而其偉大的人格,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們展示了詩人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②比興手法的運用。依詩取興,引類比喻”《詩經(jīng)》中的比興傳統(tǒng)在《離騷》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而以比喻最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③對偶句式的運用。如詩中的“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等句,句式整齊.情文并茂。屈原對南方民歌的吸取和發(fā)展,在詩中大量錘煉的對偶句,是對詩歌語言發(fā)展的重大貢獻,對后來的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語言運用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5探究閱讀
(1)(多媒體課件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
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可在班內(nèi)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他應(yīng)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guān)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xiàn),他的高潔的節(jié)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jié),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yīng)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應(yīng)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要熱愛祖國。
(3) 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后人所傳頌。課后搜集有關(guān)屈原的對聯(lián)、詩歌或評論,寫一篇評價屈原的文章。(請學生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
語文教案 篇7
單元教材簡析
鮮花什么時間開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領(lǐng),玩耍卻玩出了大名堂,怎樣巧妙找到丟失的駱駝,這是多么有趣的內(nèi)容啊。本組課文講的就是這些內(nèi)容。有的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fā)現(xiàn);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全組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3精讀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1略讀課文《找駱駝》,一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內(nèi)容豐富多彩。通過本組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本組教材體現(xiàn)了以專題組織內(nèi)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指導。比如,專題是“細心觀察”,在教材中提示了本專題,又提示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后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口語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習作”則讓學生寫一則觀察。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農(nóng)諺。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學本組教材時,要把握好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
單元總體目標
1、掌握課文內(nèi)容,品味語言。
2、在聽、說、讀、寫、查(資料)等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把握教材特點
1、教材把握:
《花鐘》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前觀察一下家中、校園內(nèi)的各種花,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課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曇花、月光花)的圖片、錄像資料。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要讓學生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讀出對花的喜愛,讀出對修建奇妙的“花鐘”的贊嘆。要帶著問題思考,如,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兒?
《蜜蜂》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著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后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致深入地加以體會。
《玩出了名堂》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如能說出在玩中的發(fā)現(xiàn)更好。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考,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fā)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針對以上教材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處理教材,立足語言文字字的基礎(chǔ)上,滲透人文內(nèi)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jié)合。其次,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后要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
2、導學特色明顯:
⑴ 的使用:
“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點名專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還布置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wù),為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準備。
⑵ “資料袋”的使用:
“資料袋及寬帶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guān)的信息,拓展學生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安排資料袋及寬帶使用的時機。
可以放在揭題時插入。
⑶ “學習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邊讀邊思。
引導綜合性學習。
二、把握年齡特點
三年級是閱讀啟始年級,教學中要注重兩頭伸展。
1、立足低段求發(fā)展:
識字學詞理解詞句仍然是教學重點。學生生字回生率高,三年級仍需抓識字學習,但要求有所提升:
⑴ 識字教學:
① 相信學生的能力;
② 突出難點,注意簡潔;
③ 不僅寫字還要寫詞;
④ 創(chuàng)造練筆機會,在練筆中鞏固字詞。
⑵ 理解詞句:
低年級:“結(jié)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
中年級:“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從課文來說,作者遣詞造句傾注情感。
〖例 《蜜蜂》
這是一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做科學小試驗的。細讀課文教學過程中要從關(guān)鍵詞句著手引導學生有目的觀察事物,感受“我”對待科學的嚴謹作風。“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
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在文中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xiàn)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從下面的詞句斟琢,用詞準確性:
大概……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
2、著眼高段打基礎(chǔ):
⑴ 潛心會文,力求發(fā)展:
① 讀好課文,初步把握主要內(nèi)容。
② 感悟語言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發(fā)展閱讀思維:
中年級不能只停留在抓句子,它承擔著習作的任務(wù)。“閱讀”領(lǐng)會方法,
把握語言體會語言規(guī)律。抓住語言現(xiàn)象,引導學生步步深入開展閱讀:
第一層面:句子理解。
第二層面:領(lǐng)悟語言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三層面:整體回味,感悟提升。
感悟語言內(nèi)在聯(lián)系不是將句段中的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
機械地解剖,應(yīng)該與文本的整體感悟、關(guān)鍵詞句的理解、情感的體驗有機結(jié)合起來。
⑵ 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彩的片斷:
在閱讀賞析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彩的片斷。
通過摘抄背誦,積累課文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斷,倡導積累課外閱讀和生活
中獲得的鮮語言材料,
⑶ 初步領(lǐng)悟適合中年級學習的表達方法。
三、練習習作,夯實基礎(chǔ)
“教學建議”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同時指出:“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也不受章束縛,重在自由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要使學生有效的自由表達,應(yīng)該注意什么問題?
“我認為教師應(yīng)該有效地指導,讓學生練就兩個基本功:一個是搜集習作內(nèi)容的基本功,第二個是表達習作內(nèi)容的基本功。”
“我認為當前教學要兩手抓,一個是激發(fā)動機,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另一方面我認為是要制定訓練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訓練,應(yīng)該使自由和我們基本功訓練的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得意彰,自由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吳立崗教授認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個方面:
⑴ 語句正確連貫;
⑵ 文字書寫工整;
⑶ 行款格式規(guī)范;
⑷ 標點符號無誤。
兩手抓:
⑴ 激發(fā)興趣,鼓勵表達。
⑵ 制定訓練。
教師心中樹立明確目標,加強小練筆:
《花鐘》有序的表達;具體、準確的表達有關(guān)花的資料,仿照課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語言來描寫幾種花開的樣子。
《玩出了名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達的直觀、有趣。回憶自己平時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寫一段話。
四、口語交際為習作打基礎(chǔ)
1、話題習作的素材。
2、說得有序、清楚是寫得連貫、生動的前提。
習作中,要注意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和積累的好詞好句。
五、學習略讀,注重自主
略讀課文不要過多的在理解詞句上下功夫,應(yīng)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習得的方法把課文讀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抓住一、二個重點或?qū)W生感興趣的問題(內(nèi)容或?qū)懛ǎ龑鄬W生討論、交流。
單元教學時間
教學本組教材用12~14課時。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進而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錫(xī)林郭(ɡuō)勒(lè)大草原
內(nèi)蒙[měng]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kuò)而又美麗的。[句導讀:開篇點題,并且概括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特點之一:廣闊而美麗。]
段導讀:總的講了錫林郭勒草原廣闊而又美麗。
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①“綠”和“鋪”兩個字分別寫出了草原怎樣的特點?]平原上、山嶺上、深谷里, 覆(fù)蓋著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mò]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②這句話具體寫出了草原上野草怎樣的特點?]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qiàn)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③這個句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dānɡ)花,散(sàn)發(fā)著陣陣清香。[④這兩句話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野花的特點的?]
段導讀:這段話從野草、湖水、野花三個方面具體地描寫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錫林郭勒大草原廣闊而又美麗。
草原不僅(jǐn)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段導讀:概括地講錫林郭勒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是過渡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矯(jiǎo)健的雄鷹 (xióng yīnɡ)在自由地飛翔,百靈鳥在歡快地歌唱。[⑤這句話寫了草原上雄鷹和百靈鳥怎樣的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觀察的?]成群的牛羊安閑(xián)地嚼(jiáo)著青草。 [⑥“安閑”能不能改成“安靜”?]小馬駒(jū)蹦蹦跳跳地撒[sā]歡兒,跟著馬群從這邊跑到那邊。[句導讀:寫小馬駒撒歡兒時的活潑、可愛,是熱鬧的草原不可缺少的風景之一。]偶爾(ǒuěr)還會看到成群的黃羊,它們跑起來快極了,像一陣風。 [⑦這個比喻句意在說明什么?]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還散[sǎn]落著一個個圓頂?shù)拿晒虐?[⑧“散落”一詞說明了什么?]牧(mù)民騎(qí)在高高的馬背上,神氣地揮(huī)舞著鞭(biān)子,放聲歌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句導讀:寫牧民騎馬放歌的情景,草原上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這也體現(xiàn)了草原的特點——歡騰。]
段導讀:作者抓住草原上有特點的事物,通過人和動物的活動,寫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機。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寫錫林郭勒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摘錄并積累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生字卡片。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誰能說一說你去過什么地方?那里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們?nèi)ミ^草原嗎?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到內(nèi)蒙古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去看看吧。
二 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
2.說說初讀課文后,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練習擴詞。
2.同桌相互檢查讀字、記字。
3.集體認讀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卡片:
4.理解詞語的意思。
廣闊:寬廣。 偶爾:偶然。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丹”,注意不要多寫一點。
6.認讀多音字。
四 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比比看誰讀得流利。
1.教師可以用錫林郭勒草原的風景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2.本課有好幾個多音字,如“蒙”“沒”“散”“嚼”。在初讀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熟讀時應(yīng)列出其他讀音,并體會它們的意思。
3.教學本課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利用掌握的識字方法記憶字形,比如形近字對比法、分析形聲字形旁聲旁法,扎實寫好生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投影。
一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2.課文的哪個自然段讓我們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
二 細讀課文,感受美麗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2)討論理解。
①句子理解。
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一個“綠”字,寫出了草原的一大特點——草多。“鋪”說明了草原的廣闊與平坦。
平原上、山嶺上、深谷里,覆蓋著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
這句話具體地寫了野草的顏色及茂盛的特點。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
A.想象寶鏡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湖水像寶鏡?
B.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么?
C.談?wù)勀愕母惺堋?/p>
②除了青青的野草和像寶鏡一樣的湖水,草原上還有什么呢?
③填空練習。
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 ),粉紅的( ),寶石藍的( ),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3)投影出示大草原圖片,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①邊看畫面邊聽,感受大草原的美麗。
②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表達喜愛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大草原的廣闊、美麗。
(5)小結(jié):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然后展現(xiàn)了( ),最后是( )。
過渡:錫林郭勒大草原真是太美了!它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那么,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呢?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3)討論上面的問題。
(4)師生對讀課文,感受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老師讀描寫動物名及牧民的部分,學生讀描寫他們活動的部分。
(5)練習說話。
①想想是因為有什么,才使錫林郭勒大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
②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話。
三 想象、創(chuàng)新
1.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了解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感受到了草原是個美麗、歡騰的世界。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表達喜愛之情。)你最想做些什么?(畫畫、唱歌、寫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吧!
3.請你回家后當一次小導游,向家人介紹錫林郭勒大草原。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重點】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風婆婆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段聲音,想聽嗎?請仔細聽。
2、你知道這是什么聲音嗎?
3、對,這是風的聲音。你喜歡風嗎?說說理由。
4、是啊,風看不見,摸不著。今天有3個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畫筆,把風畫下來,他們會怎么畫風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畫風》去看一看吧。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請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讀課文:
自學要求:
⑴ 我能把課文讀通順。
⑵ 我能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2、今天,這三位畫風的小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⑴ 出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請學生跟他們打招呼。
⑵ 去掉拼音請學生讀一讀。
⑶ 打亂名字中的字的`順序,請學生同桌互讀。
⑷ 教師抽個別學生讀生字。
⑸ 請小朋友仔細想想,我們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這幾個字?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書寫“濤”、“陳”、“丹”、“藝”4個字。
三、讀順課文
1、小朋友們都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宋濤、陳丹、趙小藝卻非常聰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風畫了下來。那么他們究竟是怎樣畫風的呢?請你再來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劃出他們畫風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剛才在小朋友讀課文的時候,三個小朋友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的大作,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四幅畫)
3、這四幅畫的作者分別是誰?
4、讓我們一起先去看一看趙小藝的畫。
課件出示: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⑴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么地方讓你感覺到風來了?
板書:風來了 旗子飄了
⑵ 風來了,還有什么東西也會飄起來?
⑶ 學生自己試讀。
⑷ 抽個別學生讀。
⑸ 齊讀。
5、在趙小藝的帶領(lǐng)下,其他小朋友也畫出了不同的風,讓我們看看他們又是怎樣畫風的?(出示三段話)請學生自由讀一讀,讀出有風的感覺。
課件出示:
⑴ 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⑵ 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小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⑶ 趙小藝笑著說:“我還能畫!”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zhuǎn):
① 個別學生讀,說說,從哪個地方感覺到有風?
② 齊讀。
6、現(xiàn)在老師想請幾個小朋友和我合作讀。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趙小藝、陳丹、宋濤。
師:風來了,趙小藝你畫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師:風來了,陳丹你畫了什么?
生:我。
師:風來了,宋濤你畫了什么?
生:我。
7、老師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詩歌結(jié)課
1、小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老師把剛才你們說的寫成板書,如果我們把這個板書穿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詩。
2、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節(jié)課里不僅交到了幾個好朋友,認識了很多字,還學會了編詩。老師要在詩的下面寫上我們班的大名,這可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勞動成果。
3、會編詩了高興嗎?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首描寫風的詩,在結(jié)束我們這節(jié)課之前,老師把這首詩送給每一個小朋友,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這節(jié)課。齊讀這首詩。
〖板書
畫風
風來了──旗子飄了
風來了──小樹彎了
風來了──雨絲斜了
風來了──風車轉(zhuǎn)了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經(jīng)典教案07-18
優(yōu)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23
語文教案01-23
語文教案01-23
語文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