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惜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3.會認“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個生字,會寫“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等10個生字,掌握“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教學難點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領悟到野生動物的命運往往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麋鹿的傳說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預習提綱
二、激情導入: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出示圖片——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
三、檢查讀課文。
指名讀文。
四、展示匯報,交流成果
1. 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2.指名讀生字新詞,正音。
認讀:榜、棕、孕、匿、厄、沛、衍
讀詞: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4.讀一讀: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獨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長,生長慢,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濕地環境中。
麋鹿曾因在戰亂中慘遭殺戮,在故土銷聲匿跡。后來,在顛沛流離并幾乎要滅絕于歐洲時,英國的貝福特公爵收養了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別墅──烏邦寺,由于飼養得法,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結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經過長途跋涉,回歸故土,回歸自然。至今,麋鹿總數估計已逾千頭。
5、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1):寫大豐自然保護區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體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第三段(5—7):記敘了麋鹿的傳奇經歷。
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這是一篇說明文,讀這樣的說明文,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但是,我們僅僅知道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知識背后的情感。
建議大家再用心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著讀著,我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憂慮了?憤恨了?同情了?生氣了?感動了?驚訝了?
六、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涂”:與“除”、“徐”比較。
“捷”:右邊筆順是橫,橫折,長橫,橫,豎,短橫,撇,捺。
“繁”:“敏”+絞絲底(敏的第四筆是橫折,沒有勾)
“殖”:與“值”、“植”比較。
“孕”:“乃”蓋住下面的“子”。
“匿”:若+三框,三框的橫最后寫。
“輸”:與“偷”、“喻”比較
六、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然后默寫在本子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麋鹿,姿態奇特,命運坎坷。讓我們走近它,了解它。
二、展示匯報,交流成果
學文:
(一)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
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想象黃海灘涂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練習讀。指名讀。
(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長,站著的時候,角的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這是它獨有的特點哦,因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作為大豐自然保護區的講解員,你如何向來賓介紹麋鹿?
(三)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1 “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令人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2 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3 研究麋鹿的過去
⑴人為因素: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補充: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⑵人為環境因素:
古時候,人們為了多種莊稼,把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許多麋鹿被迫遠離家鄉。
適宜的生活環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境。
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⑶社會因素:
可惡的是國外侵略——
外國人的發現和撰文介紹是麋鹿從國內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三、總結:
展示大豐麋鹿保護區畫面,由于人們的重視和保護,幾乎絕跡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把你知道的珍惜動物介紹給大家。
2.收集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交流活動。
板書: 麋 鹿
外形奇特 命運坎坷
教學反思: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讓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珍稀動物。對于類似于此的文章,《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樣的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語文教案-我的母親...。
2、理解作者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難點:語言細膩、真摯、深沉。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鄒韜奮,新聞記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潤,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自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起,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6年與沈鈞儒、李公樸等七人被捕。先后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本民抗戰》等刊物,積極宣傳團結抗戰,反對妥協投降。著作編有《韜奮全集》《韜奮文集》等。
鄒韜奮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散文作品。
2、導語
有人說過:“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的、美好的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我的母親...》。”同樣是至愛親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寫父愛,而課文是寫母愛。讓我們來欣賞作者如何寫一位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吧。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親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憶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表現母親的慈愛、善良、能干和奉獻精神。
第三部分(7—8),以無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親去世時還年輕,概括母親的良好品質。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哪些話語、哪些事情、哪些細節最讓你動情?你還記得自己的母親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嗎?
學生概括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教師評價。
四個片段:1、元宵夜的“巡閱” 2、涌流的淚珠 3、豐富的內心世界 4、勞碌的身影
第一個片段中最感人的話語是:“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著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這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這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第四個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是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頗為真摯動人。
五、小結
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四個片段,來表現人物的。
六、布置作業
課外練習四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及對父母之愛的回報,注意用具體事例表達真情實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2.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3.能發現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述。
4.認讀與樹木有關的形聲字,背誦古詩《游子吟》。
5.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
1.選定凝聚著父母之愛和回報父母之愛的照片、錄像、玩具或小禮品等。
2.準備為回報父母之愛而做的禮品。
3.邀請學生家長參加口語交際課
口語交際
導入課題,激發交際興趣
同學們,在這幾天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愛情深似海,我們在愛中一天天長大。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表達出來,與同學、老師、父母一同分享。(板書課題)
回憶感人事例,同桌交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物品,回憶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在交際中把事情的細節回憶清楚。
小組交際,邀請父母一同參加
1.組員輪流說,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向同學和父母介紹。
2.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學的父母提出問題。
3.推舉出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際
1.各組代表輪流上臺,展示綜合性學習收集的'物品,并介紹物品后面所蘊藏的感人故事。
2.對自己的父母說幾句話,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如:大家看,這張照片是我剛四十天時拍的。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正甜甜地笑呢。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通過采訪奶奶了解到,原來我小時候愛哭,是因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媽媽沒法睡覺。每到那時,媽媽就把我的肚子緊貼在她的肚子上,抱著我在屋里遛來遛去,一遛就是一兩個小時,有時我哭得太厲害了,媽媽又著急又心疼。奶奶說我出生后的三個月,一直這樣,而媽媽因為總抱著我,累出了肩周炎。
媽媽,我想對您說:您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還有鍛煉身體,讓身體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時候照顧您)
3.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模擬采訪,家長學生交際
1.我們剛才聽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我們可能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爸爸媽媽說,也可能有許多問題要請教別的同學的父母。下面我們就請剛才到臺上交流的同學的父母到前面,我們根據剛才同學所介紹的感人事,來采訪這些叔叔阿姨,好嗎?
2.在學生與家長的交際中,進一步感受親情之愛。
與自己的家長自由交談,溝通情感
習作
拓展思路,激發習作興趣
1.同學們,我們剛剛上完一節洋溢著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感人的事例我們終生也不會忘記。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先自己想一想寫什么。
2.自由發言,互相啟發,拓展思路: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住:只要是愛的故事,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
鼓勵有個性的表達
1.我們這篇習作的第一讀者將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寫,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銘記他們的愛呢?讓我們小組內討論一下。
2.各組說一說你們討論的寫法有幾種(如,寫信,給自己的習作繪制插圖,附上照片,在習作前給爸爸媽媽寫幾句話等)。明確: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把感人的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爸爸媽媽一定會將我們的習作當做最好的禮品。
進行習作,注意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教師對部分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延伸課外
1.同學們,我相信我們的每一篇習作都表達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就讓我們把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品獻給爸爸媽媽。回家后,請讀給父母聽。
2.讓爸爸媽媽對你寫的內容提出意見,我們認真改一改,再請他們在我們的習作后寫上批語,做上“星級評價”。
語文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集體由許多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在影響著集體,如果大家都為集體出力,集體才能越來越好,而在一個好的集體中生活,又有利于個人的成長。
教學目的
1、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幼兒能基本認識生字,指讀課文。
2、通過教學讓幼兒了解什么是好集體,以及萌發對集體的熱愛。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重點與難點
對生字的認讀,并有感情的指讀全文。
過程設計
1、版面設計,角色激情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36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大集體,多讓人開心,那怎樣才能組成一個好集體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朋友眼中的好集體吧。”
出示詩歌《好集體》。
2、指讀掛圖
(1)拍手跟讀一遍
老師及時表揚并提出新要求
(2)指讀掛圖一遍
注意指字的正確并進行常規教學
3、生字教學
(1)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滿意,但是有些生字孩子們還是不能完全念好。要我們一起來把生字寶寶都學會好嗎?
逐個出示生字并組詞:
集(集合、集體) 體(身體、體積) 滴(雨滴、水滴) 買(買車、買房) 習(學習、習慣) 團結
(2)文字搬家
反復敲打交織照應生字,并把生字分發給上課表現好的孩子。
(3)文字回家
字寶寶和小朋友玩的很開心,可它們想回家了,孩子們能找到字寶寶回家的路嗎?
要求孩子能把字卡放回掛圖的相應文字上面
4、看書本指讀詩歌。
(1)分發課本,孩子正確指讀全文,遇到困難及時幫助。
(2)生活談話“我們的班集體”。
5、搶答字卡分發禮物結束課堂
“孩子們今天的表現真是棒極了,會指會念還認識了這么多生字,為了表揚大家,我還有一份禮物哦。只要你認識這些生字寶寶,字寶寶就會跟著小朋友回家了。”
活動反思
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教學活動誕生起,教育實踐者和教育研究者都一直在追求著以最少的教學所耗獲得最大的教學所得,重視并尋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精心地設計活動,投入地組織教學,卻是收效甚微。這些低效的教學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我們確立了從以下角度來思考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即教學目標的`價值理性;教學中介的工具理性;教學的復雜性對有效教學的影響以及如何看待和使用有效教學的標準。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語文教案 篇5
一、預設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二、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畫風的方法,
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四、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猜謎激趣:
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2、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風嗎?(學生暢所欲言。)
3、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識字
1、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
2、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5、想知道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①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有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③標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顯”,多音字“旗桿”、“呼呼地轉”。
3、生字寶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誰能把一對對好朋友讀一讀呢?(課件出示詞語,用小老師領讀和齊讀等不同方式學習。)
4、朗讀接力賽,指名接力讀課文,其他同學聽完評議。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讀課文,深入學習。
1、他們三個分別是怎樣畫風的?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不同的記號)畫出答案。
2、全班交流。
你喜歡誰?為什么?他是怎樣畫風的?
(1)喜歡趙小藝。
A、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
B、因為她愛動腦筋。
C、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
她還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
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點小藝畫風的句子]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板: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
(2)喜歡宋濤。
因為宋濤愛提問題。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
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絲]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宋濤畫風的句子嗎?[點宋濤畫風的句子]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3)喜歡陳丹。
陳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板:彎彎的小樹。]誰再來讀一讀陳丹畫風的句子。[點陳丹畫風的句子]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宋濤、陳丹、趙小藝畫的風在哪里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學來回答。[指板]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4、哪個小組愿意上來讀?(指名一小組展示朗讀成果。)他們讀得棒不棒?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書寫的4個生字,指名讀一讀,組詞。
2、仔細觀察,說說有什么發現?
3、老師范寫,學生跟寫,并評議。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經典]語文教案07-23
語文教案[經典]07-23
語文教案(精選)08-02
語文復習教案09-17
語文的教案【推薦】10-27
語文寫作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