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 篇1
《十幾減幾》這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小貓釣魚”這條情景主線把計算教學的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解決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
講完這節課有以下感受:
1.上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引入,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同時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適時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2.本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知識基礎,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學生能將減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十幾減8、7??的計算上來。因此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
3.在課堂上,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在反饋計算方法時,出現了許多好方法,在備課時預設的方法都出來了。學習減9時,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沒有進行方法的擇優。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將這幾種方法進行了比較,發現這幾種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課中,我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能理解的方法進行計算。同時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能用多種方法來算同一道題,以此來感受幾種方法之間不同的`思考與轉化的思想。同時也讓這些學生有一些挑戰,而不至于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4.課后的練習創設了“智慧屋”,把各種練習題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樣,以課件來演示,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爭先恐后的來回答問題。
5.算法多樣化。
6.加強練習,增強運算技能。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 篇2
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拼組,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及圖形之間的一些關系。這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參加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
課的設計著重體現平面圖形的這樣一些特征及圖形之間的一些關系:
(1)長方形和正方形對邊的`關系;
(2)幾個相同的圖形可以拼組成一些圖形;
(3)通過學生自己動腦拼組圖形,能很好的了解圖形之間的變化,并能從圖案中得到美的感受。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的導入時,我選擇了學生很感興趣的畫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找一找畫面里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圖形,讓學生把從畫的注意力當中轉移到平面圖形的知識點上。既復習了一年級學習的舊知,又過渡到正方形、長方形邊的特點的認識。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課的設計要有些改動:
1、可以啟示學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規則的圖形。
2、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這部分可以刪除不上,一方面可減少教學量,縮短教學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動手實踐;另一方面,這部分與教學重點“圖形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沒有太大的聯系。
3、整節課的重點應改成研究圖形之間的轉換。
4、在剪圓的活動中,應該為學生準備兩個圓,第一個圓是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探索嘗試,第二個圓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實踐證實一下,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要先嘗試,再得結論,不要把結論硬塞給學生。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 篇3
《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構成過程,用心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
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魔術”為引子,透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潛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
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習是主體在對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
4、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透過涂色,擺學具、活動,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激發創新意識
5、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例 篇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我設計了讓學生猜表情的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決定,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帶給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忙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資料既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找規律”的資料不能簡單的決定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決定,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淘氣”展開。從主題圖------游樂園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先包內含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后,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我設計了“智多星”的獎勵卡,聽課認真、發言用心、表達完整、表現好的同學都能及時得到。這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透過小獎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會有許多的不足。例如:在學生動手操作“涂一涂”結束后,應將學生所涂作品展示在實投影上,更直觀,更明了;在學生小組合作結束后,應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評價,讓學生的合作更和諧,更有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22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7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1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04-16
數學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12-30
數學下冊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14
(精選)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7-08
一年級下冊數學單元教學反思03-18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15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