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5篇[經典]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要充分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友誼的可貴。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感受童趣
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童話王國中去。(老師板畫:高山、小溪、花草)。看,從童話王國中來了兩個小朋友,快點和他們打聲招呼吧!(出示松鼠和小熊的圖片,學生向小動物問好)有一天,這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個紙船和風箏的故事。板課題,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老師范讀,一邊聽一邊想,故事都寫了些什么?聽后交流:關于課文的內容(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在黑板上找到兩個小動物的家,理解“山頂”和“山腳”。)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2)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隨機正音。
三、學習課文1——6自然
1、自由讀課文2——6自然段看看紙船和風箏是怎樣使它們成為好朋友的。(學生回答問題,可引導他們從小熊和小松鼠是通過紙船和風箏互贈祝福話,互送自己喜愛的食物,來理解它們如何成為好朋友的。當學生說的不完整、不全面時,鼓勵學生相互補充。老師借機把紙船圖貼在小溪上,將風箏圖貼在天空中。)
2、學習第3自然段。那咱們來看看小熊收到紙船時表情是怎樣的?(樂壞了)還可以怎么說?你們有“樂壞了”的時候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樂壞了”?)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小熊的快樂。
3、還有誰也樂壞了?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
4、理解“飄”和“漂”。看黑板上的圖,風箏是怎樣上去的?紙船又是怎樣下來的?
出示寫有“飄”和“漂”的小紙片,
[1][2]下一頁
教案《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紙船和風箏》教案》,來自網!
指名學生把紙片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小溪上和天空中。并分別用這兩個字說一句話。
5、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6、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7、小結: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老師拿掉黑板上的.紙船和風箏)后來它們又是怎樣和好的呢,咱們下節課來研究。
四、書寫生字:扎、抓。寫好左窄右寬的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開火車讀讀生字新詞
2、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小松鼠和小熊因為互贈禮物而成為了好朋友,可是有一次它們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二、學習7——11自然段
1、讀文深入。后來紙船和風箏又是怎樣使它們和好的呢?自己讀讀7——11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小松鼠主動給小熊放一只紙船,并寫了一句和好的話來理解它們是怎樣和好的。)
2、讀中體驗。
(1)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小松鼠再也受不了”等語句,體會小松鼠的心情。讓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假如生活中與好朋友吵架了,心情會如何呢?體驗小松鼠的孤獨與難受。
(2)匯報朗讀。指名讀第10自然段。(這只“小熊”聽了“小松鼠”的朗讀,會不會和它和好?如果學生讀時體會得好,這只“小熊”就可以針對“小松鼠”讀時態度不夠真誠、心情不夠迫切來拒絕與它和好,并讓其他同學繼續扮演小松鼠進行讀文。)老師相機貼風箏,并用一根粉筆線連在小熊的手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吵架之后,他們非常難過,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和好如初,風箏又起飛了,紙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課件出示圖片)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導讀11自然段。
(3)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心里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三、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紙船和風箏再次架起了松鼠和小熊之間友誼的橋梁,多么令人高興。友誼是寶貴的,敢于第一個向別人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更令人敬佩。小朋友們,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了一年多了,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好朋友,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請同學們親手為你的好朋友制作一件小禮物,同時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上面,送給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四書寫生字
提醒學生注意“祝”、“福”都是“ネ”字旁。“幸”的第二橫要長。
語文教案 篇2
培養目標
1、認識“捧、繼”等14個生字,會寫“嗎、呢”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誠實的好品質。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播放課件:在一個歡慶熱鬧的場面里,國王拉著雄日的手當著許多人的面前宣布:你就是我的繼承人。
2、雄日憑著什么當上了國王的繼承人呢?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揭示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并借助音節朋友多拼幾次。
2、同桌互讀課文,如果發現有讀得不夠正確的地方,幫他糾正一下,并一起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3、匯報學習情況。通過不同的學習、匯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出示全部生字詞,指名讀。
5、互相檢查認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讓學生再回頭細細地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流利。
2、請四位同學讀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當一回小老師。
3、師生共同。
四、指導書寫、培養習慣:
1、生字你們全都學會了,你最有信心寫好哪個字。
2、教師師范寫個個,在課本上描寫兩個。
3、對照課本,同桌伙伴互相評評,哪個字寫得好,就用藍筆打個勾。沒寫好的就互相指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引入新課:
二、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國王究竟要干一寫什么事?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請邊聽老師讀邊思考。
2、你是從哪些句子知道國王提出這個要求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創設情景,讓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讓學生細細地讀這一段,并找己最喜歡讀的一句話。
(2)學生練習讀自己最想讀的句子,并思考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四人小組合作,互相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看法。
(4)匯報讀書體會。
為什么國王看著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抓住學生對雄日種花不發芽的經過感到好奇的心理,播放第二段的動畫和課文錄音,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并說說現在你最想對雄日說寫什么?)
三、指導積累,拓展延伸:
現在請把你喜歡的詞語畫下來,摘錄到詞語花籃中去。
說說你準備怎樣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以描寫四季景物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這些課文,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濟南冬天天氣的溫晴,又進一步從山和水具體描繪,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本文運用了豐富的寫景方法和技巧,是同類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學生學習寫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時,文中優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讓學生獲得不少的教益。
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較遠,學生對濟南知之甚少,但結合我們當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內容。另外,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與互動交流。
2、學生認知障礙點:本文內容較易理解,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先進性自學,然后重點探討重難點問題,最后再通過當堂檢測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揣摩、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運用各種修辭給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繪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感悟文章的圖畫美、情感美、音樂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梢、赤、濺、糟、糕、撅 辮、卻”,辨析“辨 辮 辯 瓣 ”4個形近字,能用“興奮”和“驕傲”兩個詞語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繼續鞏固邊讀邊思的閱讀習慣。能聯系詩歌內容,想像眼前出現的情景。
4、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感受詩歌所反映的童真與童趣。
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4個生字,辨析“辨 辮 辯 瓣 ”4個形近字,能用“興奮”和“驕傲”兩個詞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雨后小兄妹戲水時的快樂。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1、小朋友,在夏天,常常會出現雷雨,雷雨過后,會有怎樣的場景呢?請你想象一下,再用一兩句話簡單地說一說。
2、出示課題:雨后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寫的一首小詩。這首詩寫的也是雷雨過后的一幕場景。
3、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詩歌,整體感知。
談談你聽了課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學習字詞。
(1)學習生字:梢、赤、濺、糟、糕、撅 辮、卻
①開火車讀
②教師正音:“糟”平舌音,“撅”注意字音, 讀準確。
③出示:撅的筆順
書空,重點指導右邊“厥”的.筆順。
(2)比一比,再組詞。
3、深入讀詩,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們的快樂?
①自己輕聲讀詩歌,找到關鍵字句子想想意思。
②集體交流,教師隨即出示句子:
場景一
①齊讀句子
②找到關鍵詞語,談談你從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們的快樂?
預設答案(“快樂得象神仙“,神仙沒有煩惱,說明這些孩子也沒有煩惱,很快樂。)
③板書:神仙 快樂
④朗讀指導:讀出快樂的語氣。
課后小結
三、復習鞏固
1、小結:這節課我們初讀了全文,掃清字詞障礙。并從關鍵句中的關鍵詞領悟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讀準生字新詞。
3、指名讀課文,教師正音。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網”和“救”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提示把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和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經過,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4了解網絡傳遞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救援人員的真情、愛心使蘇珊在短時間內得救。
教學過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課題:
1學習“網”字。
●出示象形字:網猜猜象形字,說出理由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畫來表達事物,演變到小篆字的筆畫更漂亮,而新宋體更簡潔,這里的撇點撇點就像網里縱橫交錯的網格,古時候,人們用網來捕魚,這就是漁網。
出示:漁網注意漁網的漁是有三點水的
2聯系生活積累“網”字組成的賜予。
●線織成的網?你還看到過什么?
●出示:網兜球網蜘蛛網
3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網
4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5揭示課題
●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
板書:網上呼救
6理解“呼救”的意思
●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互聯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嗎?
板書:救援得救
2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指名回答1:板書蘇珊
三、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
●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分頁標題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蘇珊。
四、研讀課文,感受互聯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麥克無意中收到了蘇珊在網上的呼救,
●出示:一天下午,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學生讀句)
●他是如何進行救援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將近六點六點十分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網的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再次配合讀,感受網絡的快捷。
五、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填空說一說(同座互說):
一天下午,()男孩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
將近六點,麥克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來自()的女孩蘇珊的呼救。
六點十分,麥克撥通了()的電話。那里的工作人員一邊和()聯系,一邊向麥克詢問蘇珊的詳細地址。
十分鐘后,()和()取得了聯系。
六點三十分,()的蘇珊得救了。
2、集體交流。
●從填寫的內容中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師隨機點撥:芬蘭的有關方面應該哪方面?——板書: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指導讀好——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兩個長詞語。
3、聽錄音,補充麥克與美國救援中心聯系的對話錄音。
●我們來聽聽麥克是怎樣和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聯系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邊……一邊……”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救援人員的愛心。
●我們來看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讀第五節
引讀:美國緊急救援中心一邊……一邊……。
你從一邊一邊中看出些什么?
(為什么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做呢?為什么要兩件事情同時做呢?)
(老師問,讓學生自己談讀了這句后的感受)
再讀句。
板書:熱心
●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的5—8節
分頁標題
出示:挺住!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讀句體會麥克給予蘇珊的鼓勵。
試著用一邊……一邊……完成練習
并列句式“一邊……一邊……”是本課中知識技能學習的要點,但學習離不開文本,作者用這樣的句式是為了幫助他表達時間的緊迫,人們抓緊一分一秒去挽救蘇珊的生命。所以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遷移練習,感受芬蘭有關方面的愛心救援。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呢?以錄音為例,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引讀:因為麥 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有關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組織了救援。在這么多人熱心人的幫助下,蘇珊得救了!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引讀全文,感受人間的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網絡的神奇魅力。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國男孩麥克收到了來自芬蘭女孩蘇珊的呼救……,蘇珊選擇網上呼救是因為當時……,接到呼救信號后,麥克立即行動,你們聽,六點十分……,麥克在網上詢問蘇珊的時候,蘇珊已經快支持不住了,麥克鼓勵蘇珊……,是眾人的關心,熱情相助給了蘇珊力量,她用盡最后的力氣打出了地址。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蘇珊最終得救不僅借助于網絡傳遞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們給予她的愛心,關切、鼓勵讓她的生命有了希望,讓網絡使我們的心相近,情相連,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2課后作業,練習正確運用引號、冒號。
●對話的形式多種多樣,今天的作業是請你為這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出示: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接通了芬蘭有關方面的電話是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嗎
是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回答道
你們這里有一名叫蘇珊的女孩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著急地說希望你們盡快組織救援
芬蘭緊急救援中心繼續系詢問道你們知道蘇珊的詳細地址嗎
芬蘭西貝柳斯學院圖書館
好馬上到
請盡快謝謝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寫作教案11-03
語文《荷花》教案09-24
語文識字教案11-17
【熱】語文的教案11-09
語文《春》教案11-13
【精】語文的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