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以“愛國”為主題,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真大,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認識7個字,學寫6個字。并能積累語言,選擇喜歡的詞說話。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使學生了我們的祖國真大,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了解祖國真大。
教學難點:
借助本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祖國真大”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誦讀法
學法:比較法欣賞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一、扣題探讀,找準入口
1、出示中國各地美景圖。
2、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2課《我們的祖國真大》。板書課題,重點講解“真”,表達驕傲的心情。齊讀。
二、初讀感知,提煉主旨
1、自讀詩歌。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到你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不認識的字做個記號。
2、小組一人一句合作讀。合作讀的過程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字音。選一小組匯報讀。
3、檢查字音和認字情況。(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復讀,要用字組詞,選詞說話。重點教學:鮮、飄、候滑雪、游泳
三、研讀理解,深情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反復讀。
2、學生自由讀。讀后討論:你認為祖國有多大?你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我們習慣把祖國分成南方和北方,同學們也分成兩部分,坐在南邊的讀“南方”這一部分,坐在北邊的讀“北方”這一部分,我們比比哪組讀得好。練習讀。分南北兩個組比賽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黑龍江屬于哪方呢?“北方”先讀,開火車讀,分組讀,齊讀(看書中圖),領另一組讀。到底南方好還是北方好呢?說各自好的地方
4、齊讀第三句話,驕傲的心情邊讀邊想,我們的'祖國有多大。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車才到。”“我和媽媽去——,坐了好久飛機才到。以此說明中國之大。(多媒體課件)
四、精讀內化,品味賞析
1、對比:我們的祖國和別的國家比大小。介紹拿來的照片。
2、帶著自豪之情朗讀詩歌。
五、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搜集祖國各地的圖片進行展示。
2、小練筆:仿寫句子。
六、達標測評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七、作業
1、把詩歌讀給爸爸、媽媽聽。
2、預習快樂讀書屋一《家》。
板書設計: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飄雪花
南方開鮮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燕子專列”的意義。
3.了解課文內容,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勾畫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板書:燕子。你對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燕子專列)齊讀課題。自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注:學生想問的問題可能主要有這些:什么叫專列?專列是怎么樣的?燕子為什么要乘專列(會乘專列)?這個故事講了什么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自語,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
(2)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什么:
2.認讀生字。
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
疲勞、饑寒交迫、溫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
3.交流思考的問題。
①人們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從兩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決定、呼呈人們、燕子專列)b.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專程送行)。
②根據自己的體會,在“人”和“燕子”之間加上合適的詞。
人→燕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幫助、喜歡、愛、救助”等詞。)
三、朗讀感悟,品讀第二段。
1.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成千上萬只燕子高高興興地從南方飛往北方。然而,它們在瑞士境內卻遇到了麻煩。究竟是什么麻煩呢?請同學們在課文第2自然段中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集體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幾方面的麻煩?教師板書。(板書: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凍死、饑寒交迫等)讀一讀這些詞語,提醒學生積累。
(2)理解“饑寒交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僅僅是饑寒交迫的麻煩嗎?還遇到了什么麻煩?
長途跋涉是什么意思?你們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飛過哪些地方嗎?這一路,燕子們多辛苦呀?誰能讀出燕子的疲勞。(指名讀)
(4)燕子們饑寒交迫,再加上長途跋涉所帶來的疲勞,所以課文說它們正——瀕臨死亡,瀕臨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據課文情景想象燕子的處境,結合自己的心情,進行朗讀指導。
四、指導寫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指名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讀重點,感悟人文情?
過渡:燕子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誰知道這些可憐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1.請同學們自由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這些地方用——劃出。思考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獻的愛心
(l)出示句子:聽到消息以后,居民們走出家門,冒著的春寒,頂著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尋找凍僵的燕子。
(2)按照課文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3)想想從橫線上的詞語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透過“紛紛”“滿天飛舞”“四處”等詞語,體會人們得知燕子的危險情況后的焦急心情,體會人們不畏嚴寒、不辭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產愛心。
(4)讀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丟焦急而又耐心地四處尋找燕子的感人三場面。
(5)感情朗讀。
3.感悟貝蒂付出的真情
引導學生觀看課文中的插圖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
(2)小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讀第4自然段,從“凍得通紅”“凍得僵硬”“不在乎”等詞語感受小貝蒂對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續讀課文,深化理解
1.體會送別的感人場面
這些冰天雪地中饑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并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里的燕子對著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說些什么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車廂中的一只曾經被居民或貝蒂救護的燕子,在你即將告別他們的時候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想好了,請寫下來。
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言――真情誦讀。
2.與貝蒂關切交流
列車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大家陸續離開站臺,然而貝蒂卻依然眺望著列車遠去的力一向,揮動著凍得僵硬的小手,為車廂中的燕子們祝福……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貝蒂內心深處的語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話想對貝蒂說。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布置作業,拓展深化
1抄寫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2搜集有關保護動物的資料,做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燕子專列
麻煩救護
饑寒交迫政府
瀕臨死亡居民
貝蒂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設計理念
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并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設計目標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
3.了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有氣勢、有節奏地誦讀,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設計流程
一、梳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導入解題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記得畫家王冕這樣贊頌道(學生接背):“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
這節課,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著名的詩人――于謙,他同樣吟誦出這樣的詩句……(屏幕出示全詩,師范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間。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周圍的墻壁,到處可見潔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會如此潔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石灰的知識)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巖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后,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3.體會誦讀:聽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正是因為石灰經過了如此復雜而艱難的演變過程,所以詩人于謙才這么動情地寫道……(誦讀全詩)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歷盡磨難: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1)在詩人的眼里,石灰力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么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閑”。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燒著,折磨著;然而,頑強的石灰面對這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誦讀全詩)
(3)讀到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詩人于謙,想起他的偉大一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謙資料,老師補充: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為景帝,并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后,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于謙十六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于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對比體會石灰和于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么東西?于謙又把什么留給了后人?(同桌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升華)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墻;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給了人們精神的啟示――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人。而于謙就是像石灰一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聯系:你還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樣、像于謙一樣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這就是于謙。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首《詠煤炭》,同樣表現出了于謙的高尚品格。(引著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發詩人的情志
1.一誦――少年抒?
十六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為什么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么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
2.二誦――為官感悟
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么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無愧于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為官后的于謙,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臨刑前的于謙一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么?(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于謙的心懷,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誦讀全詩)
4.四誦――后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后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學生深情背誦全詩)記住于謙,記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筆寫下于謙的這首詩。(指導難點字“錘”、“鑿”、“燒”的書寫,后抄寫全詩)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設計理念】
《燕子專列》是一篇人文情驚較濃的文章,因此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教學流程】
一、置境設疑,誘發閱讀動機
1、創設情景:
多媒體呈現站臺上人頭攢動,與正待啟程的列車揮手告別的畫面。
2、質疑:
隨著汽笛一聲長鳴,老師娓娓道來—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么還用專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學們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過設問句誘發學生的閱讀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快速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翻開課本第六課──燕子專列(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讓我們邊讀邊想,比比誰的答案最正確。
(學生快速掃瞄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后匯報:
學生匯報的時候,教師根據學情引導,要求學生先具體講講,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反之亦可。
閱讀心理學講,閱讀應該是先由整體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體。先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為局部感知作好認知與情感上的鋪墊。引導學生先具體講后概括講既是整體感知內容的需要,也是一種較好的語言訓練。
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輕輕響起,學生在真情而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表達內心真切的感受。
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師大段的獨白,目的在于進一步喚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萌動的愛心,升華學生的情感品質,催生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實現從感悟、積累到運用的語言訓練。尤其是在第二個“創生”環節中,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情意達到__,意味著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材分析:
《識字8》是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本課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天文、氣候等方面的知識,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語言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本課雖為諺語,但韻文味道很濃,各句雖然意思獨立,但從韻腳來看全文一氣貫通,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初、眉”等十個生字,會寫“北、南”等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初步感受和了解諺語的美;
3.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探索、發現的欲望;
4.有主動積累諺語的愿望,能在積累諺語的同時增長知識。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諺語的美。
教學難點:
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搜集諺語課前可以寫成紙條或寫在黑板上,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最近幾天,你學會了哪些生字?是從哪兒學來的?(及時表揚學生多途徑地積累生字)
2.今天,我們識字的課文將與科學有關。(隨機出示課題,指名讀)
3.課文告訴了我們哪些科學小知識呢?讓我們趕快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悟,解決字詞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你了解了哪些科學知識?
2.全班交流
3.小結:科學知識真是無處不在啊!(教師過渡語: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發現。)
想要更好了解這些科學知識,就需要我們好好地來讀讀課文了,請大家小聲地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把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桌互讀互聽。
5.指名分節讀課文,隨機正音,說說有什么好辦法識記“初”,給“寒”字組組詞。
6.讀準了生字,再讀課文,會更好。請小朋友們拿起書,大聲讀課文。覺得自己讀得好的,用筆畫個月亮,獎勵自己。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學習第一句“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⑴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獎給自己彎月亮,有的小朋友獎給自己圓月亮(教師板畫),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一句是寫彎月亮?哪一句是寫圓月亮?(隨機出示: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①“娥眉月”是什么樣的?讀詞語“娥眉月”
A、摸摸自己的眉毛,瞧,彎彎的眉毛下面還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呢,指“目”你記住它了嗎?“眉”還可以組哪些詞?
B、出示:眉毛、眉頭、眉心、愁眉苦臉、眉開眼笑
c、給“愁眉苦臉、眉開眼笑”做做動作。
②“月團圓”指的'就是這個圓圓的月亮。每月十五、十六時候,月亮是圓圓的。
③初步認識農歷,朗讀句子。
a、老師這里有一張月歷,你能把“娥眉月”和“圓圓月”畫到相應的日子里嗎?(指名說)
b、原來初三、初四、十五、十六藏在這里呀!你真了不起!
c、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吧!(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二句“朝看太陽辨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
①導入:如果看到太陽、星星,我們又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指名讀句子。
②質疑問難: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③根據學生需求組織教學
朝看太陽辨西東
如果早上,你看到太陽,知道是什么方向?(看圖或用簡圖表示)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回答,也可以讀句子說理由)
夜望北斗知北南
A、說“北斗”
a、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說說“北斗”
b、課件演示或看插圖:北斗七星閃爍,請學生連一連,說說發現。
c、說話:北斗星像什么。(出示:北斗星像。)
d、生字復現:“斗”是今天要學會的生字,你想怎樣記住它。
B、你知道面對北斗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引讀句子:“夜望北斗知北南”
c、指導朗讀句子。
3.合作學習第3~5句話,互幫互助,讀懂句子。
⑴布置合作學習任務
課文中還有3句話,講了3個科學知識,小朋友可以合作學習,看看哪一組本領大,自己學懂課文。學習的時候,老師建議你們先讀句子,再說說句子中的意思。注意,一個小朋友說的時候,別的小朋友要認真地聽。
⑵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⑶反饋:你讀懂了哪一句話?(讀句子,說句意)隨機復現生字、加強識記,隨機指導朗讀。
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湖畔:湖邊畔:邊(出示圖片,請學生點一點)例如讀讀“湖”,湖畔;再給“湖”找個朋友。
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南歸:從南方回來歸:回寒:涼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一場:chánɡ秋雨一場場地下,氣溫也慢慢降下來;十場秋雨后,冬天也就來臨。
4.通過課文得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少知識。我們可以從月亮的變化,知道;可以用看太陽和北斗星的方法知道;可以根據蜻蜓飛的高低,知道;可以通過大雁和燕子飛的方向,知道;還可以秋雨下的場數,知道。
5.小朋友們,真聰明!通過自己的學習,一下子就把課文的意義讀懂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吧!
⑴要求:老師讀上句,學生讀下句
⑵同桌對對歌。
6.介紹諺語,看圖背誦。
⑴師:課文中的5句話,都叫諺語。諺語包含著深刻的道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⑵那你能記住這些諺語嗎?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背誦課文。
7.還知道哪些諺語?展示給同學。
四、寫字教學
1.請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該怎樣寫才好看。
“北”字,誰來提醒小朋友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義詞是什么?(南)你會寫嗎?你覺得這個字的哪部分最容易寫錯?(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學生描紅,書寫。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總結、表揚寫得好和進步大的孩子。
五、作業布置
記住課文中的諺語,能把這些諺語告訴家長或小伙伴。
板書設計:
北斗星斗氣轉身轉動一場雨廣場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6
一、教材分析
《燕子專列》這是一篇人文情景較濃的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他們送到車站,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吁人們要保護動物。
二、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觸摸文本,直奔重點詞句,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地讀,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蘊含的情感,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動情、移情、抒情,使學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信他們剛接觸到課文的題目肯定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他們當中或許大部分和貝蒂一樣,關心喜愛小動物,因此讀著這篇文章時肯定有很多感觸。這篇文章就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欣賞、感悟,體會對動物的深深愛意。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惡劣氣候和環境給燕子帶來的麻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2.教學難點為體會惡劣氣候、環境給燕子帶來的麻煩。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結識了“翠鳥”,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問候下老朋友,板書:燕子。
2.課件出示燕子圖片,說說你對燕子的了解。
預設:生可能會從以下幾方面說自己對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鳥;燕子的生活習性;燕子的外形特點等。
3.補充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文的題目后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質疑:什么叫專列?燕子會飛,為什么還要用列車送?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這樣的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根據課題提問,一方面緊扣了本文課題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夠教給學生抓住課題質疑的學習方法。
(二)初讀課文,教學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課文讀正確,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
舒適啟程疲勞料峭覆蓋救護車廂瀕臨死亡
歐洲瑞士特殊長途跋涉氣溫驟降
【設計意圖】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里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有利于促進學生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3.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觀察,發現“洲、瑞、殊、驟、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并且左窄右寬。
(2)重點指導書寫“驟”和“涉”。
驟:讓學生明白筆畫較多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緊湊些。同時,如果一個字有兩個捺,書寫時其中一個一般要變成點。然后復習學過的字“送、這、遲、歡、食”等進一步鞏固。
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字書寫時不要多加一點。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生字書寫的指導并不是一味的給予,而是通過巧妙分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書寫的方法。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分散指導書寫,能夠有效降低難度。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再讀課文,思考剛剛提出的問題:燕子會飛,為什么還要用列車送?
2.在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基礎上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簡潔解疑。
4.將學生尋找出來的'原因濃縮成兩個字:麻煩。
引出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話,思考:課文主要寫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煩?
交流:天氣惡劣;非常疲勞;昆蟲被凍死。
出示句子: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1)學生比較體會,比較“驟降”“下降”“降低”三個詞在表達效果、表達作用上的區別;想象“風雪不止、所有、幾乎”等詞描述的惡劣情景,體會這樣惡劣的天氣給燕子飛行造成的困難。
(2))體會“長途跋涉”。
課件出示圖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萬的燕子就要開始出發到南方去過冬了。一路上,它們要飛越非洲大陸、阿爾卑斯山脈、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飛一百多公里。
(3)體會“饑寒交迫”。
燕子飛了這么遠的路,昆蟲又被凍死了,小燕子們會怎么樣?此時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隨即出示句子“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將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進行朗讀體會。(個別讀,齊讀。)
4.瑞士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決定用火車把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是一列什么樣的火車?再讀課文,體會瑞士政府對燕子的關愛。板書:關愛。
5.再讀句子,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政府?課件出示有關瑞士政府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有機地將前后文的學習聯系了起來,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瑞士政府對燕子的關愛。
四、板書設計
燕子專列
天氣惡劣瑞士政府專列接送關愛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奪”“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滿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馬蜂和棕熊的特點。
3、自主勾畫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劃分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材簡析
二、解釋字詞
撩:挑弄,引逗。
節日:這里指熊在夏秋兩季可以大飽口福,猶如過節般高興。
第1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熊的特點是“愛撩蜂”,吃蜂蜜。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通過換詞法理解“撩”,聯系下文理解“節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蟲封蓋后到羽化出房前這一變態時期的營養體,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營養食物。
劫奪:搶劫,掠奪。在學2段時先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詞語。到教學4、5、6段時,再抓住對大棕熊撕蜂巢、搶蜂蜜時傳神的動作描寫,進一步理解“劫奪”。
三、了解課文
第2段主要介紹了馬蜂的特點:體態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擊性大,而且專門偷吃蜂蜜。
教學這一段時,可以結合課后題1,讓學生帶著“馬蜂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讀書,重點讓學生抓住第2句話,感受被馬蜂刺到的嚴重后果。抓住“攻擊”和“抗擊”,體會馬蜂與工蜂戰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緊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層層的工蜂”,抓住“一層層”,進一步體會馬蜂和工蜂之間戰斗的激烈,以及馬蜂在偷吃蜂蜜過程中的“猖狂”。在讀爺爺的話時埋下懸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馬蜂嗎?
這是一個過渡句。
嗥叫:野獸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樣子。
第5段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熊的特點:在山崖下打轉,吃不到蜂蜜時的“心急”,主要通過“急得團團轉”“嗥叫”等描寫來體現;想出妙招,從山崖往下滾時的“聰明”,主要通過“瞧了又瞧”“穩穩地站定”來體現;撕開蜂巢,吃蜂蜜時的“貪婪”,主要通過“得意”“一下”“撕開”“急不可耐”“大嚼”來體現。
教學時引導學生勾畫這些讓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現大棕熊特點的詞句,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點表現得如此充分?對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是馬蜂大戰棕熊,棕熊劫奪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從山崖上滾下來,禮貌告辭。
教學第一部分,學生勾畫出對馬蜂的描寫后,可以緊扣“群起而攻之”這一關鍵詞,從“數以萬計”體會“群”的`勢力的強大,從“叮”“咬”“蜇”體會“攻”的氣勢的逼人,從“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團大蜂球”體會“群起而攻之”的瘋狂。學習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奪”結合理解。一個“任”字,表現出劫奪時的志在必得,無所顧忌,“護住”又表現出熊的聰明,而“大嚼”“足足”“心滿意足”等動作、神態充分表現了大棕熊的貪心。教學時讓學生緊抓重點詞句品讀,既要通過朗讀體會到戰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貪婪,更要在讀中悟到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第二個情景時,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故技重演”,聯系第5段內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剛才一樣的方法從山崖上滾了下來。也要提示學生,雖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讀書,體會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剛才是“穩穩地站定”,現在是快要沖到小屋前時,它“突然剎住了身體”;剛才是“大聲嗥叫”,‘連續轉了兩三圈”,現在是“似乎很禮貌地向我們大吼一聲”,然后“搖搖擺擺地走了”。從熊吃飽以后的表現,又可以體會到它可愛、有趣的特點,于是棕熊的形象就變得豐滿了。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把我們的“緊張”和棕熊心滿意足后的那種閑情逸致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把握大意
1.默讀課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交流、點撥。
3.試著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1.學習第1、2段,初步感知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點。
(1)自讀、勾畫能表現馬蜂、棕熊特點的句子。
(2)交流、引導:重點抓“劫奪”體會熊的貪,抓“三針刺”體會馬蜂的毒性大,攻擊性強。
2.學習第3段,著重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1)默讀思考:在馬蜂與工蜂的戰斗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馬蜂的“攻擊性強”?
(2)交流。
3.學習第4、5、6段,勾畫描寫生動的詞句,著重體會馬蜂“群起而攻之”的強勁和棕熊“劫奪”過程中的聰明、貪婪、可愛。
(1)勾出描寫生動的詞句,自讀體會。
(2)交流感受,指導朗讀,重點圍繞“劫奪”,從上山崖時的聰明、吃蜂蜜時的貪婪、下山崖時的可愛三個方面了解熊的特點;圍繞“群起而攻之”,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3)師引讀5、6段。
三、總結全文,悟得方法
1.讀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馬蜂與熊的特點寫得生動、傳神?
2.交流、總結:抓住極具特點的神態、動作進行描寫。
四、課外作業,加強練習
1.布置小練筆。
2.反饋修改。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俱、糾”等5個生字。會寫“俱、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檢閱、議論”等21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兒童隊員的團隊精神,博萊克的勇敢參與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兒童隊員的`團隊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14課,齊讀課題。讀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們預習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說一說每一個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4、齊讀課文。
三、學習我會認的字
1、勾出我會認的字,同桌自學。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讀,齊讀。
4、開火車檢測。
四、學習我會寫的字
1、指名教讀我會寫的字。
2、齊讀生字。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組討論用生字組詞。
6、說說哪些字最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
7、作業:練習寫字。
【4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案02-27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10-01
語文下冊園地三教案11-27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7-02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2-06
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5-28
初三語文教案下冊01-27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通用04-22
部編小學語文下冊教案優質09-04
語文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