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語文教案10篇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識字寫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并準確讀出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指名讀,開火車讀,正音。提醒注意“風”是后鼻音。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這么多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北風和小魚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我的十分鐘:
1、小聲讀課文,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準確。
2、四人小組互相讀一讀,提醒大家容易讀錯的字音。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認讀 ,正音 :前鼻音:顏;平舌音:色;翹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帶注音的生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組學習,要求讀準確。
采用多種方法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四人小組學習課文,數數課文共有幾段。
『出示』圖。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提醒他們注意看看他們的`神態是什么樣的。
讀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北風吹來,青草,梧桐,小鳥有什么變化。
讀第二、三小節,結合圖想象一下北風和小魚對話的情景。
讀第四、五小節,讓學生觀察大雪紛飛的景色和小魚在水下嬉戲的情景。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們,冬天的風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風的聲音讀一讀第一句話嗎?自己先試一試。
指明讀,指導讀,集體讀。
北風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東西都起了變化。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找找看,北風都吹到了哪些東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鳥兒)
他們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變化?再仔細讀一讀第一小節。
分別指名回答。
你們覺得現在的北風和第一句話中那么凜冽的北風一樣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指導讀好第一小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北風只要輕輕地一吹,就可以讓青草變了顏色,梧桐落了葉,就連小鳥都怕的躲進了窩,北風厲害不厲害啊?北風也是這么覺得,所以,他非常——得意。他是怎么說的?
『出示』“北風得意地說:“哈哈,大家都怕我。”
誰能學學北風的語氣,讀一讀這小節。想象一下,北風會是什么表情。(驕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讀,指導讀,集體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北風揚揚得意的時候,誰聽到他的話。(小魚)小魚是怎么說的?
『出示』第三小節。
你們覺得這個時候小魚是什么樣的感覺?(很不服氣)
自主練習
同桌一個學北風,一個演小魚。表演。
4、學習第四小節
聽了小魚的話,北風怎么樣?(很生氣)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風氣極了,猛吹一口氣,”
北風聽了小魚的話,可不是一般的生氣,他——氣極了,他要教訓教訓小魚,所以,他猛吹一口氣,你們能想象出北風這時候的心情嗎?
(氣急敗壞,不可一世)
誰能模仿北風的表情,讀一讀這句話。指明讀,指導讀。
北風生氣地猛吹一口氣,結果怎么樣?
『出示』“鵝毛大雪飄落在河面上,河水結冰了。”
指導讀第四小節。
5、學習第五自然段。
北風猛吹一口氣,河水結了冰,這時候,北風有什么感覺?(很得意)他為什么這么得意?(因為他看不見小魚了,他以為小魚也怕他,所以躲起來了)
事實上小魚是不是躲起來拉?他們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節。
指導讀。
6、讀全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不帶注音的生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復習字詞,開火車讀,正音。
2、指導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指導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體認讀。
我的十分鐘:
2、自己看筆順,在紅字中自己練寫。
3、四人一組檢查,看有沒有記住筆順。
書空“出”的筆順。
4、說說你是怎么記這些字的。四人小組討論。
5、師提醒:和:第一筆是短撇,第四筆是長撇,右邊的“口”與“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縮,呈倒梯形。
自主練習
6、描紅,完成《習字》
板書設計: 11 北風 和 小魚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戲
語文教案 篇2
二、活動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能力。
三、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紙:皺紙、彩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籮筐。
2.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來回跑動。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五、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塑料袋有一個心愿,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塑料袋飛起來呢?
2.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要求幼兒自由結合,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3.交流及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語文教案 篇3
預習提示:
本詩作者為我國著名詩人艾青,寫于1956年。艾青詩歌一貫的特點,即采用鮮活的口語入詩,看起來平易樸實,讀起來順暢和諧,是讀者馳騁想象力和誘發思索的藝術載體。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這些特點。在一個下雪的早晨,詩人假托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無憂無慮地玩耍。通過對這個小孩的描述,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純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預習時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們常常在冬天時想著夏天,夏天時想著冬天,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慢慢地、靜靜地讀,體會這首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生字,會讀一個多音字。能運用各種朗讀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
2.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的心情,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要來欣賞大詩人艾青的詩歌(板書課題“下雪的早晨”)
2.課前,大家預習了詩歌,我們還進行了“走近艾青”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你對這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學生自由談對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簡單生平;他的詩歌的主要特點等等)
二、初讀感悟
1.你們愿意聽老師來讀一遍嗎?聽完后,談談你有怎樣的感覺。
(出示畫面配音樂范讀,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語言美。)
2.讀同一首詩,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一樣,請大家再自由朗讀一遍,說說你又什么感悟?(檢驗學生的讀書效果。以恰當的即時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讀書的收獲)
3.承接學生的自由發言簡單概括、板書。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學習第一小節,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1.(指名讀)你們喜歡這個早晨嗎?(播放畫面和音樂)誰愿意來讀讀第一小節?
2.請學生交流:讀完后,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什么樣的白雪世界? (學生發散思維,想像雪景。通過畫面和音樂使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靜。)
3.這個飄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它的靜謐美好吧。(訓練朗讀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陶冶情操。)
學習第二小節,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揣摩作者的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早晨,看著飛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緒飛到哪里去了呢?請大家讀讀第2小節,想像詩人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畫面?
(學生自由讀,想像畫面,讀后說說第2小節大意――引導學生說完整:夏日樹林里的早晨,一個小孩在捉知了,螞蚱,玩得多高興啊)
2.詩人想到了一個在樹林里玩耍的孩子。請大家再來默讀一遍第2小節,畫出描述這個孩子的詩句。指名讀句子。
3.(出示畫面)看,這個孩子從晨光里向我們走來了。
大家再來自由讀讀描寫孩子的詩句,請你靜靜地讀,慢慢地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想像到的情景。
(學生自由讀描寫孩子的句子,想像。通過對重點語句反復朗讀,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
4.(小結情景),誰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現出來?(指名讀)(引導評價朗讀)
5.(出示四句話,師讀)你覺得詩人還有哪些話沒寫出來?(啟發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態?動作?)
你能替詩人接著這句話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說嗎?(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剛才大家通過朗讀和想像,對這個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天真 活潑)
7.(播放課件音樂)誰來把第2小節連起來讀讀,讓我們再來感受這個孩子的可愛形象?
8.你認為這個小孩是誰呢?詩人為什么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測這個孩子是誰,揣摩詩人情感。詩人很渴望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詩人也希望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
介紹背景:這首詩寫于1956年,當時艾青在事業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順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壓抑。他多渴望擁有自由自在,純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飄飛的雪花,他想到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純真、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時,以簡練的語言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學習第三小節
1.語言描述:雪還下著,詩人還沉思著――雖然我們很久沒有到樹林里去了,雖然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著他,但我一直都記得他那鮮花一樣的小臉和很輕很輕的歌聲,想著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啊。
2.齊讀
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再次與詩人的心靈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體驗充滿感情地朗讀、背誦,對外抒發。)
四、抒發情感,美讀背誦
1.(放音樂指導美讀全文)指名讀。
(過渡)大家都讀懂了詩人的心,你們愿意來抒發詩人的情嗎?請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吧。讓我們再來朗讀全詩。(學生自主選擇)
2.這么美的語言,你愿意牢記下來嗎?請把你最喜歡的小節背下來,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畫面和音樂)
3.指名背誦
五、創設情境,即興創編
1.大家背誦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課件)在這個冬日的早晨,看著雪花飄落著,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學們,現在我們就模仿詩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創編成詩歌,抒發你的感情吧!(發散思維,即興創編。激發創作欲望,喚起美好情感)
2.在小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詩人愿意朗誦自己的作品?(展示)
板書設計: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樹林
安靜、潔白 小孩天真、活潑
喜悅和期盼
課堂檢測
1、你認為詩歌中的小男孩寫的是誰?
2、 如果你認為作者描寫的是小時候的自己,請你寫寫小作者童年的快樂時光。
課外作業
1、 如果你認為作者描寫的是童年時的玩伴,請你寫寫兩個好朋友之間可能發生的故事。
2、 如果你還有別的想法,大膽地寫下你的想法。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
1、預習出題: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生字。首先通過讀課文,勾生字、畫生詞、讀帶生字的句子來熟悉生字,再通過和熟字比較字形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來記憶生字,最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出一份有關字詞方面的試題。如:
⑴ 讀準字音方面,可以出給生字選擇讀音、判斷對錯或把音節補充完整的題目。
⑵ 認字方面,可以出詞語連線搭配的題:
阿姨 看玩具汽車 閃著 媽媽的手
媽媽 售貨 搶著 說
小兵 買藥 拉著 光芒
⑶ 根據字形,可以出猜字謎的題:
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他們,鼓勵他們,肯定他們。
2、交換做題:
出好題后,分成小組交換做題。
3、互評互改:
做完后,互相批改,再作出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當你們面對自已想要的'玩具時你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如何做的。
二、讀中感悟
學生分成四大組,進行合作學習:
1、初讀感悟:
分小組自由默讀或朗讀,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互說感受,體會情感。
2、聽讀感悟:
學生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說說讓你最感動的是什么。
3、質疑討論:
小組互相質疑,把最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寫下來。再通過讀解決問題。
⑴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說說你的理由。
⑵ 售貨員阿姨是個怎樣的人?
⑶ 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藥品 禮物 柜臺 玩具
富裕 專心 目不轉睛 興奮的光芒
2、你家有什么玩具?你能寫出他們的名稱嗎?
四、實踐活動
你準備怎樣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寫幾句自己的打算。
語文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 通過魯迅的生平,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4、 比較閱讀《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探究他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度
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請學生回憶魯迅的作品及我們已經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二、 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結合課后的附文,說說你對這篇課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還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請大家找一下關于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
3、魯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1-3段。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
然后對比著引出有著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讓人聯想,“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快樂聯系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游戲。
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溫情,“潔白”、“明艷”、“閃閃生光”這些形象詞語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著生命。
3)第三段,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4、魯迅又是怎樣來描寫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場了。它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語文教案 篇6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⒈認識17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8個,其他的9個認識理解即可,認識一個新偏旁“月字旁”。
⒉能夠準確并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四字詞語。
⒊通過展示課件和朗讀課文讓學生聯想到南極主人可愛的樣子和一連串惹人發笑的動作,進而引導學生找出把企鵝稱為南極的主人的原因。
教學重點:
⒈學習生字詞,了解個別詞的意思并學會應用。
⒉讀懂課文,激發學生對南極,對企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⒈制作字詞卡片以及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師)
⒉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生)
⒊劃出表現企鵝動作的詞語,并且聯想自己心目中的企鵝。(學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⒉利用會意字象形字形聲字的構成方法,認識理解本課的17個生字,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會寫,其余的9個認識即可,認識一個新偏旁“月字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⒈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南極嗎?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雪的天地,那里就是南極。(教師展示南極圖片的課件)
⒉在這么寒冷的地方,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它們被稱為---南極的主人。(板書課題)
⒊引導質疑:南極的主人是誰?它們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被稱為南極的主人?
二、初讀課文
㈠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⒈首先自讀方框內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⒉然后標清楚自然段,知道有幾個段落。
⒊最后通讀全文,不添字,不漏字。
㈡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自讀情況
⒈教師拿出寫有詞語的一些卡片,先讓他們齊聲讀,再點名讓個別學生大聲讀出。
⒉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象課文展示的是怎樣一幅畫面?
⒊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言,通讀全文,讓學生知道了什么?
㈢教師引導學生識字
⒈出示生字“主、冰、因、胖”的卡片,組織學生開火車讀。再讀除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外其余的9個生字,認識即可。
⒉給四個生字找朋友組詞。
⒊認識新偏旁:月字旁。利用課件的形式使學生對新偏旁加深印象,進而認識與這個偏旁有關的更多的字。
⒋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討論該如何記住這些字。最后由教師關于識字做一些小結。
㈣教師指導學生寫字
⒈規范寫,教師在板上邊寫邊講書寫的注意點,要求同學認真看認真聽。
⒉讓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區域描紅,教師在班里隨意走動,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三、布置作業
多練習本課剛學的四個生字,熟讀課文,并預習剩下的四個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學習生字詞,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⒈復習上一節課學的生字,加深印象。
⒉正確朗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積累詞匯。
⒊學習剩下的四個生字“羽、交、耳、機”。
⒋通過教師范讀、看圖想象、師生討論等方法讀懂課文,了解企鵝名字的來歷,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繪企鵝的形態。
教學過程:
一、朗讀詞語,導入新課
⒈由教師出示一些詞語的卡片,讓學生齊聲朗讀。
⒉由教師點名,讓個別學生朗讀課文后面的讀一讀,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復習舊生字,學習新生字
⒈復習上一節課學的生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在課上要求要會寫的四個生字“主、冰、因、胖”,讓他們齊聲朗讀需要認識的9個生字。
⒉教師展示出余下四個生字“羽、交、耳、機”的卡片,組織學生開火車讀。
⒊同桌互相討論,給這四個字找朋友。
⒋規范書寫,由教師在板上邊寫邊講書寫得注意點,要求學生認真看認真記認真學。
⒌學生在書上描紅,教師不定時查看。
三、精讀課文
㈠聽讀課文,思考討論
⒈聽老師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邊聽邊思考:
⑴可愛的企鵝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是什么樣子的?
⑵人們為什么叫它們企鵝呢?
⒉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⒊學生自己再讀一遍課文的一二自然段,同桌互相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㈡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解決
⒈點名個別小組回答,共同分析。
⒉由教師點撥:
⑴南極到底有多冷呢?由教師展示關于南極的課件。
⑵企鵝最喜歡做出什么樣子呢?
⑶由教師舉例,讓學生理解“企望”的意思。
⑷讓學生齊聲朗讀一二自然段。
㈢以演促悟
⒈由教師展示出不同動作的企鵝的課件,讓學生自瀆課文第三段。
⒉同桌合作,一個來當解說員,表演企鵝的動作。
⒊由同學舉薦一個人來當眾表演,其他同學讀,這個同學做動作。
㈣自讀感悟
⒈提出問題:為什么說企鵝是南極的主人呢?
⒉交流回答,先由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再由教師稍加指導.
四、布置作業
⒈根據課文,畫一畫你心目中的企鵝。
⒉背誦課文里的四字詞語。
⒊做一個小解說員,和家里人講一講南極和它的主人。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片斷),從中領悟如何圍繞中心選材。
2、遷移運用《明天,我們畢業》表情達意的方法完成作業。
3、通過,激發學生對老師、同學或學校里其他人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借鑒例文和學過的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2、通過具體事例,表達對學校老師、同學或學校里其他人的真情實感。
課前準備
寫有討論題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習作7第一、二教時總第95、96教時
一、談話導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明天,我們畢業》這課文,作者通過對一幕幕往事的回憶,真切地表達了自己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眷戀之情。我們都被那純真的情感所打動,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往事的回憶。再過一個月,我們也即將畢業,也要告別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也一定有許多心里話要對老師和同學說。今天,我們就來寫一話別的。
板書課題:話別--寫給......
二、引導審題
1、看到文題,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話要對誰說。
2、把題目補充完整。
3、認真思考一下,你為什么要把心里話寫給這個人。
4、討論:這就是說文章要有個明確的中心。此外,要注意是“話別”,所以要表達出真情實感。
三、學習例文
1、怎樣把你的意思表達出來,又要有真情實感呢?我們光看文章的片斷,這是吳小亮寫給傳達室沈伯伯的,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寫的?
2、自讀例文,思考下列問題:
(1)例文主要寫了哪些事?
(2)從這幾件事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沈伯伯怎樣的感情?
(4)聯系例文和課文《明天,我們畢業》,思考:該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呢?
3、討論交流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板書:
表達真情實感具體事例典型場景
4、教師:例文抓住沈伯伯為“我”送作業、打掃校園、迎送同學等具體事例,生動表現了他工作認真、關愛同學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眷戀沈伯伯的真情實感。
四、指導選材
l、同學們己經想好了要寫給誰了,請大家再再回顧一下:在6年的學習生活中這個人給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有具體的事例嗎?你準備選擇哪些事例來表達你的感情?
2、同桌討論、交流。
3、指名說說你準備選擇哪些事例或場景來表達你對這個人的眷戀之情。
4、集體評議,教師點撥。
五、完成習作
1、學生,教師個別輔導。
2、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指導修改。
3、謄寫習作。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心的翅膀》選擇了一段沒有結局的童話故事作視點,對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進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視——同樣是續編一個童話故事,身為工程師的丈夫“想了好半天”竟“想不出來”,“我”的同事“想了想”后則以解答應用題的方式給出了令人“啞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級的孩子們“使我大喜過望”,續編出了精彩生動的故事,以至于讓人由衷地發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長了翅膀的,盡管稚嫩,但飛得很高,飛得很美。”
教學要求:
1. 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 聯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啞然失笑、大喜過望、絞盡腦汁、心急如焚”等詞語的意思。
4. 激發學生想象力,是他們在續編故事的過程中懂得珍視想象。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語言生動、想象力豐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課前準備:搜集有關想象力的故事及名人名言,感受想象力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激趣導入:
誰能講一講有關想象力發明的故事?可見想象多么的重要,想象就要給心插上翅膀,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我們一起走進《心的翅膀》,體會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深深的思考。
二、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音。
2.指讀課文,指導字音、字形。
躥的讀音、策與束區別.
3.理清層次,圍繞一個童話故事有那些人進行了想象?
三、復述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1.提示:面對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成人和孩子各是怎樣展開想象的?小組先說一說。
2.指名復述
3.談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豐富)
四、默讀課文,畫出你最有感受的詞句,寫一寫你的認識想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復述課文
二、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豐富這一觀點怎么體現的?結合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發表看法,和同學討論討論。
三、全班交流,重點研讀。
1.身為工程師的丈夫學識淵博,有智慧,竟:“撓了撓頭皮,很認真地說,不好回答”、“想了好半天,想不出來。”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他竟然苦思冥想不得答案。此刻的他完全沒有一點兒想象力,完全變成了一個知識的容器,一個不折不扣的.書呆子。豐富的知識不僅沒有提高他想象的能力,反而可能因為這些知識導致他的想象能力退化。我們相仿他起初并不是完全沒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味追逐知識,讓知識埋葬了自己的想象,讓想象的翅膀折在了知識的墳墓里。
2.我的同事:“狐貍只好……多干掉幾只雞”中不難看出,他想象的思路就是解決數學題的思路,他完全是按自己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式去想。他就像一只雞一樣在自己狹小的經驗世界里撲翅膀,永遠也不可能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
3.四年級的孩子們:最大的也不過十歲,但他們簡直令人“大喜過望”。那個胖胖的小男孩兒的想象——狐貍認為是太陽叫來了白天,狐貍決定像吃掉公雞一樣吃掉太陽,既符合寓言故事的特點,又為其他人打開了一個想象的突破口,這是多么珍貴呀!小女孩兒想象的狐貍“跨過小溪,穿過草地,沖進森林”去“追趕太陽”,最科由于疲勞過度而死去的情景是那么生動,仿佛她親眼所見一般!小眼鏡想象的狐貍“心急如焚,先東奔后西走,最后它憤然躍起,躥下了山崖”的故事情節不禁讓人感嘆于他心思的細膩,情感的豐富。那個靦腆的小女孩兒講述的狐貍“發現太陽在湖里洗澡”后,“左轉右彎地跳”,“彈灰塵”,“舔手掌”的那股高興勁兒,在“仔細打量水中的太陽”后,“對準太陽猛然沖去”的情節是多么豐富,多么精彩!他們沒有淵博的學識,沒有豐富的經驗,但他們擁有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純潔的心靈,美好的想象。正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孩子的心是長了翅膀的,盡管稚嫩,但飛得很高,飛得很美。”
四、激發情感,拓展想象
1.張開心的翅膀,你一定也能用這個故事的開頭編出一個精彩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想象一下如果人類沒有想象力,世界和生活會是什么樣?寫在小練筆上,準備舉辦“想象沙龍”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詩人思想感情。
2、學會朗讀古代詩歌,背誦這五首詩歌。
3、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二、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并試著體會詩中的意境。
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導入:
2、學習《回鄉偶書》:
(1)、了解作者及背景:賀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詞知名。進士,累遷太常博士。自號四明狂客。善草隸。天寶初,年八十六卒。還鄉里。此時已離家50多年,漫長的歲月,人事滄桑,詩人的內心深處勾起層層波瀾!在此情景下寫成此詩。原詩共兩首,此選的是第一首。
(2)、朗讀全詩:聽讀詩文,劃分節奏,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學生回答,總結規律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3)、學生按小組討論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創設的意境。意境:一伙兒童在村道上玩耍,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走來,便上前問訊:客人從什么地方來的,要到誰家去?本來,他是告老還鄉,故鄉有他的親戚朋友,有他青年時代的溫馨的回憶,可他離家時間太長了,家鄉的人對他很陌生,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兒童們不認識他,把他當作客人的問話,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輕時風流倜儻,文詞清華,走出故鄉,去追求功名事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歸來,已是白發老人,只是鄉音未改。這一偶然的生活場景,在詩人來說卻富有很深的生活內容,是生活變遷的必然,記下來便成了詩。一、二句寫實的手法寫感慨,詩人把“少小”和“老大”、“離家”和“回”、“無改”和“衰”這些有對立意義的詞組合起來,把幾十年的變遷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4)、探究詩中抒發的情感:表過了作者老來還鄉,感到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
(5)、朗誦并背誦這首詩。
3、學習《夜雨寄北》(1)、了解作者: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李商隱早年即以文才得牛黨令狐楚賞識,被引為幕府巡官,并經令狐楚之子舉薦,及進士第。后李黨王茂元鎮河陽,慕其才,辟為書記,以女妻之。他這一舉動被牛黨視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為相后,即使李義山屢屢致信剖析心跡,他也不予理置,李商隱因之始終過著極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滎陽,潦倒而終,成為牛黨爭的犧牲品。
其詩作內蘊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為其辭飾的用字瑰麗、筆法沉郁、色澤凄艷、情調迷離而魂迷目眩。但也會由于其詩作謎樣的語言而難求甚解。歷代詩評家對其大部詩作或以為情詩,或以為寓托之作。《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難解之詩。這首詩,有的選本也作《夜雨寄內》,是寫給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證出,此詩寫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寫給北方友人的。
(2)、朗讀這首詩。
(3)、學生探究詩歌的內容,先行討論,之后把記錄下來的難詞難句提出來。“君問”:您(致信)垂問,但“君”指何人,不知;“歸期”:歸家之期;“未有期”:沒有準信。
“巴山”:寓處;“夜雨”:最有利于表現羈旅之愁和不歸之苦的境域氛圍;“漲秋池”:綿密秋雨使池塘漲滿,交代時令。
“何當”:何時能夠;“共剪西窗燭”:承上文苦況憧憬未來歡愉。
“卻話巴山夜雨時”: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之資料。
說明:這是一首有多種理解的詩。
(4)、詩歌中抒發的情感:表過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之情。
(5)、背誦全詩。
4、作業:
課后練習題一
第二課時
1、學習《淮上與友人別》:
(1)、了解作者及背景:鄭谷,唐朝詩人。字守愚,今江西宜春人。本詩是詩人在揚州與友人分手時所作。本詩不是送別而是所握別。淮上是指揚州
(2)、朗讀這首詩。
(3)、學生討論疏通文意。體會詩中的意境。前兩句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滋味。大好的春天里卻要與友人分手,心中的離愁別緒與此形成鮮明的反差。這里雖只寫渡江人,但彼此羈旅飄泊,君愁我亦愁的內心波動,躍然紙上。這兩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結合。后兩句,在握別岸頭,已是愁緒萬千;到得離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濃,欲言又止。此時風笛奏起,笛聲載著愁情,訴說別離的時間到了,兩位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這是即景生情,頗具典型意義。
(4)、討論詩人抒發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5)、背誦全詩。
2、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了解作者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于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
(2)、朗讀這首詩。
(3)、探究詩歌的內容。首聯:前句寫送別地點,后句形容朋友去的地方不遠,五津風煙在望,暗示不必為此行悲傷,為下文鋪墊,奠定了抒情基調。頷聯:作者用彼此相同的處境來安慰朋友,既蘊含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出他的曠達爽朗的胸襟。頸聯:這是全詩的中心,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表現出的豪邁氣概躍然紙上,與前文一脈相承又有升華。尾聯: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感的吐露。豪放之情溢于言表。
(4)、討論詩歌中抒發的情感。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式了對友情的豁達態度。
(5)、背誦全詩。
4、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風贈》:
(1)、了解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詩人,不到二十歲就中進士,做過太子賓客等官。唐順宗永貞元年,王叔文聯合一批朝臣搞了一場政治革命,幾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其他人被貶官放逐,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貶到幾個地方去當刺馬、司馬等官。長達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冬,他奉召回朝,在揚州遇見白居易,白設宴招待他,并在宴上寫了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七律給他,他就作了這首詩回贈。
(2)、解題:
酬:答謝。
樂天:白居易的字。
見贈:相贈,贈我(詩作)
(3)、朗讀這首詩。
(4)、學生探究這首詩的內容、意境等。我被貶離開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種凄涼的地方生活了23年。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我回到故鄉,恍如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沉船的旁邊千帆競發,枯樹的前頭萬木逢春。今天聽了你吟誦這首詩,暫且憑著杯中的美酒振奮精神。
(5)、體會本詩抒發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進取精神。
5、背誦全詩。
6、作業:課后練習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語文寫作教案11-03
語文草原教案11-30
語文《氓》教案11-13
語文母雞教案07-20
語文《畫》教案07-21
【推薦】語文的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