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的語錄錦集85句
大千世界,讓我們心動的誘惑委實太多太多,很多時候雖然無法解 脫,但還是讓自己的心淡泊一些吧。把快樂和幸福看得淡一些,追得緩一 些,它們反而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語的語錄85句,歡迎閱讀。
1、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于心無愧。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心容易滿足,你才會感覺幸福,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歡樂常伴。
2、排解;抱怨的時候,換個方法看問題;自卑的時候,換個想法去對待。
3、我們很多人常常會不自覺地走一個誤區,那就是預支未來的痛苦和煩惱,這是非常不明智的。我們應該換一種心態,轉而去預支明天的快樂與美好,把明天、后天的快樂拿到今天來享受,這才是聰明的活法。當我們學會了預支快樂而不是痛苦,我們的生活就會是另一翻美好的樣子。
4、回憶中那條鄉路,那間老屋,曾經稚嫩從那里走出,而今回歸,只是因為那里有我們血脈相依,那里珍藏著漸行漸遠失去的安寧與閑適,那份安靜足以超脫生活細碎。閑逸樸拙,個中禪意,似乎更易讓人體悟生活本真。
5、永遠不好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好的人。
6、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應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贊嘆。
7、在大街小巷傳唱的時候,當年的糧食一定就會鬧天災,如今神曲"忐忑"
8、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于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一
9、今天我冷漠了嗎?我喜歡別人對我的冷漠嗎?如果每個人每天臨睡之前都能這么自問一下,明天的太陽升起之后,這個世界會不會熱一些呢?我如果熱不起來,又有什么理由希望別人熱起來?我如果不冷漠,這個世界再冷漠不是或多或少也有些溫度嗎?當我們責怪別人冷漠的時候,我們自己可能并不熱。
10、的真實寫照,自然的感召力是無窮盡的,無須張揚,也自會聚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11、不耗費資源,不毀壞環境,只愿拯救地球。過度的貪婪與無限的欲望,是毀滅地球與導致自然災害的惡因。
12、由唯識智,無境智生;由無境智生,復舍唯識智。境既非有,識亦是無。……謂如兩木……由相鉆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還燒兩木。
13、如果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忘了在旅途中欣賞沿路的美景,忘了體味每一個階段的人生帶給我們的意義,那我們的一生,就白白浪費了。
14、我們為什么讓眾生歡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薩的祜佑呢?是由于我們內在感召愛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薩的祜佑。誰的愛心大,誰就能得到佛菩薩的祜佑!就好比在連綿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陽的溫暖和光芒照耀一般。
15、就是不要太奢侈,"食無求飽",尤其在艱難困苦中,不要有過分的滿足、奢侈的要求;"居無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適當,就不要貪求過分的安逸。不求物質生活的享受,但求精神世界的升華。
16、禪告訴我們,人必須把覆蓋在真我之上的虛偽面具撕下來,這樣才能生活得輕松自在,顯露出朝氣和活力。——鄭石巖
17、幸福是什么?是擁有大量金錢,是擁有完美的愛情,還是擁有高位?都不是。倘若心底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知足感恩的心,那么過多的金錢只會使人苦惱,甚至帶來災禍。愛情的確很美,但愛情帶給人的痛苦也可能很多,社會上很多悲劇都是源于"情關"難過。高位的確榮耀,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但有的人名位高了,就把握不住自己,反而失去了人心,甚至失去了自己。
18、人緣是付出的結果,得到他人的歡喜、信任和佩服。
19、有舉世不知而我獨知之識見,始能有舉世不為而我獨為之志氣;有舉世不為而我獨為之志氣,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獨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獨到之境界,始能有舉世不見知而不悔之胸襟。
20、愿生彼安樂凈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愿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21、諸佛心法,并不是從別人那里得到的!一個人應該追求的是"我是誰"
22、人緣是付出的結果,得到他人的歡喜、信任與佩服。
23、除了阿彌陀佛,其他都是閑語。
24、問:"在路上遇見出家僧寶,不知可在路上頂禮或如何?"答:"居士見僧寶,自應頂禮。但在通衢馬路,方便合掌問訊可矣。緣路上車馬往來,若匍匐頂禮,則礙交通也。"
25、其實幸福與否,取決于我們對幸福要求的尺度,如果這個尺度總是在無限度的拉長,你是永遠感覺不到幸福的。比如街上的乞丐,他肚子餓時,你若給他十塊錢或一個饅頭,他會更情愿接受饅頭,因為他首要的目標是填飽肚子。同理,當我們在溫飽還未解決時,一日三餐就能滿足我們對幸福的要求。而當我們身穿華衣,住在豪華別墅里時,我們對幸福的要求尺度不知高了多少倍。此時,你會想:我的公司要是能上市該多好,我的股票要是再升幾倍該多好,我可以去美國買幾套別墅養老,我可以去歐洲買城堡,我可以提著幾千萬去拉斯維加斯豪賭一番……
26、兩塊不相干的石頭,各自被歲月雕琢千年。一千年的滄桑打 磨,一千年的雷霆淬火,一千年的靜默守候,一千年的孤芳自賞。是 什么樣的奇緣,讓兩塊不相干的石頭邂逅,相互展露、彼此領略各自 不同的風騷?世上多少不相干的人也是如此,因為一次相遇成就一生 傳奇。大干眾生,相遇是緣,請君惜緣。
27、物理能量從本質上也是靈性能量的一種表現。能量看不見,但卻在宇宙間默默地作用著,生命的能量也是如此。人生的一切得失禍福,只不過是生命能量根據能量守恒原理進行轉換的一種現象。
28、人生在世,應該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刻,勤奮不已,勇猛前進!
29、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30、男人愛你的時候總會覺得你笨,處處要他擔心;反之,他不愛你的時候,會覺得你聰明伶俐,不勞任何人操心……心中有礙才有愛,心無掛礙哪有愛?愛,就是懂了也要裝作不懂,讓男人我見猶憐,不娶了你就不放心。
31、旃檀多香,青蓮芳華,雖日是真,不如戒香。《法句經》卷上,華香品
32、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一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如人重病,要須眾藥和合治之,若少一種則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具諸惡故,要須眾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則不能治。《優婆塞戒經》卷三,業品
33、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于平淡的樸實的心,不再珍惜與感激真摯的收獲與擁有,不再有一顆豐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禪宗所說的平常心。
34、悟是不能完全用語言及文字表達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顆糖,感覺很甜美,這甜的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知曉,沒有吃過糖的人是不易體會的,"悟"是自證自覺的境界。
35、心靈環保,在于看得開、放得下。
36、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起點,信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在與人交往時建立互信的關系,才能給雙方以真正舒心的環境。
37、[天天禪語]勇于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38、有時我處理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從容且順利地解決,究其原因,發現當時的我自我沒有那么強大,私心也沒那么嚴重;有時我處理一件困難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卻心煩意亂,處理得不夠融洽,究其原因,發現當時的我自我高大,私心嚴重。總之,一切唯心所造。
39、以他心智,能了有情意樂煩惱心行差別,應病與藥,悉令除差。自在游戲神通三昧,發大悲愿成熟眾生。諸佛之法,無不通達。以是因緣,即得名為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40、曾幾何時,天然食品已成了一種奢望。你會發現,有時吃上一塊貧窮時吃過的紅薯也會感到無比的快樂;有時啃一根孩提時啃過的玉米棒子也會感到欣喜。于是,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滑稽的現象,在高檔的宴會餐上,那些大麥饅頭、紫薯根竟然成了時尚食品,成了大家爭搶的對象。而我們是否想過,這一切滑稽的現象是誰一手造成的?
41、于諸境上,心不染,日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壇經·定慧第四》
42、當遇到善知識時,我們要仔細觀察,絕不可盲目依止。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出現,"善知識"當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眾生的,也有欺騙眾生的。為了對師徒雙方都負責任,我們就要小心翼翼地選擇善知識。
43、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44、人們的一切善惡言行,都是由心生起。心既然能導致一個人的一切行 為,那么,"若能伏心,則伏眾法"。要想防止做惡業,就必須"當好制 心",應當好好地制伏我們的心。
45、你的心里,不應該只有自己,還要有別人,不僅僅是你認識的、你熟悉的、你喜歡的,還要能容得下別人,尤其是容得下別人的缺點,這才是心量——心的容量,而善良就是以幫助你擴充心的容量。你若心寬如海,多大的煩惱倒進寬廣無垠的海里,都會立刻消散無蹤,而這,就是煩惱的出口。
46、人的心就像屋子,時間長了不打掃就會遍布塵埃,所以應該時時清掃。人生像一條路,這條路上有無數岔路口和障礙,還有大霧鎖目,當以智慧為日消除迷霧,愿力為導確定方向,精進為甲戰勝障礙。
47、"我只是一杯水,你看到的是你的人生。"品茶是因為愛茶,只有愛茶,才能從中品出意猶未盡的味道,才能品出她澀中的醇,淡中的香。不懂茶的人,喝出它的苦澀,懂茶的人,才能喝出它的清香,沁人心脾。
48、當我們總抱怨世界陰暗時,恰恰是自己內心蒙了很厚的灰塵。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別人的眼里。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起妄緣,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自如,冷暖自知,當下就是修行。
49、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50、佛說,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自在不在心外,解脫不是他人帶來,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51、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5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陌上流年,且吟且行,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后,便是清歡。人生路上,遇見善良,學會付出;遇見微笑,學會分享;遇見坎坷,學會勇敢。
53、如果愛你是正確的話,我不想對;如果對是沒有你的話,我寧愿一輩子錯。
54、古人云:"靜以修身,簡以養德。"靜能生慧,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大道至簡,大音稀聲。簡單做事,簡單思考,簡單為人,一生簡單。才是真理。
55、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56、星云大師說,他一生遭到無數誤解,他看報,別人說:和尚也看報?他寫字,別人驚訝:和尚也用鋼筆?他看時間,別人不滿:和尚也帶手表?他去講法,剛剛從車上下來,就聽見人群驚訝聲:和尚居然坐汽車?星云大師不得不說話,他說:拜托,我要走著來,一個星期也走不到……所謂人生,就是誤解途中的堅忍。
57、不妨常常問一問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產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嗔恨心?嗔恨心有沒有顯露出來?或是心中有嗔恨,但是沒有顯露出來?"我們一定要經常這樣反省自己身、語、意的念頭,因為只有努力的每天自我檢討,嗔恨心才會愈來愈少,慈悲心才會一點點增多,修行才會慢慢的進步。
58、不是生命中的苦惱太多,而是我們的胸懷不夠開闊;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還不懂得生活。憂愁時,就寫一首詩,讓苦澀化為浪漫的花朵;快樂時,就唱一支歌,把快樂傳遞,讓幸福傳播。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么,我們都從容地迎接,生命唱出的都是最美麗的贊歌。生命是可貴的,讓我們為生命而驕傲。
59、如果把生命的全部意義只定格為追求功業的輝煌、事業的興旺發達,為了光宗耀祖,結果卻是容易背離生命的方向,忘記了人生的初衷,忘記了原有的熱情,忘記了做人的那份干凈,得到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敵對以及對生活的彷徨、失落。
60、其實,生活就是一壺酒,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釀酒師。有的人把生活釀成了苦酒,天天都在咀嚼自己的不幸,歲月的長河變成了無盡的苦海;有的人把自己的生活釀成了美酒,天天都在品味著生活的甘露,百年的時光被打磨得光彩熠熠。
6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視燈盞的指引;只有真正經歷過悲傷的找尋才更有豐厚的質地。也許這就是佛陀給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類的指引:沒有痛失就不會有記取,沒有悲傷則無法領會歡愉的意義。
62、一心追求名聲與財富的人絕對不會了解因果,即使相信因果也不是正確的因果觀。
63、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64、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干二凈。如果有人問你恨不恨你的仇人,你說我不恨他了。別人會信嗎?可能你自己也將信將疑吧?如果你說我哪有什么仇人,連自己都不記得有這個人,那說明你真的是放下了,真的沒有煩惱了。煩惱都是自找的,只有放得下,才能獲得解脫,才能活得快樂、幸福。
65、你的一句不在意的惡語,往往是你日后被人記恨陷害你的一種因,到了果報成熟時給你帶來的卻是致命的傷害…所以遠離惡語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
66、對動物的不尊重,會延伸出對生命的不尊重,逐漸發展到人身上來了。在發達的都市里,人和人之間相互競爭,對人的生命基本處于不尊重的狀態。
67、當我們發現自己不快樂,就要馬上轉心,讓自己快樂;如果心的力量不足以轉動郁悶的情緒,那就離開那個境界,等平靜之后再來看破它,最后放下它。
68、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個人了。
69、跌倒的時候,要能認識障礙,勇敢站起。失意的時候,要能自我檢討,再次出發。
70、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71、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制造出新的痛苦,并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72、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73、愚人自知愚昧,那人就是賢者;自思是賢者,那人是真正的愚人。
74、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里,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懷。但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75、佛曰:我執,是痛苦的根源。
76、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77、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78、如果我們真能看清苦的形成和苦的消失,那么我們便不會再受制于苦,而達到沒有苦的生與苦的消失的境界。
79、一、心如鏡,雖外景不斷變化,鏡面卻不會轉動,這就是一顆平常心,能夠景轉而心不轉。二、用寧靜的心態觀大地眾生相,聽眾生之心聲。
80、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81、有些東西,注定與你無緣,你再強求,最終一樣會離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扮演你生命中的看客,你再留戀,到頭來所有的渴望依舊是慢慢地溶解。我們能夠擁有的畢竟有限,不要讓無底的欲望埋葬了原本的快樂與幸福!
82、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
83、貪著產生依賴,有了依賴,就不能獨立、自由;沒有貪著的心,才能真正的獨立、自由。
84、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內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詳之道。安詳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內心就一定要有智慧。
85、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佛語的語錄】相關文章: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集錦36句07-01
【精華】佛語的語錄集合60句06-29
簡潔的佛語的語錄匯編55句06-27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大合集56句06-29
【精華】2023年佛語的語錄39條07-03
2023年佛語的語錄匯總99條07-02
佛語人生經典句子03-08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大集合58句06-26
【必備】2023年佛語的語錄大合集66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