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語文教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無可奈何、扎煞、掩護”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3、抓住重點詞句,能夠找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神態、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感悟“母愛”的力量。
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2、感悟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感悟“母愛”的力量。
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能夠找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神態、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的生字較多且較為難讀,對于平、翹舌音,要多做強調。在書寫方面,要指導學生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描紅時提示學生多加注意。
2、閱讀教學
通過品析詞句,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相關聯,促使學生把思想感情遷移到生活中,以表達真情實感。
3、情感態度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愛”字展開教學,先整體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點詞、句、段,在閱讀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對幼鳥無私的愛,感悟愛創造的奇跡;最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感恩生活中的愛。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認讀生字、詞語,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詞,不懂的地方作標注。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嗅、呆”等13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無可奈何、掩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麻雀的圖片)同學們認識它嗎?你們知道哪些與麻雀有關的成語或俗語呢?
課件出示:
預設:鴉雀無聲;門可羅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出示獵狗的圖片)那么關于狗的成語或俗語大家又知道哪些?
課件出示:
預設:雞飛狗跳、雞鳴狗盜、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畫虎不成反類犬。
3、對比麻雀與狗,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預設:麻雀小而弱,獵狗大而強。
4、那么當這兩者相遇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設計意圖:
通過圖片的對比,讓學生整體感知獵狗與麻雀的差別,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圈畫出不懂的生字詞,通過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語。
2、多媒體課件出示本課“我會認”中的生字。
課件出示:
嗅奈拯嘶啞龐
注意“拯”是翹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課“我會寫”中的生字,指導記憶、書寫。
課件出示:
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
(1)讓學生觀察生字,找出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2)區分形近字:“軀”與“驅”,“搏”與“博”。可以從偏旁入手,“軀”與身體相關,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導書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
教師著重指導:“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點;“齒”上寬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點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課件出示:
搖撼:搖動。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
龐大:(形體、組織或數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根據課件提示,概括課文內容。(先出示填空,學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
課件出示: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
三、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1、看一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預設: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
2、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獵歸來途中,看到一只從巢里掉下來的小麻雀。(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分清主次內容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龐然大物——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帶走了獵狗。(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
教師適時歸納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劃分段落層次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關鍵詞句,明確文章中心。
四、總結
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中卻蘊含著一種濃濃的情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情感嗎?(母愛)這節課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也認識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究作者是如何把這個故事寫清楚的。
五、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
2、重點學習第4、5自然段,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學生說一說。
2、同學們說得真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
設計意圖:
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防止學習斷層,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到新課程的學習,溫故而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弄清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內容,了解這一部分是故事的開始。
2、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在書中畫出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順著樹蔭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呆呆地”和“無可奈何”進行深入解讀,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句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預設:“呆呆地”說明小麻雀嚇傻了,“無可奈何”說明了小麻雀沒有任何辦法。從小麻雀的動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從鳥巢掉落到地上時的孤獨和無助。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書多讀幾遍,反復咀嚼文中的關鍵詞語,教師適時給予指引,使得學生讀起來有明確的方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直接告訴學習的結果更重要。
3、小結第一部分的學習,過渡到第二部分。
獵狗發現了這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來看看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中哪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在文中畫出來。
預設:小麻雀的危險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
2、(課件出示句子)從獵狗的動作中,你覺得這只“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怎樣的敵人?
課件出示: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預設: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的動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兇狠、比自身強大百倍的敵人。
設計意圖:
將獵狗的兇神惡煞與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獨無助進行對比,為下文寫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幼兒做鋪墊。
3、品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話。
(1)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話,并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
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表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
預設: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中用“突然”一詞表明老麻雀來得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
(2)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話。(課件出示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3)提問: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說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地?
預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塊石頭。因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問:“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是什么樣子的?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預設:“絕望”的意思是沒有希望,老麻雀覺得沒有什么勝算可以救小麻雀。“挓挲”一詞形象地寫出了老麻雀臨戰時的緊張狀態,“絕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雖然驚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對強敵的形象。這里說明了老麻雀拼盡全力,不顧自己的安危,只想著救小麻雀。
4、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1)課件出示問題一:
課件出示:
“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準備著一場搏斗。”
老麻雀為什么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
預設:因為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捍衛自身和幼鳥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抖”。但是,它又十分地憤怒,表示出絕不畏縮的態度,所以,“發出嘶啞的聲音”。
(2)課件出示問題二:
課件出示: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預設:在獵狗面前,老麻雀沒有只顧自身的安危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拯救自己的孩子準備與獵狗進行殊死的搏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偉大無私的母愛!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體會文中用詞的精妙,這對學生平時的習作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正如葉圣陶先生所強調的那樣: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第6、7自然段,提出問題: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
預設:獵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奮不顧身救小麻雀的行為所震動。
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預設:因為“我”被老麻雀果敢、堅定的行動和奮不顧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動,也由于憐愛之心的驅使,所以“我”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五、總結全文,揭示主題
1、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正是這種無私的愛,嚇退了獵狗;正是這種偉大的愛,感動了充滿愛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2、《麻雀》選自屠格涅夫的小說《獵人筆記》,在原文的結尾,其實還有這樣一段話:
課件出示:
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敬之情的。我想,愛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
3、因為愛,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這只小麻雀將沐浴著老麻雀那種濃濃的愛而健康成長。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也是沐浴著父母之愛在一天天長大,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上,也會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愛的故事。誰來說說你的愛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學生自由暢談故事。
(3)可憐天下父母心,此時此刻的你們肯定有千言萬語想對你們的父母說,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行動來表達你們對父母養育的感激之情吧。
設計意圖:
引用“原文”資料補充課內,體現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更加明確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愛,維系著生命,使生命充滿活力。引出父母之愛的話題,既使文中的愛得到了升華,同時又將這種愛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來,勾起學生回想父母對他們的點點滴滴的愛,使他們明白要對父母的愛懷著感恩之心。
六、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好詞佳句。
2、閱讀屠格涅夫的小說《獵人筆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閱讀教學。
閱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創設多種途徑閱讀,達到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效果,既有利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層次,還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如本文通過閱讀,老麻雀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體驗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二、主題升華。
首先,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適時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其次,憑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老麻雀對孩子無私的愛。在教學的結尾階段,當學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母愛之后,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愛,把思想感情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同學們表達出真情實感。升華文章感情的同時,也使母愛這個話題得到了延伸,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作業設計。
在作業設計中增加了課外閱讀推薦,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采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范例。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把人和景物綜合在一起,有獨到的好處,可以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很好的借鑒。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課件《動手做做看:生字學習》,視頻《動手做做看》(范讀),視頻《小馬過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⑴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3、看視頻《動手做做看》,聽課文范讀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
1、抽讀:
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
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xx。生答:我是xxxx。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
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志氣問題提問提水浪漫朗讀哄騙起哄喝水騙人
6、寫字指導。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此教學過程可結合動畫課件《動手做做看: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四、學生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復讀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①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三、學習感悟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四、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五、實踐活動。
1、看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看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六、作業布置
搜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的生活與學習有什么指導意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熟讀課文。
2. 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板書課題和作者: 捕蛇者說 柳宗元
簡介文體和作者:說,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捕蛇者說》》。唐順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后地區。司馬是刺吏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里住了將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終于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治和哲學論文。在詩詞創作上,善于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檢查預習
學生活動
自讀一遍課文,二人小組互讀。
教師活動
教師出示投影片,檢查學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
嚙(niè) 御(yù) 得而臘(xī)之 攣踠(luán wǎn)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要點】
1.了解“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經過,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
2.體會本文時間與空間巧妙結合的組織結構及其妙處。
3.領會本文語言運用必要的限制更為準確明白。
【學習重點分析】
本文學習重點是通過了解“神州二號”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飛船的回收,首先要將其橢圓的軌道調整距地球表面340千米高的圓軌道上,并始終維持這樣的軌道;當飛船飛行完規定的時間和飛行到規定的地點時,由在預定海域等待的航天測量船向飛船發出有關指令和數據,調整飛船的`飛行姿態,使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
飛船返回的整個過程是人和科學技術的決戰,是人和宇宙空間的決戰,在整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個過程中每秒鐘都充滿著失敗的危險,只有駕馭了最尖端的航天技術,才能在這個決戰中取勝,只有高度協調的集體,才能在這個決戰中贏得勝利。這篇文章報道了我國“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表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穩步走向成熟和在世界上的先進地位。
【難點分析】
1.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巧妙結合組織結構,是這篇通訊最顯著的特點。文章總體以時間為序,按照飛船返回的操作過程報道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又突出寫幾個關鍵的階段。這樣可以把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用不很長的筆墨寫得很完整很清楚,也突出了“決戰”的幾個主要方面。巧妙的是,作者在按照時間順序、按事件過程組織材料的同時,又極為自然地變換著空間,使時間和空間達到了和諧自然的結合。從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到南大西洋海域的“遠望三號”船,再到內蒙古大草原飛船著陸場,每一個重要階段,寫一個重要的地點,這樣的組合最大可能地報道了飛船返回過程中的全方位的內容。
2.運用必要的限制詞,使語言表達更為準確明白。如“地面發送的軌道控制數據差之毫厘,對在太空中飛行的飛船來說,調整后的軌道便有可能相差幾十甚至上百千米。”句中“在太空中飛行”,限制了說明的對象,使說明更準確;“有可能”說明不是必然的,而且相差的程度也只是一個大致的范圍。
【學習思路與方法】
第一步,通讀全文,圈點出文章的生字詞,查閱工具書,正音釋義。
第二步,通過網絡、書刊查閱有關“神州二號”的資料如圖片、文字等,了解相關信息。
第三步,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總體脈絡。文章除了開頭以外,其他的則根據回收的主要階段安排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標題提示:時間、地點、核心事件,抓住這些提示,切實了解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
第四步.了解了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后,思考記錄這一歷史時刻有何意義.再一次閱讀文章,從字里行間搜索相關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同步練習】
一.閱讀課文,請用簡要的語言敘述“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并說說你對標題中的“決戰”二字的理解。
二.必要的限制,可以使語言的表達更為準確、明白。找一找下列句子中哪些部分起了這種作用。
1.不久,從飛船上傳回的數據表明,飛船已按照指令成功進行了軌道調整。
2.18時33分,按預定計劃,飛船將飛臨“遠望三號”上空。
三.課文中有這樣的兩段話:
1.16日18時南大西洋“遠望三號”船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陽光普照,暑氣蒸騰。
2.16日19時內蒙古中部地區雖然剛進入夜晚,但夜幕已將大草原罩得嚴嚴實實,嚴寒仿佛把天地間的一切都凍成了堅冰。
為什么只相差1個小時,兩地的氣候差異就這么大呢?結合你學習的地理知識,收集資料,寫一篇小論文論述這個問題。
【自我測評】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橢()圓瞬()時翹()首以待
屏()蔽遨()游晝()夜浩瀚()清晰()
2.課文主要敘述了“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敘述這一過程,并說說你對標題中“決戰”兩字的理解。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題示標
1、導入新課。
播放詩歌《我長大了一歲》,回憶一年級的情景,然后啟發談話:兩年以后,我們又長大了,你喜歡長大嗎?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小姑娘,她和我們的部分同學一樣,不想長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誰來讀一讀?目標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嗎?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會認字)
(一)先學
1、目標明確了,現在我們來比賽讀課文,比誰把課文中的字音讀得準。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4分鐘后檢測。)
2、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不會的兵教兵。
(二)后教
1、指名讀。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不丟字,不加字,聽的同學認真聽,有錯及時舉手糾正。
2、師板書易錯字,適時引導訂正、強化。
3、文中的字音我們都讀準確了,誰最先把會認的字讀準,記牢。把詞語理解明白。檢測生字、詞。
多種形式檢測詞語。
(1)指名讀。不會的.兵教兵。
(2)同學們還有沒有沒弄明白的詞語?誰能幫助解決。老師出示些詞語,看你們理解運用的怎樣?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流利讀)
(一)先學
1、“會認字”讀得這么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場比賽:看誰課文讀得最流利。
2、學生自由讀。(3分鐘)
(二)后教
1、指名讀。(讀不好的多讀幾遍)
2、指導讀不好的詞句。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理清脈絡或學文)
(一)先學
1、課文讀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都寫了什么?
自學指導(一):請概括段意,并寫下來。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4分鐘后交流)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小組交流。
(二)后教
1、指名板演。
2、生評價,說原因。
五、第四次先學后教(會寫字)
(一)先學
1、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那接下來我們進行最后一次比賽,比誰的會寫字寫得即正確又漂亮。、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自己看生字,重點看你不會的,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三分鐘后聽寫。
2、學生仔細觀察。
(二)后教
1、教師聽寫,兩名學生板演。
2、教師重點指導書寫。
3、小老師改正。同桌對照答案,修改。
六、當堂訓練
聽寫本課生字,詞語填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大意,了解小姑娘的長大過程,懂得長大不僅指身體變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長,要學會關心別人,承擔責任。
3、抓住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小姑娘心理的變化。
教學重點:
了解小姑娘的成長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她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及原因。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看學習目標,誰來讀?明確學習目標了嗎?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
(一)先學
1、自學指導。
小姑娘為什么不愿意長大呢?后來她卻一次一次希望自己長大些,這是為什么呢?(5分鐘后比誰回答的好)
2、學生自由讀。
(二)后教
1、誰來說說看?其他同學注意聽,請你進行補充或訂正。
2、根據學生匯報適時引導探究品讀。
小姑娘開始為什么不愿意長大,后來為什么又希望自己長大?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一)先學
1、自學指導。
(1)認真讀讀第8——12自然段,畫出小姑娘想長大的愿望,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當時小姑娘的心情。
(2)聯系上下文想想小姑娘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愿望?說說理由。(3分鐘后比誰回答得好)
2、學生自由讀,思考。標注。
(二)后教
1、指名回答。
2、指導朗讀。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
(一)先學
1、自學指導,小姑娘是怎樣長大的?你怎樣理解“長大”的含義。你覺得小姑娘是個怎樣的孩子?
2、學生自學。全班集體討論。
(二)后教
1、引導學生交流,形成共識。
2、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五、當堂訓練
1、請同學們流利并帶著感情來讀課文,(5分鐘后檢測)。
2、檢測。
板書設計:
不愿長大的小姑娘
不愿長大——希望長大——已經長大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園地》教案10-31
語文《豐碑》的教案10-10
語文寫作教案11-03
語文上冊教案09-22
語文《氓》教案11-13
語文母雞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