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5篇(精品)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點:
1.通過開展贈言活動,旨在告訴學生,生活處處皆語文,從而使學生留心生活,注意到生活中去學語文、用語文。
2.通過學習寫贈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
3.初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設想:
1. 分小組研討,讓學生共同完成贈言。
2. 公開評選,評出最佳贈言寫作手一名,優秀贈言寫作手七名;最佳贈言一條,
優秀贈言七條,并編輯初一(11)班和初一(13)班“贈言集錦”。
3.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講解贈言的形式及寫作技巧。
教學步驟:
一、 介紹什么叫贈言。
二、 贈言的形式與寫法。
三、 學生搜集有關新年的各種贈言,或自己曾得到的贈言,體會贈言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學習寫贈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學會欣賞及評價贈言。
教學步驟:
一、 簡單復習贈言的寫作形式及技巧。
二、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贈言寫作。(可互相討論,共同完成)
三、 分組選出優秀贈言,寫到黑板上。
四、 在全班進行公開評選,公開競爭。
五、 評選出最佳贈言寫作手一名,優秀贈言寫作手七名;最佳贈言一條,優秀贈言七
條。
六、布置編輯“贈言集錦”。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體、生動。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獅,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的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難點:
用擬人的手法進行自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5-教案教學設計棒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1.初讀例文,感知寫法。
自由讀讀兩則例文片斷,并思考:這兩篇習作分別寫的什么內容?你覺得兩篇習作在寫作上最值得學習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兩篇習作片斷最值得學習的是讓被介紹的事物開口說話,自己介紹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來介紹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動、有趣;
3.再讀例文,學習寫法
在齊讀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時,可以寫那些內容呢?
讀后同座、小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來寫。
4.明確要求,完成習作。
再讀讀例文的閱讀提示和例文后習作提示,進一步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選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擬人、比喻等手法,將習作寫的具體、生動、有趣。
5.自己確定寫作素材
教科書、 小書包、 課桌 、電視機電冰箱等等
6.生習作師巡視指導
7.相交流,修改習作。
完成習作以后,先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修改自己的習作,班級中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獅,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的具體、生動。
教學過程:
學生練習習作,教師巡視。
講評。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通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系,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通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的閱歷少,生活經驗不豐富,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制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對話、
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或閱讀經驗,讓學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引起學生的反思,得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學生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課前布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制作教學課件、
【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并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理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么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后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后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并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里: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么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知識目標
1、復習、區別音相近的聲母。
2、復習本單元內學過的9個字,并用它們組詞。
3、朗讀本單元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新詞,增加詞匯量。
4、讀字、詞語、句子,使學生能體會字、詞、句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學會看圖寫句子,訓練學生觀察、思維、口語及書面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獨自朗讀、背誦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音相近的聲母,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教學難點
復習字詞,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在學習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句,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及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學生練習為主、教師輔導
教學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第一課時
(完成第一至四題)
一、練習第一題
1、自由讀每個字的漢語拼音。
2、把聲母相同的歸類。在全班匯報,教師出示小黑板進行糾正。
3、照著小黑板上面的字讀,如有錯誤通過比較、區別進行糾正,加深印象。
二、練習第二題
1、先把方格里的字讀讀。
2、請同學口頭組詞。(互相交流)
3、把詞寫在()里。同桌同學互相檢查。
答案:
碧綠、碧玉、綠樹、天山、山水、樹陰、樹葉、綠葉、綠陰
三、練習第三題
1、自由讀題中要練習的10個詞語。
2、小組里朗讀詞語。全班齊讀詞語。
3、簡單說說詞語的意思。
四、練習第四題
1、讀題目要求,這一題共有四組,用字組詞再造句。鞏固學過的字詞,理解字、詞、句之間的'關系。
2、學生逐題讀字、詞、句。目的是要把學過的字音讀準。如“惜”讀第一聲,四個句子都是陳述句,讀句要清楚,語氣要平緩。先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評議。
第二課時
(完成第五、六題及寫字訓練)
一、練習第五題
1、先讀題目,再說說題的要求。(看圖寫句子)這是對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
力的綜合訓練。
2、看圖。出示幻燈片。
圖(1)圖上畫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先一步步說,再連起來說。)
圖(2)訓練方法同上。
圖(3)圖上畫的是什么?(荷花和蜻蜓)開得怎樣?(茂盛)蜻蜒在什么地方?(立在荷葉上)
讀句子,寫句子。
二、練習第六題
先請同學讀題目要求。(先朗讀后背涌)
1、先借助拼音把《畫雞》讀通順,字音要讀準。
2、簡單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檢查背誦。
三、指導寫字
“柔”字上小下大,把“矛”字托住;“剪”字上大下小;“貴”字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中”的豎要短,“橫”要長,“貝”寫大些;“章”字“立”要扁寫,“早”字把“立”托住;“照”字上大下小,下邊的四點要寫勻稱;“碧”字上半部左右要勻稱,下半部“石”字托住上半部。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保羅在圣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于學生朗讀、復述;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由此產生的心理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文章結尾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又易于學生遷移運用,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發揮教材的優勢。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系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從小男孩的言語行為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理解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說的是一個小男孩一心助人,還帶動別人認識到助人為樂的道理。你們一定想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24 給予是快樂的
讀題目,讀準字音
2、解釋題意:“給予”這里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在生字上注音,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注意讀準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聯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炫耀圣誕節轎車兜一圈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2)指名分節讀課文
3、再讀課文
課文寫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幾次對話?分別是在什么時候發生的?
(看車時、坐車出去時。)
在這兩次對話過程中保羅和小男孩想得一樣嗎?保羅錯在哪里。
在整個事情中,保羅懂得了什么?
根據以上提示,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第1到7節寫保羅和小男孩在看車時的對話。
(2)第8到11節寫了保羅和小男孩在乘車出去玩時的對話。
(3)第12到13節寫保羅在小男孩的影響下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練讀課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話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2-18
小學語文《鯨》教案12-27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1-02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06
【經典】小學語文教案07-29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7-04
小學語文教案[經典]07-24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