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日記[經典7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長日記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長日記 篇1
今天是軍訓第一天,給我的感觸頗多。
軍訓的生活更加強調自律和自理,在此之前家中生活頗為散漫,時間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大約是以小時為單位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做事拖沓的壞習慣,自律是更不用說,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需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時候少之又少,故而并未培養出好習慣。至于自理,因為初中走讀,衣食住行父母包辦,從未自己動過手,因為欠缺,所以彌補。當我聽到內務的.具體內容時,既期待又惶恐,期待的是能從中得到經驗和成長,惶恐是面對新的生活,十分害怕處理不當。
其實對于自律,或許大部分同學做的都不好,而我亦然,所以就在第一天,受到了教官的批評和嚴懲,我和所有同學一樣,都抄了很多東西,也收獲了很多。
最后是訓練的感想,在訓練時不苦不累是不可能的。重復的枯燥的訓練,在嚴格的紀律下,難免會生出怨念和松懈的情緒,在我旁邊的一位女生,褪去以往的矜持和柔弱,顯得英姿颯爽,響亮的口號以及全神貫注的神態感染了我,感染了全班的每一個同學,全班精神飽滿地完成了第一天的訓練。
第一天軍訓結束,是散漫生活的結束,嚴格律己的開始。
成長日記 篇2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我正度過人生的第十六個秋天。十六年間歷經不少事情,大大小小的坎也邁過不少,跌倒的次數也不少了。但我認為要有磨練才會變成熟。
我小時候是一個活潑過度的孩子,沒一刻消停過。在幼兒園,不論上課還是下課,我總是最活躍那個。在城市長大的我,不能爬樹、不能掏鳥窩,但小小年紀已經學會拔女生頭發上的橡皮筋,爬凳底之類的惡作劇了;更別提什么追逐打鬧了。被老師用繩子把腳和椅子綁在一起,防止我四處搗亂,那更是家常便飯。
所以,我媽媽為了讓我安定下來,決定在我四歲多的時候帶我去少年宮學小提琴。那時候屁大一點的我,也不懂什么叫音樂,什么叫藝術。只知道媽媽要我學,我就學唄!
一開始還覺得好玩極了,把弓放在琴弦上拉幾下,咦?還會響唉!按不同的位置還會發出不同的音,好玩極了。
但后來我就知道苦了。每天晚上都要在房間里面練琴,不能看電視,不能出去玩。這些還是次要的,兩個小時下來,稚嫩的小手都磨出血泡了。而且,無論刮風下雨、雷鳴電閃或是酷熱嚴寒,每個星期都會準時到少年宮上課。就這樣隨著我一天天長大,人越來越成熟,會彈奏的曲目也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表演也都參加過一些,琴藝也越來越好。
但上了初二之后,因為學習任務漸漸加重,并且由于每次去上小提琴課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途中,我只好遺憾地放下了我練了十年的小提琴。
每個人一生都不可能一路順風,總會遭遇各種挫折。
小升初,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摔得最慘的一次了。我家的地段有一間初中,名為天秀中學。早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已聽聞天秀中學校風不好,成績差,抽煙打架樣樣有!所以,小學畢業后,去考了幾間民辦的名校初中。小學的時候我成績極好,不敢說次次第一,但名列前茅總有我份。但不知為什么,去考那些名校時,成績突然下降,猶如坐過山車一般直線下降。最后不得不進入傳說中的天秀中學。
剛開始我在學校失去希望,認為自己來到這里,沒前途了。我逐漸開始變得墮落、頹廢,不愿與周圍的人交流,就算是小學同學也都不理不睬。上課也不聽、不做筆記,作業也草草的應付。成績可想而知的跌倒谷底。
當時的我不能直視苦難,不斷做無謂的反抗,我把自己整得很慘。但經過一個學期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的事實。我嘗試放開心胸去接受周圍的一切,我慢慢的發現這所不算大的天秀中學并不是那么差。相反,她是一所團結、上進、有朝氣的學校。擁有一批優秀的教師和友好的同學。放開心胸的結果是,我的成績逐漸上升,并保持在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上水平。也交了許多朋友,重新變為一個活潑開朗的男生。而我也明白什么叫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就這樣我度過半年痛苦的和兩年半快樂的初中。在四個月之前,我淡定地通過了中考,來到這里——黃岡中學廣州學校。
經過一個多月,我漸漸適應了以前從未嘗試過的住宿生活。在這里,我過的很快樂,玩的很開心。但我心中也明白,高中三年是一列火車,而我就是調度員,決定了火車的方向。是通向萬丈深淵?還是通往天國之門,全部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
同學們!讓我們正確認識自我,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向自己理想的大學前進吧!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三年后,一定會大有希望的!
成長日記 篇3
4月27日星期一晴
今天,貝貝姐姐送我幾只小蠶寶寶,它們特別可愛。
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這幾個蠶寶寶只有一厘米多長,吃起桑葉也是慢吞吞的。
4月28日星期二晴
我終于知道為什么蠶寶寶吃起桑葉來慢吞吞的了,剛剛去問過公公,公公說:蠶寶寶還小呢,現在吃的桑葉要切成細細的,要不然它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啊,真的呢,媽媽把桑葉切成細細的,它們馬上卡嚓卡嚓的吃起來了,我明天得把這個消息告訴貝貝姐姐……
4月29日星期三雨
有好幾個蠶寶寶不動了,怎么辦啊,是不是快要死了啊?后來我才發現,原來是它們要蛻皮了。有幾個已經蛻過皮的`蠶寶寶,還有一團黃黃的皮粘在尾巴上的……可好玩了。
4月30日星期四陰轉晴
今天早上發現,所有的蠶寶寶都變肥了,天那,真是不可思議啊。有個最肥的,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小胖,因為它實在是太肥了。小胖旁邊的那只叫小黑,吃起葉子來可真來勁兒啊。
5月1日星期五晴
現在每個蠶寶寶都長大很多哦,都有三厘米多了,每個都長得好像小胖呢,現在已經找不到究竟哪只是小胖了,嘿嘿!
成長日記 篇4
孩子在大人的眼巴巴的期盼中來到了人間。
剛出世的'孩子不會用語言交流,可他卻會用哭來表達。或者餓了渴了,或者拉了撒了,或者冷了熱了……反正是不舒服,只要孩子不停歇的哭,那一定是有情況,待問題排除后,孩子會重新安靜下來。
成長日記 篇5
一直以來,或許是因為我太好奇別人的故事,又或許是想借助別人的故事解決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的緣故。我總相信真實的力量比我愛看的科幻小說更百轉千回,也更活色生香。
于是,我習慣在聚會中不斷聆聽別人的選擇,想知道在“此刻”之前的那些過往,想知道朋友有過怎樣的曲折歷程。
而聽過的人生故事越多,越發現,人的未來也從來無法精準預估,每人都不能是一樣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準的成功人生范本。只是,每個人都面對著無從量計的選擇,你做了怎樣的決定,便會將自己送往怎樣的方向。千絲萬縷的差異間,怎么可能全部走向同一種結局。
我以一種不急不躁的姿態徜徉在生活里,將自己想象成一根羽毛,隨著風的方向,沿著未知的坐標飄來蕩去。我無比確信,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體,是無從簡單地貼幾張標簽就能被理解的復雜,我又何嘗不是。
我一邊不喜歡社交、不喜歡事無巨細地記錄瑣碎,一邊又不斷地與陌生人交談,在一件又一件小事間捕捉別人生命中的光芒。我有時固執而倔強,自己心里有明確的'界限與尺度,有時卻又充滿變化,完全無從解釋清楚每一個念頭在何處轉了彎,又是如何在一路的摸索間去到了從未想過的地方。
在我成為這一刻的自己之前,這一路充滿了冒險與驚奇、曲折與不期而遇,有時我會想一些奇特的問題。
把一件事情放入生活中考量,肆意舒展,隨性而為。可就像梳理一棵樹木的枝干與根基那樣,外人只看得到枝繁葉茂或干枯的部分,卻無從知曉埋于土壤之下的桎梏與根源。我們可能要用一生去學習如何去走人生的路,以及如何成為最為珍貴的自己。
也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滋生出了更為堅韌的力量,也在自己性格與人格越發成熟和穩定的過程里,期待那個更加好看的背影。
時間是公平的,所以我選擇將我的未來交給時間。
成長日記 篇6
昨天回家把笨笨豆孩子寫的反思遞給了兒子,目的是讓他學習一下人家的反思心得,取長補短,畢竟人家已經是初二了,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參考的。兒子很認真地研究了,而且還一個勁地說:“哇,我也犯了跟他一樣的毛病,考試時間運用的不合理,導致作文和數學題沒有做好。” 聽到這,我心想:“考不好的原因,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作為最主要的內因不就是這幾條嘛。”心里雖然這么想著,嘴上沒有說,但覺得還是讓他自己去分析吧,只有這樣才會深刻。
吃完飯兒子做了一個更加周詳的學習計劃,每一科寫的都挺具體的,最可怕的是把學習時間延長到了10點。要知道開學至今兒子通常都在9:30之前就睡覺了,這么下定了這樣的決心呢?一打聽原來班里有個進步很大的同學,每晚都是10點以后睡覺,兒子說我要跟他那樣拼一下,要提前適應初二的學習時間,初二要到11點呢。兒子說的很堅決,我相信他能做到的,但是這樣給自己的`壓力是不是太大了呀,而且初中三年要一直堅持這么拼,能行嗎?我心里打著鼓,感覺有些心痛。我是不主張初一就這么拼,應該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能瞎拼。唉,既然是他自己這么決定的,暫且先讓他試驗一下,畢竟才開始制定的新方案,我不能馬上給人家潑冷水。
兒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學習了,給我也布置了作業,把他那篇扣了11分的作文打出來,可以適當地給修改,老師說是要當范文。我一聽,差點沒暈倒,扣11分還算好作文呀。唉,本來不想開電腦的,也不想看他寫的密密麻麻的小字,兒子給的任務就得完成呀。好無奈。我一邊打字,一邊給他修改,果不然正如他自己說的,中間一段寫的過多,最后一段不精彩。而且還有錯別字。好在題材選的不錯,所以整篇作文洋溢著陽光。
兒子的計劃里也有寫反思的,他跟說了一句“媽,你知道我現在看著我的數學做錯了的題,真想吐。你說我當時腦子怎么了呀!” 你問我我問誰呀,痛定思痛,加倍努力吧!
成長日記 篇7
10月1日 星期一 晴
一大早,陽臺上好熱鬧。我走近一看,媽媽和妹妹正準備種小豆芽。我馬上卷起衣袖加入了她們的隊伍。
媽媽洗瓶子,我洗石子,而一歲多的妹妹就在綠豆碗里抓來抓去。我們先把大小顏色不同的石子分開放在三個玻璃缸中。石子均勻放好后,我便往里倒水。等水差不多沒了石子,就一小把一小把將綠豆撒在水面上。就在這時,妹妹把裝綠豆的盒子一把倒在了地上。豆子撒了一地,有的豆子滾到了洗衣機下,有的豆子掉到了縫隙里,還有的`四處亂竄,一片狼藉。我們好不容易才把它們收集攏來,小心地將它們撒到三個玻璃缸里。小豆子們輕輕落到石頭和水面上,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像雨滴撒入森林。
這可是我種的“第四代”綠豆,我鄭重其事地“警告”妹妹——不許搗蛋,讓它們快快長大!
10月4日 星期四 晴
洗漱完畢后,我迫不及待地沖向陽臺,發現綠豆們都長出有一厘米高的豆芽了。我急忙澆點水,發現它們的外衣已經被豆芽舉到了空中。我正要幫它們把綠殼拿下來,媽媽走過來說:“現在還不要著急,這個外殼是起保護作用的。它們失去保護就很容易枯萎。”我急忙停了下來,發現它們的白肚皮成了紫色,看起來像一個個穿著紫色小肚兜的小胖娃,又像一群馬拉松運動員,握起小拳頭,爭先恐后往上長。
到了晚上,當我再去看它們時,有的竟然都長出了小小的葉子,其中有一顆豆芽長得特別大、特別顯眼,我叫它“豆王”。它生活在一號玻璃缸。還有一顆只比豆王小一點的,我叫它“豆比”,意思是它時刻都在與豆王比高低。“豆比”生活在二號缸,其它豆子也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丁丁”、“當當”、“小花”、“完美”等。我也試過將豆芽從一個缸移入另一個缸的實驗,可惜失敗了,因為一個缸里豆芽的根都是錯綜復雜地結成一大片的,要移植一株就會牽動整片的根。
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各自獨立生活,心卻緊緊相連。
10月7日 星期天 晴
又早早地起了床,去觀察我的勞動成果。
看到它們后,我大吃一驚。它們已經長出了大大的葉子,莖干已經高出了玻璃缸,葉子成了墨綠色,又寬又大,大的有5-6厘米,小的也有3-4厘米。特別是“豆王”,兩片葉子加起來竟然有7厘米,他們的莖干也又細又長,長的有6-7厘米,短的也有5-6厘米。在莖干上,“豆比”也有自己的優勢,又細又直又挺,盡管他沒有“豆王”那么高大,但是也自成一道風景。
一陣微風吹過,三個玻璃缸里的豆芽們迎風擺動,像一群綠衣仙子翩翩起舞,姿態優雅,美輪美奐。風停了,舞蹈的仙子停下了腳步,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仿佛在閉目養神,又像在向上天祈禱。
我給它們澆了一些水,并輕輕翻動了石頭,再把它們搬到了陽光充足的地方。陽光照耀下,小豆芽披上了金紗。
望著它們美麗的葉片和莖干,誰會猜到它們曾經是一顆顆小小的綠豆子呢?
【成長日記】相關文章:
成長的日記04-01
成長的日記12-23
【精選】成長日記07-28
成長日記(經典)07-25
成長日記(精選)07-29
(精選)成長日記08-31
成長日記(精選)08-15
(經典)成長日記08-17
成長日記【精選】08-25
[經典]成長日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