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
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試著猜一猜。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西游記》片頭曲《云宮迅音》)
聽到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記)說起西游記,我們都知道《西游記》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孫悟空本領高強,大家對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孫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他又是如何成為猴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猴王出世》。(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為文章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個跳入瀑布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眾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3.再次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第一部分。
(1)說一說,石猴是怎么來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卵,因見風,化作了一個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樣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幾筆就勾勒出一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喜好交友而又頑皮可愛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搖身一變,成了猴王,發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發現一個瀑布。)和石猴成為猴王有什么關系?(有猴子說誰能進去找到源頭且不傷身體,就拜誰為王),聽到這句話,石猴的表現如何?(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爭強好勝)。
3.說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發生了什么?齊讀相關片段,找出問題答案。
(1)發現了這樣一個好地方,石猴很高興(喜不自勝),連忙出來告訴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帶進了水簾洞。
(2)群猴進洞,發現了此等好地方,都興奮得不得了。這時,石猴提醒群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無違,稱其“千歲大王”。從中可以看出石猴(聰明、機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計謀,是天生做首領、頭目的材料)。
現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為美猴王的了嗎?(發現洞天—敢于挑戰—被拜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方法,把猴王寫得非常生動。
小結:正是因為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個性鮮明、形象飽滿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恰當運用這樣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從課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敏、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石猴!段饔斡洝肥俏覈糯拇竺,從19世紀開始,《西游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等十幾種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能讀一讀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經典魅力。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
敢作敢為
教學反思
教學時,以各種形式的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然后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討論探究;接著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遺憾的是沒有為學生拓展《西游記》中的其他內容。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失重、心馳神往、廣袤無垠、嶙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登上月球,現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敘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課文的情況。
2.詞語的讀音和寫法指導。
三、自由讀文,理清記敘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思考:登月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2.指名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3.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
。1)飛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共同探究,深入體會。
。1)宇航員從月球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經歷76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的描述,用數字說明,敘述中有議論。
3.拓展延伸,聯想和想象。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教學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紀實報道,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航天知識方面的文章。和學習第十課一樣,首先是小組自學完成讀課文、讀準字音、寫書生字詞以及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等問題。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來的展示學習中,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每組請一個學生分段讀完課文,再進行聽寫——上黑板聽寫,錯了一個以上就不給本組加分。
接著就是請人講課文主要內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脈絡;然后是說最令自己興奮的那一段。先讀,再說理由。最后是理解難句子:“對于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于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飛躍!弊杂砂l言,如果哪一組的同學說的最接近就給那一組加分。所以有幾個學生發言了。最后,我根據大家的發言進行了小結,拿出了較通順的句子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時一樣小,但這標志著人類的航天事業以向前邁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彼,在議論的基礎上,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大家動了腦筋后獲得的結論,盡管他們的語言還很零碎。小組學習真的是高效課堂的陣地呀。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學習課文中灰椋鳥歸林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感情。
3、憑借文中語言材料,激起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讀通讀懂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后情景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灰椋鳥》這課文。
2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
3是呀,周圍靜得出奇,灰椋鳥歸林了。請齊讀第三自然段。
4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呢?(灰椋鳥怎么歸林的?)
5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
二學習第四節。
1請同學們速讀第四節,邊讀邊思考:灰椋鳥怎么歸林的?
2交流。
3請同學們也來說一說。出示填空(用簡要的語言):
灰椋鳥歸林了。一開始,_______________,沒有幾分鐘,_____________。先回來的鳥______________,后到的鳥_______________。
4第四節就是講了灰椋鳥歸林的這幾個場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第四節,看看哪些句子所描寫的場面給你的感受最深刻?邊讀邊想象畫面。
5交流:出示
△“沒有幾分鐘,……從頭頂飛過!
。1)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a“排空而至”: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排空而至”的意思?齊讀詞語。
板書:排空而至
B“浩浩蕩蕩”:你看到過什么情景可用“浩浩蕩蕩”來形容一下?(水、浪、軍隊)那情景怎樣?(氣勢大、壯觀)
這浩浩蕩蕩的灰椋鳥飛過來是一幅什么情景?
讀詞。
。2)這景象太壯觀了!老師非常想讀這段文字,請你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場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師范讀后,指名說。
。3)想不想欣賞一下這么有氣勢的場面?課件畫面。
師配音:列隊……數百米長……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結束)這就叫-----“排空而至”!
。4)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讓我們把這種壯觀的景象放聲朗讀出來吧!齊讀這段話。
還有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很深?
△“先回來的鳥……匯合。”
。1)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2)鳥兒在林中鳴叫,叫聲像什么?
A“好像…傾訴”什么叫“傾訴”?它們在傾訴什么?(見聞、收獲)
B“又像…呼喚”呼喚誰呢?為什么呼喚?
C“應和”誰在應和?
(3)女生讀句子。
。4)如果你就是這些灰椋鳥中的一員,你會和同伴傾訴什么?怎么呼喚?怎么應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它們的叫聲,邊聽邊想象。
。5)請同桌互相練習一下。指名講。
。6)它們的叫聲太豐富了,讓我們讀好這個句子。
還有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很深?
△“一開始,……投入刺槐林。”
。1)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一小群一小群”“盤旋”“陸續”
。2)這景象雖沒有大部隊的壯觀,但也夠吸引人的,請齊讀。
6:剛才我們跟隨作者看到,僅僅幾分鐘,灰椋鳥歸入了刺槐林,是那么壯觀,它們悅耳的叫聲又讓人感到那么愉快而又親切。這是一幅多么優美的畫面,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學生起名,評一評,挑選一個,
板書:歸林圖
7讓我們把這幅“歸林圖”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三學習第五節。
1過渡: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時林中的灰椋鳥在干什么呢?
2請你(出示)自讀第五節,
①找出你最喜歡哪些寫鳥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邊讀邊想像。
②為什么喜歡?在句子旁邊簡要寫出原因。
3交流。
△“看,這幾只剛剛……翩翩起舞哇!”
。1)指名讀句交流,為什么喜歡?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a活潑好動:(哪里體會到的?)點擊:剛剛落在……又馬上飛起。
指名讀出它們的活潑。
B美麗:(哪里體會到的?)(為什么成金紅色的了?)
點擊:“盛裝”什么時候穿的?那一定很美麗。
“像…少女…”比喻、擬人,
把它讀得美些,指名讀,齊讀。
。2)這景象太美了,你能讀好嗎?指名讀。
△“樹林內外……天然的俱樂部!
。1)指名讀句交流,為什么喜歡?(寫出了熱鬧場面)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誰能把這些詞讀得熱熱鬧鬧?
板書:百鳥爭鳴
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2)這么熱鬧的聲音,(引讀并點擊)似-------,如---------,
a似飛瀑落入深澗:“飛瀑落入深澗”是怎樣的景象?(嘩嘩嘩、直瀉而下、雄偉壯觀)說明鳥叫聲-------?
B如驚濤拍打岸灘:“驚濤拍打岸灘”的景象哪兒見過?(嘩啦嘩啦、洶涌澎湃)說明鳥叫聲-------?
(3)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熱鬧的鳥叫聲。播放鳥叫聲。感覺怎樣?
。4)這真是一幅多么熱鬧的百鳥爭鳴圖啊!讓我們也讀得熱鬧些。齊讀。
4我們把兩段話聯系起來,你能說說為什么說樹林成了天然的俱樂部?(出示兩段話)
5是啊,鳥兒們在這兒多快活!讀到這兒,我不禁要問,它們怎么會如此熱鬧?引讀: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還是在……?我被這喧鬧的……竟情不自禁地……。
6請再讀末句:“我被這喧鬧的……竟情不自禁地……!
你會歡呼什么?
7:這真是鳥的`天堂!鳥的樂園!這么一幅喧鬧而熱烈的圖畫,我們又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板:鬧林圖
四學習第6節,。
1今天,我們欣賞到了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我非常想說(出示):“鳥是人類的……場面呢?”
2你能將最后一句反問句改成帶句號的句子嗎?兩種句式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4齊讀句子。
5:這是作者對林場工人的感謝,也是因人們植樹造林、保護鳥類而感到無比欣慰。知道作者是誰?(出示簡介)
徐秀娟正是有著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她在自然保護區工作期間,不顧自然環境惡劣,在一片夜色籠罩的茫茫灘涂上,為了尋找一只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的生命。為了歌頌、懷念徐秀娟的事跡,藝術家創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欣賞)
讓我們永遠記住徐秀娟的這句話(學生齊,有感情的朗讀):“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五課外:
讓我們一起來愛鳥吧。課后請同學們繼續閱讀有關描寫鳥兒的精彩片斷,并想象其場面。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感悟個性鮮明的語言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3、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學會閱讀名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個別詞語與現代詞語的區別,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相信大家都看過《西游記》,有的同學還看過好幾遍。它講的是什么?都有哪些人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
2、談談你對孫天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齊天大圣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課文。(板書:齊天大圣)
二、師介紹《西游記》。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自瀆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交流自學情況。
1、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與大家一起交流。
注意:(1)生字御、陛、(哪)、吒、(挑)、霄、盔、遣、旨的讀音及生字的結構
。2)詞語:
調派、夸口、氣勢洶洶、派遣、神通廣大
五、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讀文,給課文加小標題,理清課文脈絡,全班討論,選出最佳小標題。
。1)、反下天庭,討伐悟空。
。2)、打敗巨靈神,大戰哪吒。
。3)、玉帝害怕,封為齊天大圣
六、指名讀文,分角色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七、默讀,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打敗哪吒三太子的?
八、小結:
從孫悟空反下天庭,打敗巨靈神、哪吒,最后,玉帝被迫封他為齊天大圣。可以看出孫悟空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九、課后作業:
搜集《西游記》中故事,準備召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孫悟空反下天庭,打敗天兵天將,玉帝無奈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
1、自瀆課文,你喜歡哪些詞語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有感情的讀出來。
2、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1)眾猴向孫悟空報告,一開口就是:禍事來了!禍事來了!
。2)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黃金甲
(3)巨靈神垂頭喪氣
(4)哪吒三太子兵器變作千千萬萬
。5)李天王大驚失色
3、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體現出主要人物怎樣的特點?總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作者構思奇妙,生動地展示了他們打斗的每個場面。展開你的現象,如果你來寫,你會怎樣展示這場打斗?
4、概括讀書的過程,總結讀書方法。
《齊天大圣》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會義10個生字(包括2個多音字),會寫8個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感情個性鮮明的語言描寫,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3.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
4.體會作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孫悟空戰勝天兵天將被封為齊天大圣的經歷,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學會閱讀名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本文有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要先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的材料,視頻材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
《西游記》主題曲、小黑板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電視劇《西游記》主題曲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著這熟悉的歌曲,看著這精彩的畫面,我們都知道這是哪一部電視劇的內容?我們都看過《西游記》是嗎?它講的是什么?都有哪些人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齊天大圣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課文,了解孫悟空成為齊天大圣的經過。(板書課題:齊天大圣)
2.《西游記》,中國古典神話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段饔斡洝分饕鑼懙氖菍O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全書共一百回,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幾百年來,西游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連環畫,版本繁多。
3.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打清文安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ㄖ饕鉀Q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偕
本課要求學生會認御、陛、(哪)、吒、擒、(挑)、霄、盔、遣、旨,注意這些字的讀音,特別是盔、挑、遣。
本課要求會寫8個生字。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字的結構,左右結構的要注意左右占位,上下結構的要求書定緊湊一些。
②詞語
調派、擒拿、夸口、垂頭喪氣、氣勢洶洶、派遣、神通廣大、蟠桃
5.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給課文加小標題,理清課文脈絡。全班討論,共同篩選出最佳小標題。
參考小標題:(1)反下天庭,討伐悟空
。2)打敗巨靈神,大戰哪吒
。3)玉帝害怕,封為齊天大圣
6.(1)說說下面哪些詞用得好。
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黃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帶領猴兵猴將沖出門外,擺開了陣勢。
這場惡戰真是地動山搖。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變作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打來密如雨點,打去疾似流星。兩人在半空中混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2)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課文,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7.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打敗哪吒三太子的?
8.小結,從孫悟空反下天庭,打敗巨靈神、哪吒,最后逼迫玉帝封為齊天大圣可以看出孫悟空具有怎樣的一個性格特點?
9.課后作業:閱讀《西游記》,搜集《西游記》中故事,特別是有關孫悟空的故事,準備召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板書計劃:
齊天大圣
。1)反下天庭,討伐悟空。
(2)打敗巨靈神,大戰哪吒。
。3)玉帝害怕,封為齊天大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感悟個性鮮明的語言描寫,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教學重點:
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西游記》中與課文有關的視頻片斷。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對本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孫悟空反下天庭,又打敗了天兵天將,天庭震驚,玉帝無奈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節課。
2.明確教學目標。
。1)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感悟個性鮮明的語言描寫,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2)掌握讀書的方法,特別是閱讀名著的方法,展開想象和創造的翅膀。
3.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詞句?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地讀出來。
4.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1)眾猴向孫悟空報告,一開口就是:禍事來了!禍事來了!(對話很傳神,顯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孫悟空則回答說:把我的披甲拿來!(話語簡短有力,毫無懼色,顯得胸有成竹。)
(2)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黃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帶領猴兵猴將沖出門外,擺開了陣勢。
(孫悟空鎮定、從容應對,且威風凜凜,體現了孫悟空的特點。)
(3)巨靈神垂頭喪氣。
(讀出巨靈神打了敗仗情緒低落、懊喪的樣子。)
。4)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變作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打來密如雨點,打去疾似流星。
(兩人交戰的場面,說明兩人交戰非常激烈。)
(5)李天王大驚失色。
(哪吒被打敗后,李天王沒想到,非常害怕,以至于臉色都變了。)
5.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體現出主要人物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作者構思很奇妙,生動展示了他們打斗的每個場面,展開你的想象,如果你來寫,你會怎樣展示這場打斗?
6.看《西游記》片斷,進一步感受人物特點。
7.概括讀書的過程,總結讀書的方法。
8.你知道了《西游記》這本書的哪些知識?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哪些?你還想知道哪些?
板書計劃:
齊天大圣
敢作敢為、勇敢、神通廣大
。▊性化的動作、語言描寫)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2.通過多元朗讀,體會作者怎樣逐步理解父母的兩種不同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3.通過朗讀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流暢性。
重難點
認識兩種不同方式的聯系,體會兩種不同中飽含的愛。
樂學善思辦法
課本劇表演(三名學生,表演我、媽媽、爸爸)
教學流程
1.導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有兩股“風”在影響著我們,一股是媽媽的“順風”,一股是爸爸的“逆風”。其實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都飽含著父母深沉的愛。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美極了與糟透了》一起感受作者是怎樣小心地把握父母這兩股不同的風呢?板題:10美極了與糟透了
2.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讀順,并找與“美極了”與“糟透了”這兩個詞組的句子,畫上橫線。
3.指名朗讀課文,結合這兩個詞,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指名歸納主要內容。
5.組內互讀,從文中找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后來對作者有著怎樣影響的有關語句,相互交流。
6.指導朗讀:重點指導感情朗讀對作者影響的句子,加深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7.有感情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聯系上下文或小組內討論解決。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生本節課的收獲。
個性化設計,小組討論交流,通過課文,你是怎樣理解爸爸媽媽對巴德的的?
板書:10“美極了”與“糟透了”
母親父親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6
一、課前導人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一次辯論會。辯論的觀點是"福勒放棄射門,到底應不應該擴正方的觀點是應該的,反方的觀點是不應該的。不知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有沒有信心辯倒對方。
生(充滿信心):有。
師:好,先請雙方各派一名代表,陳述福己的觀點。
二、教學過程
正方:我們認為福勒放棄射門是應該的,請看課文最后一段話:"這是一種保持足球運動團結的舉動,在這場如此重要的比賽中,你表現出來的風范,將成為所有運動員的學習的榜樣。"連秘書長都稱贊福勒的做法是對的,對方還能反駁嗎?
反方:我方觀點認為福勒放棄射門是不對的。對方知道全世界人們最關注的體育項目是什么嗎?是足球。足球的球迷有幾億人,連法國總統密特朗,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都是球迷呢!請看文章第一自然段:"每一位足球隊員,都會竭盡全力去沖擊對方球「],捕捉機會,創造精妙絕倫的體育經典。射門進球對球員來說是一種激昂雄渾的體驗,對球迷來說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面對如此好的進門機會,怎么可以放棄呢!
師:雙方都以充分的理由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下面請雙方辯手交流片刻,推選代表繼續論述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觀點。
(雙方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一邊說,一邊記錄。約10分鐘。)
師:我們進行下輪辯論,請繼續。
正方:反方同學請注意,課文第三自然段講道:"西曼十分清楚,這一撲將有極大的危險,只撲住足球,而不接觸福勒身體的可能微乎其微,一旦撲到對方身上,自己必然受傷,還可能被罰點球。"也就是說福勒是為了避免西曼受傷,才放棄輝煌的榮耀,并不·是福勒不想進球。
正方:我再補充一點,福勒這樣做體現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正如書上寫的"是一種人性美的表現,是福勒高尚品德的表現"。
反方:對方辯手請注意,課文已向我們講述了這場比賽的重要性,"此場勝者將暫居聯賽積分的第二名,有望在后面兒輪比賽中爭奪冠軍。敗者將與冠軍無緣。"成敗在此一舉,這真是"一腳定江山"呀!20xx年,我們國家的足球隊終于出線了,這是我們中國人40多年的期盼。對方想一想,如果在關鍵時刻,我們失誤一個球,而與世界杯無緣,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呀!福勒失去這個球,恐怕要令他的球迷唾罵、傷心。福勒不代表他個人,他代表的是國家。國家的責任重于泰山。
反方:我也補充一點,"球場如戰場","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這是競賽規則。誰違背,誰就要淘汰出局。
正方:剛才反方有一點說得很好,福勒不僅僅代表的是他個人,他還代表國家,雖然利物浦隊與阿森納隊都同屬一個國家英國,但是,"團結"就是"力量",一女團結的球隊,一支有謙讓精神的團隊,還有什么不能戰勝的呢?
師:雙方的辯論都非常精彩,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然利物浦隊最終還是贏了,請雙萬辯手評論一下,贏得如何?
正方:贏得很光彩,·既有拼搏精神,又有謙讓精神,是實力與人格的結合。
反方:贏得很公平,西曼大概也沒想到福勒有如此胸襟,所以亂了手腳,險中取勝,真是"好人有好報"。
師:雙方各用一句話來評論一下福勒這個人!
正方:我方想對福勒說:好樣的',福勒,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你不擇手段,為達到取勝目的,不顧一切,我們只會說:小人。而你不是。
反方:不管怎樣,你贏了,關鍵時刻,你是個男子漢,我們服了。
師:雙方言辭犀利,都很有辯論性,相信在。坐的同學,不久也可以參加"全國大學生專題辯論會",老師都不得不佩服,這次活動,雙方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如果雙方還有觀點未闡述,我們再找機會,老師愿做你們忠實的聽眾。
師:福勒在關鍵時刻,放棄了輝煌的榮耀,卻讓我們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一個大明星都能有這種豁達的胸襟,我們小學生該如何做?你們不想說出來嗎?別猶豫了,快快拿出紙和筆,一吐為快吧!
學生動筆(略)。
咱評):傲棄射門》是一篇新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辯論的形式,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臂刀建設開放而有活刀的課文課程,營造競爭型的學習環境!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合作是基石出,在合作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一反傳統的"一灌到底,一問到底,一練到底"的做法,教師從包辦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以學定教,學生不再感到發言是一種痛苦,而是讓他們用自己智慧的語言、充分的論據去駁倒對方,去感受語言的魁刀,去品味成功的喜悅。在整堂課申,教師偽話語不多,但卻巧妙地把雙方聯系起來,讓學生得到口語的鍛煉、思維的鍛煉,合作意識的加強、團隊精神的協作,這一點也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我認為,這堂課真正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日標,真正做到"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著實過了一把當主人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寫了四合院和樓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鄰里的關西密切,樓房住宅鄰里關系疏遠。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那份溫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地方法。
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的留戀。
教法:
講授法
教具:
多媒體
學情分析:
學生對四合院比較陌生
教程:
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1.自主閱讀
2.自讀想象
3.體驗情感
二、閱讀指導
1.學生自由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找畫詞語,把課文讀書讀流利。
2.抓住重點段,學生自讀體會
。1)自讀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為什么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深刻,那樣神奇迷人。
。2)學生討論交流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的事例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體會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討論: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語文實踐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點的建筑
四、作業:自選
板書:
院子
四合院里鄰里關系密切
院子 回憶四合院里的快樂、和睦、甜蜜
離開四合院、懷念四合院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8
結構分析
本文結構比較特殊。先用一個自然段作導語,由3個故事構成了文章的主體,每個故事各立標題。從大的結構看,應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帥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這是本文的“導語”。
第二部分(3個小故事),寫徐向前元帥保持樸實無華的3個小故事。這是本文的“主體”。
第一個故事,“一塊地毯”。寫徐向前讓秘書把自己家里配發的地毯送到三座門招待所,表現徐向前元帥不講求待遇,處處想著國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優秀品質。
第二個故事,“看門老人”。寫一個干部帶妻子來訪,把徐向前元帥誤作看門老人,表現徐向前元帥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優秀作風。
第三個故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寫徐向前元帥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現徐向前元帥不搞特殊化、嚴于律己的優秀品質。
語意理解
“徐向前元帥革命一生,功高蓋世,但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辦公室墻上,他親筆書寫的‘人民的公仆’5個大字的橫幅,就是他一生品質的寫照。”
這兩句新聞導語性質開篇的話,概括了徐向前元帥一生的業績與優秀的品質。第1句是一個轉折復句,先概述“功高蓋世”,再一轉筆鋒,贊揚他“樸實無華”的本色!肮Ω呱w世”,盛贊功勞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認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產生驕傲自大情緒。“樸實無華”,樸素踏實而無華麗的炫耀。“本色”,物體原來的顏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質。第2句是個單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為座右銘,并身體力行,最終成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肮汀,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橫幅”,橫的字畫、標語。徐向前自書橫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來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堅持為人民服務!叭嗣竦墓汀笔切煜蚯啊耙簧焚|的寫照”,是說“人民的公仆”正描繪出徐向前的言行與品質,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買塊新地毯要花好多錢呢。”“現在國家還很窮,每元錢都應該用到建設上!”
這是徐向前教育、動員秘書把地毯交給三座門招待所的兩句話,是徐向前見到家中鋪上地毯后“不高興”的原因。第1句說明買地毯很貴,買地毯要花許多錢,因而不該買地毯鋪。第2句進一步指出國家窮,要節約開支,把有限的錢用在國家建設上。這是講要處理好國家和個人的關系,把國家建設放在第一位。這是《一塊地毯》這個故事的關鍵句,表現徐向前元帥不追求物質享受,時刻關心國家利益的.品質。這是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夢也沒想到元帥會是這樣,比普通人還普通呢!”
這是新娘子自言自語的話,也是她內心活動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帥的形象:很威風,車馬盈門,衛兵不少。這是她按過去元帥的形象猜想出來的。一是盛氣凌人(很威風),二是賓客及辦事人員繁多(車馬盈門),三是戒備森嚴(衛兵不少)。正因為如此才產生了兩次錯誤判斷,誤以為徐向前是“看門老人”。當她確認這個布衣老人正是元帥后,才會驚詫不已!氨绕胀ㄈ诉普通”是不正常的,這種感慨是對徐向前的頌揚,這句話是“看門老人”這個故事的關鍵句,表現徐向前元帥生活儉樸,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質。這是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徐帥常常告誡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媽去‘鋪路’!
這兩句話是講徐向前元帥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這是一個科學的教育方法。徐帥反對為子女“鋪路”的做法,他主張“路是自己走出來”,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開創自己的事業。這兩句是并列關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為強化肯定。這兩句話是“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這個故事的關鍵句,表現徐向前嚴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僅自身“樸實無華”,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讓“樸實無華”的好品質代代相傳。這是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本色的第三方面。
寫作特點
1.文風樸實無華。
文章是用樸實無華的風格寫“樸實無華”的徐向前元帥的。本文思路樸實。一開頭就開門見山直點主題,接下去寫3個小故事印證主題,使人信服,敬服。其次,語言樸實。全文平白如話,很像一個普通百姓在娓娓講述心目中崇敬的老元帥。無華詞,無贅句,也不夸張、形容,很少修飾。因此,讀者讀起文章來毫不費解。
2.構思有創意。
文章雖平白易懂,但也不失藝術化的記敘。比如,文題用的是一個老詞去表現當代英雄,這是藝術的“老詞新用”。結構新穎,簡短開場白后,并列寫3個小故事,成為開場白觀點的例證,大有“君若不信,有事為證”之意。3個小故事,都擬了小標題,標題短小精悍,都是故事內容的濃縮,第3個小故事還以主人公的名言為標題,更為醒目、深刻。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徐向前元帥儉樸、自律、甘為人民公仆的優秀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敘述課文中這幾個小故事。
3.認識3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三個小標題的含義,理解本課是怎樣通過三個具體事例來突出本文中心的。
2.從徐向前元帥的言行中體會其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1.讀書指導。
(1)板書課題,明確題意。
、侔鍟n題。
②齊讀課題后,引導學生們說說在字面上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意思?梢栽趯W生回答后,教師對文中的人物做必要的介紹,然后讓學生真正弄清“布衣元帥”的含義,從題目的分析加深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2)初讀正音,讀通課文。
、賹W生自由讀課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小聲讀,還可以默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②指名讀課文,再次正音。
(3)提出質疑,討論交流。
①質疑:指導學生帶著疑問再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在讀文前考慮一下這篇課文在記敘的形式上與我們平時所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主要讓學生談出本課是在本文的大標題下又立三個小標題,講述了三件事情來說明一個中心的結構)或者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初讀課文,用多種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畫出疑難的句子。可以通過小組內討論解決,也可以提出來大家解答。
、诤献鹘涣鳎涸趯W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
A.文中的三件事,每件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概括地說一說。
B.為什么把徐向前元帥稱為布衣元帥,課文中的哪件事給你的印象最深。進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中心。
C.課文用了三個小標題寫了三件事,要讓學生仔細體會三個小標題各有什么含義,體現了徐元帥的什么品質。
以上三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要給四人學習小組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討論研究;然后每個小組找代表同學來回答問題,在全班交流。
(4)指導朗讀。
對于心理活動的描寫和人物的對話,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如“一塊地毯”這個故事中,秘書前后的心理變化描寫,先是“心想:一個元帥家里鋪塊地毯,誰也不會說過分”;然后又寫了“秘書很不情愿。他想:一個高級干部招待所,也不缺這塊地毯呀!”最后寫“秘書感動得說不出話,當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門招待所!痹诶首x訓練中要抓住秘書感情的變化。同時對徐向前與秘書的對話,也應該加強朗讀指導。又如在“看門老人”這個故事中,則應抓住新娘前后不同的想法與感受進行朗讀指導。在“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這段中重點抓住人物的對話進行朗讀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示范作用,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在評價時,既要鼓勵學生指出優點,又要提出不足,在師生共同評價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積累內化。
⑴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⑵完成文后練習。
、撬鸭、積累體現老一輩革命家艱苦樸素精神的資料,全班交流。
3.認字寫字。
(1)認讀生字。
、僭僮x課文,找出課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鞏固識字。
②可以讓學生們討論后讓學生自由舉手,喜歡教哪個字就教哪個字。
③“開火車”認讀生字。
(2)學寫生字。
本課中的“帥、徐、婚、漆、祥”等字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跋椤钡钠允恰办辍辈皇恰榜隆薄
在書寫“剝”這個字時要注意左寬右窄,并且這個字的左半部不要寫成“錄”而是“錄”的變形。
寫“革”這個字時不要將上半部寫成“艸”。
4.練習。
收集徐向前元帥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漿、傅”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等15個字,會寫“粉刷、師傅”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3.結合課文描寫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語句,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音樂導入:“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2.在我們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個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馮驥才先生筆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樣的形象呢?與我們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白漿(jiāng)、師傅(fu)、包袱(fu)、蘸(zhàn)、發怔(zhèng)。
3.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袱、餡、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結構,是“衤”,不要寫成“礻”。“餡”右下是“臼”,中間兩橫不相連,“傻”右上是“囟”,不要寫成“白”。)
4.作者作品介紹。
馮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是當代著名作家和民間文藝家,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獲得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散文(集)獎。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煙斗》等。他的作品選取素材的角度新穎,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底蘊,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全書由18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于長期流傳于天津的民間傳說。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1)刷子李是一個技藝高超的人。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2)刷子李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刷漿時,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3)刷子李是一個心思細密的人。在刷漿時,不僅能圓滿完成工作,還能細心觀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變化。
2.刷子李有什么絕活?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刷子李的絕活是刷墻!八{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3.課文是怎樣表現他這一絕活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用“( )”勾畫,分組進行討論。
(1)請一個小組的成員分別展示出他們的答案。
(2)請其他小組成員補充或點評。
(3)師點評。
(4)將所有相關的句子分類別出示,讓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然后讓學生總結作者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體現刷子李的絕活的。
點撥要點:刷墻的衣服、刷墻的動作、刷墻的規矩、刷完墻的效果。
刷墻的衣服:
①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诠灰簧砗谝潞谘,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③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
刷墻的動作: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刷墻的規矩:
、僦灰砩嫌邪c,白刷不要錢;
②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勖克⑼暌幻鎵,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刷完墻的效果:
、偎⒆觿澾^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谂九韭暲,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跟刷子李一樣立下規矩,重質,不求速度,慢慢地刷;還是會選擇跟其他粉刷匠一樣,重量,求速度呢?
(引導學生積極自由地回答,兩者都正確,加以引導應重質量,在當今社會時間也很重要。)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藝的高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刷子李技藝的高超。本文是從哪些方面描繪出刷子李技藝的高超的呢?接下來,我們將一起來學習探討。
思考問題:本文描寫人物的方法與《描寫人物一組》有何異同?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語段賞析:畫出第5自然段中描寫刷子李的語句,小組交流匯報。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這段話寫得非常生動。第一句寫師傅刷墻的動作;第二句寫師傅刷墻的效果。為了說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刷墻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對于刷子李來說卻是一件(快樂、輕松、簡單)的事?梢娝⒆永(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技藝高超)。
(1)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2)點評學生的答案。
師:我們通過完成第5自然段的閱讀,了解到刷子李確實技藝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關心的是什么呢?
生: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
2.找出描寫曹小三的語句,小組交流匯報。
(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寫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橫線),其中描寫曹小三心理活動的句子請重點勾畫(可以加上波浪線)。
(2)學生先獨自閱讀,再在小組交流,然后小組匯報。
(3)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①每一面墻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
、诋斔⒆永钏⑼曜詈笠幻鎵ψ聛恚苄∪o他點煙時,竟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師傅露餡兒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
、壅f著,刷子李手指捏著褲子輕輕往上一提,那白點即刻沒了,再一松手,白點又出現,奇了!他湊上臉用神再瞧,那白點原來是一個小洞!
(“居然”“竟然”“奇了”這三個詞都表現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動。)
(4)你能簡單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變化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小結曹小三心理變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轟然倒去→發怔發傻)
3.了解課文的寫作方法。
(1)曹小三這一天跟著師傅所見所聞和傳說有出入嗎?
生齊讀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這樣的規矩,說明什么?
(自信,藝高人膽大)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藝是怎樣來的?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能找到嗎?
出示:好好學本事吧!能將“好好”換個詞來表示嗎?(認真、刻苦、老實、乖乖等)
(3)描寫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對曹小三的描寫是側面描寫,能夠襯托出刷子李技藝的高超。(烘托或襯托)
4.課件出示:曹小三學徒的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刷子李的特點:技藝高超。
2.課文是怎樣寫出刷子李技藝的高超的?(正面描寫:動作描寫。側面描寫:刷墻的規矩、刷完墻的效果)
3.曹小三的心理變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轟然倒去→發怔發傻),還有四個“然”相對應,是哪四個詞?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這四個詞寫一段話。
4.點明應重視真才實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學習與生活,好好學本事的道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由《刷子李》激發學生對原著的興趣。對刷子李的形象抱著好奇的心,如條件允許,還可以介紹《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張等。
2.本課著重講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表現出刷子李技藝的高超,對修辭手法的分析較少,教師在課堂上可引導學生發言并簡要分析。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體會“蒙漢情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第1、2自然段。
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地圖,簡介內蒙。師: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的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景美,蒙族牧民更美……
2.欣賞音畫,走近草原。播放多媒體音畫《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說說草原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導入新課,齊讀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跟隨著我國現代作家老舍先生,走進內蒙古,走進——(生齊讀)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
點評
從“地圖”到“音畫”再到“課文”,逐步縮短“草原”和學生之間的時空距離,并為整篇課文的閱讀營造出“美”的氛圍!睹利惖牟菰业募摇分袃灻赖牟菰L光畫面,為后面學生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在腦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經歷”的支撐。
二、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迂回、玻璃、襟飄帶舞、彩虹、馬蹄、羞澀
2.自由交流預習中理解的新詞。
重點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說說每段大意。
讀中正音,讀后交流每節的大意,點出五幅畫面:草原景色——遠道歡迎——相見握手——盛情款待——斜陽話別。
4.用最簡練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
我們訪問內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歡迎。
板書:景、人。
點評
初讀課文環節,首先重基礎,一是,關注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讀準字音,了解詞義;二是,關注課文的朗讀情況,做到書不讀通,不開講。其次重整體,一是,把每一個自然段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讀懂大意,形成畫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個更大的整體,將五幅畫面疊加,讀懂全文大意,最后濃縮為兩個字——“景”、“人”,為接下來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留下伏筆。
三、感悟“景色美”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
師:誰愿意為我們做導游,帶著我們走進草原,來欣賞草原的景色?
2.自讀自悟,圈點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點,你最喜歡哪里?
3.師生互動對話。
(1)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
品味“那么……那么……”。
。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降鼐G,小丘綠,羊群白。
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無邊的綠毯”、“小丘——中國畫”、“翠色欲流——流入云際”。
板書:景色美。
4.自讀自悟,圈點批注:用“——”畫出此時作者的感受,并與自己的感受聯系起來體會。
5.師生互動對話。
。1)為什么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
。2)從“驚嘆”、“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駿馬、大牛在回味著什么?除了駿馬、大牛在回味,還有誰在回味呢?(作者、讀者,包括課堂中的你我他)
板書:愉快驚嘆。
6.配樂朗讀,閉目想象。
師:讓我們在優美的草原牧歌中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7.反復朗讀,熟讀成誦。
背誦提示,點明寫法:(天)空氣——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這種境界——在這境界里——。
8.小結過渡:跟隨著作者的筆觸,我們仿佛置身在美似畫卷的草原之中,陶醉在天空的清鮮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驚嘆呢?接下來,還有更加迷人的畫卷在等著我們欣賞呢。誰來往下讀。
9.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
10.自讀自悟,圈點批注:從這一部分中,你讀出了草原的景色還有哪些特點?
11.師生互動對話。
。1)遼闊: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2)靜寂: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師:草原的遼闊與靜寂,愈顯出草原景色的美不勝收。
1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點評
“景色美”這一部分內容的閱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上述教學設計,凸顯閱讀對話教學理念。首先,圍繞文本解讀核心,精心預設對話話題——“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這個話題解讀的.容量大,涵蓋了課文第1、2自然段中的主要內容。話題解讀的個性化,可以兼顧到不同學生的解讀空間。其次,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對話教學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潛心會文、自主對話,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圈點批注。第二層次是師生交流、互動對話,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品詞析句。第三層次是熟讀成誦、內化積淀,引導學生沉淀話題,積累語言。再次,在閱讀對話教學過程中,時時關照學生自我的體驗。引導學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之中,反復地揣摩,仔細地推敲,認真地品味,不斷地咀嚼,走進文本言語的深處,走進作者心靈的深處,去傾聽文本的聲音,去感受文本的色彩,去體驗文本的意境,去觸摸作者以及自己的情愫。
四、作業
1.聽寫生字詞。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擬人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背誦課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感悟草原的“人情美”,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復習導入
齊背第1自然段,“回味”草原的美麗景色。
二、感悟“人情美”
1.師:上節課我們欣賞了草原的美景,這節課我們來感受草原的人情。
自讀自悟課文2~5自然段:用“~~”畫出主人迎客、相見、款待、話別的有關語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在書上圈點批注)
2.師生互動對話。
先讀自己所畫的語句,再說自己讀出的印象。
。1)遠道歡迎:男女老少、各色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飛過來、幾十里外、歡呼著、飛馳著、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飛過小丘。(歡迎的人多,場面盛大,熱情好客)
。2)相見握手: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心情激動,場面熱烈,熱情好客)
。3)盛情款待:奶茶奶豆腐羊肉,舉杯敬酒唱歌,禮貌親熱微笑,干部老翁姑娘。(非常尊敬,氣氛熱烈,熱情好客)
。4)斜陽話別:飯后,套馬、摔跤、舞蹈、騎馬;夕陽西下,不忍分別。(氣氛融洽,情意深厚,熱情好客)
3.師:蒙古族人民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深刻的印象,這其中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熱情好客”!
指名四人朗讀2~5自然段,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的特點。
4.面對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課文中沒有直接寫出來,但我們可以透過2~5自然段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此時的心情?
板書:人情美、興奮動情。
點評
“人情美”這一部分內容的閱讀,是本文教學的又一重點。上述教學設計,在閱讀對話教學中,注重凸顯兩個方面的價值引領。
一是,凸顯核心話題的價值引領。在“人情美”這部分內容的閱讀中,引導學生緊緊扣住一個話題——“自讀自悟課文2~5自然段:用‘~~’畫出主人迎客、相見、款待、話別的有關語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边@是一個很好的核心話題,它使課文2~5自然段中紛繁蕪雜的閱讀對話點得以刪繁就簡,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自主交流的時空。在這個核心話題的價值引領下,閱讀對話教學過程就會變得簡約,但卻又是內涵豐富的。
二是,凸顯文本核心的價值引領。在學生對2~5自然段中的“人”作了多元解讀后,一方面需要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凸顯文本核心的價值引領。教學中,要把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這一核心價值凸顯出來,并通過朗讀讓“熱情好客”在學生的腦海中定格。
三、感悟“蒙漢情深”
1.引讀:同學們,草原上景色美,讓作者愉快驚嘆;草原上人更美,讓作者興奮動情。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是呀!——(生齊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2.請聯系全文理解這兩句詩。
3.師生互動對話。
板書:蒙漢情深、依依惜別。
(1)“蒙漢情深”是什么意思?“蒙漢情深”體現在哪里?
。2)“天涯碧草”是什么意思?“天涯碧草”體現在哪里?
。3)展開想象,說說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
(4)從這兩句詩中,你讀出了什么?(蒙漢情深,民族團結)
(5)課文以詩結尾,你覺得怎么樣?(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4.指導誦讀。
點評
抓住課文結尾這兩句詩總結全文、升華主題的特點,把“詩句”附著在“文本”中作感性解讀。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讓“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文本主題得以歸結升華。最后,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達形式上,來領悟作者以詩結尾的“妙筆”。)
四、品味“文字美”
1.選讀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比喻句、擬人句,靜態描寫、動態描寫,寫景、敘事、抒情;優美詩句……
2.出示文中幾處矛盾的語句,引導學生品味。
(1)“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2)“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4)“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
點評
《草原》這篇課文語言簡潔生動,情感真切自然,是一篇文美、景美、情美的典范作品。老舍先生不愧被譽為“語言大師”,文中比喻、擬人信手拈來,其中最鮮明的語言特色是老舍先生故意將互相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地熔于一爐,在看似矛盾的語言背后,可以讓讀者讀出豐富的內蘊。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對這么多清新自然、貼切傳神、內蘊豐富的語言文字,需要引導學生作“反芻”式的品味。在文本解讀過程之中,注重文字品味,把語言的內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在文本解讀結束之后,作“反芻”式的文字品味,豐富積淀學生的語感。
五、 總結全文
讀著老舍先生的《草原》,我們仿佛也作了一次身臨其境的草原之旅。草原的景色美,使人愉快驚嘆;草原的人情美,使人興奮動情;蒙漢情意深厚,使人依依惜別。
六、作業
1.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2.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3.聯系課文,搜集資料,了解內蒙古民族風情。
板書設計:
景色美(愉快驚嘆)
草原人情美(興奮動情)
蒙漢情深(依依惜別)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選擇生活中熟悉的一個人作為寫作對象,寫他的一兩件事。
2、注意突出人物的特點。
3、自擬題目。
教學重難點
突出人物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復習課文入手:同學們,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幾位很有特點的人物——任長霞、袁隆平、凡高、愛因斯坦,他們都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一想到這些人物,你就想起了關于他們的哪些事情?
2、交流后小結:這些人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品質上與眾不同,才使人難以忘記,而這些性格特點又總是通過一些事情變現出來的。
能透過一件件小事就看到人物的內心,那是很了不起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練練這樣的本領。
二、選定“熟悉”的人。
與這個人打過叫道,共同做過或經歷過一些事情。不僅有直接的了解還有部分的簡介了解。
1、學生選定一個熟悉的人,回憶有關她的一切事情,然后對他的性格特點用一個到兩個詞語進行概括。
2、交流:用一件事情來說明他的性格品質特點。
要求:事情要典型。
3、指導學生用多件事來寫人物。
注意:幾件事不能互相矛盾。兩件事可以以概括描寫和具體描寫相結合,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體記敘一兩件事。
4、學習用對比的方法來寫人物。
A、同一個人的前后變化比。
B、對一個人的認識前后比,突出品質。
C、一個人同另一個人比,以突出其中一個人。
5、人物的性格特點突出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方面來變現。
三、草擬片段:用具體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的特點。
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教學反思
自從接觸作文教學以來,我一直為批閱作文而感到“痛苦”。這痛苦一方面緣自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另一方面則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面對的卻是大量不盡人意的作文。曾想,如果批閱的是優秀作文,那感覺應是春風拂面,何等的身心舒爽。∵z憾的是,我很少進入這樣的佳境。于是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總結得失利弊,尋求解決方略,以減輕自身的“痛苦”,現歸納為以下幾小點,供大家指點。
1、教學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
2、社會方面的原因
學生在課堂學習寫作,是通過社會各種渠道接受有關寫作的信息?墒,學生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又不參加勞動,生活積累較差。所以,學生的選材范圍窄,語言空洞無物。
尤其是學生寫同類型的作文較多后,再寫,他們的選材范圍就只有那么一點大了,寫這篇文章是這個題材,寫那篇文章還是這個題材,只是作文的題目不同而已。
所以我深切地覺得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和搜集資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過去與今天,歷史與發展。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品味語言的優美,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6~8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由閱讀導語和1~4課,課后資料袋以及P168補充閱讀材料《拉薩古城》
1、認識生字,自己勾畫喜歡的詞語。
2、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明確關于西部的話題。
3、聊一聊:
通過四篇課文,你對祖國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氣候,風俗,歷史,發展……
二、提問
關于西部,你還有哪些話題愿意和大家交流?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內容?
在筆記本上進行羅列:
草原風景
蒙古族的生活
絲綢之路
匈奴族的遷徙
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設兵團(解放軍進疆)
青藏鐵路
拉薩
藏教寺廟……
三、網上查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及圖片,重要的在筆記本上做簡要記錄,同學之間做交流
四、處理精讀課文
1、《草原》:
⑴明確:
課文從兩部分內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熱情好客。
⑵體會:
靜態的景物描寫;動態的迎客場面。
2、《白楊》:
⑴生存環境──茫茫戈壁,渺無人煙
、泼鞔_:
白楊的形象外型──高大挺秀,筆直
個性──堅強、不動搖、適應力強
、敲鞔_:
寫白楊是為了突出像白楊一樣堅強勇敢扎根邊疆的'建設者,結合閱讀鏈接內容(艾青《帳篷》)明確借物喻人的寫法。
3、學生解決課后練習,教師做適當指點。
4、背誦描寫草原和白楊的有關段落。
五、處理略讀課文
1、《絲綢之路》:
借助標志性詞句進行分段訓練。明確作者以回想的筆觸描寫了發生在公元前115年的東西方交流的一個場面。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漢字的讀音、形狀、意義,展示漢字藝術,感受漢字的美感,了解漢字演變文化。
2.學習搜集整理資料的常用方法。
3.通過參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漢字,使學生們更為規范地使用和書寫漢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實際圣湖了解古詩、歇后語、對聯、故事等材料,辦一次主題班會。
2.在網上觀看中國漢子聽寫大會
課時安排
4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漢字不只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讓我們繼續)白話文(進行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了解,加深對漢字的熱愛,并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點事。我們每天都和漢字打交道,你是否覺得非常喜歡漢字呢?讓我們認真閱讀《我愛你,漢字》提供的閱讀材料,并從中受到啟發。
二、快速閱讀,明確任務。
1.學生讀《我愛你,漢字》活動建議,思考:
(1)搜集更多的'資料,圍繞漢字的歷史或漢字書法,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
(2)調查學校、社會用字不規范的情況,如,調查同學的作業本、街頭招牌、書籍報刊。
2.課堂交流。
(1)學生自由發言。
(2)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三、研讀活動建議,制訂計劃。
1.學生研讀《我愛你,漢字》活動建議。
2.讓學生補充建議。
3.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合小組。
(1)漢字演變過程研究小組
漢字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讓我們閱讀提供的材料,再搜集更多的資料,了解漢字的歷史。
(2)錯別字、不規范用字研究小組
搜集因為寫錯漢字、讀錯漢字、不規范使用漢字而發生的笑話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在調查的基礎上,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或者給有關部門寫建議書,反映調查情況,推動社會用字規范化。
(3)書法作品介紹與欣賞小組
搜集書法作品,辦一個書法展,欣賞漢字的優美,向班級有書法特長的同學請教練字的方法。
4.指導學生寫好活動計劃方案。xxx小組活動計劃方案
活動時間參加人員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展示方法
四、自讀“閱讀材料”。
1.學生閱讀。
2.根據自己的計劃方案,選擇性閱讀。
四、教師總結。
通過這次學習綜合性學習,讓我們感到了漢字的歷史悠久,從甲骨文演變到今天的漢字。漢字不但非常神奇、有趣,而且還可以編成字謎、組成詞、變成成語……從形狀上說,漢字又很形象、美觀,這些都讓我們初步認識了漢字文化,加深對悠久豐富的中華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同時,我還懂得了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五、作業布置。
1.認真閱讀《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
2.搜集相關資料。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明確孫臏取勝的直接原因。
2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嘗試發現
1、導入新課
同學們,賽馬是我國古代貴族最喜愛的一項運動。賽馬,不僅要體現馬的實力,還要體現人的智慧。你們想了解一下古代的賽馬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回到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去看看齊國的田忌是怎樣和齊威王賽馬的,在這次比賽中,我們受到怎樣的啟迪。
2 、教師范讀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聽老師讀課文,聽的時候要專心,看能不能指出老師讀錯的地方。
3 、學生仿讀
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也就是你喜歡默讀就默讀,喜歡大聲讀就大聲讀,喜歡輕聲讀就輕聲讀?纯醋约耗茏x懂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詞語、句子和標點。一會兒交流時,可以向大家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也可以提出問題請大家幫助。
4 、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對話部分)
5 、學生自讀發現問題
師: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讀懂了課文中"掃興"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田忌正在高興的時候賽馬失敗了,變得興致低落。
生:我讀懂了課文中"垂頭喪氣"這個詞語是形容田忌賽馬失敗后失望的神情。
生:我讀懂了"挖苦"的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師:實際上孫臏是不是在譏笑田忌呢?
生:我讀懂了"胸有成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經有了周密完善的考慮。師:課文中是誰胸有成竹?
生:我讀懂了"得意洋洋"的意思是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師:課文中說誰得意洋洋?
生:我讀懂了"夸耀"的意思是向別人顯示自己有本領、有功勞、有地位、有勢力。本課是指夸耀自己的馬有本領、有功勞。
生:我讀懂了"目瞪口呆"的意思是形容因吃驚而發愣的樣子。本課是指齊威王剛才還在得意洋洋,現在沒想到會輸了,所以嚇得目瞪口呆。
生:我知道課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田忌、齊威王、孫臏。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孫臏是戰國時的一位軍事家。(教師板書:田忌 齊威王 孫臏)
生:我明白了在田忌和齊威王的兩次賽馬中,第一次,田忌輸了,第二次田忌贏了。
A.第一次賽馬是怎樣進行的? 請用--找出有關句子。(抽同學讀,再請同學到黑板上貼圖,邊貼邊講)
田忌為什么輸了?(用﹏﹏劃出表現田忌輸后神態的句子)
?B.第二次賽馬是怎樣進行的?請用--找出句子。(請同學貼圖,邊貼邊講)
田忌為什么贏了?(因為他調換了順序)用﹏﹏劃出第二場、第三場比賽后齊威王的神態。第一場比賽齊威望仍然贏了,但是課文沒有具體描寫他的神態,大家想象一下第一場比賽后齊威王的神態。(仍然是得意洋洋的)
師: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充分質疑)
生:孫臏是怎樣想出"調換順序"這個比賽方法,使田忌取勝的?
生:"調換順序"這個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怎么想不到?
生:孫臏怎么那么胸有成竹呢?
生:當時田忌有沒有失敗的可能?
生:齊威望每個等級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可能取勝嗎?
二、小組合作學習
師: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好,下面我請大家以小組的形式討論這些問題,你們對哪個問題感興趣就討論哪個問題,小組的每個同學都要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小組:我們小組討論"孫臏是怎樣想出'調換順序'這個比賽方法,使田忌取勝的?"
討論結果:孫臏通過仔細觀察看出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再通過認真思考想出了"調換順序"的方法使田忌取勝了。
第二小組:我們小組討論"孫臏怎么那么胸有成竹呢?"
討論結果:因為孫臏看到齊威王得意洋洋、不停地夸耀自己的馬的樣子,知道他一定還是按照原來的方法比賽。因此,只要田忌的馬調換順序就一定能取勝。
第三小組:我們小組討論"調換順序"這個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怎么想不到?
討論結果:田忌三場都輸了以后只顧著自己生氣,沒有認真觀察雙方馬的能力,沒有從齊威望得意洋洋的神態上進行具體分析,所以,這么簡單的問題他也想不出來。
第四小組:我們小組討論"當時田忌有沒有失敗的可能?"
討論結果:假如齊威的馬也調換順序就有可能失敗。
第五小組:我們小組討論了"齊威望每個等級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可能取勝嗎?"
討論結果:田忌要取勝除了調換要有順序以外,還要掌握齊威望的心理。
?三、引導探究學習
"只要調整一下出場順序,就能取得比賽的勝利。"如果你是謙虛的齊威王,當你發現第一場田忌用下等馬對自己的上等馬時,你會怎樣調整,為什么?(請同學上黑板貼圖,根據自己的'設想邊貼邊講解)
【評析】
《田忌賽馬》這節課,以課堂"創新"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有益的、大膽的嘗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能力訓練化
這節課重視了學生能力的訓練,特別是科學思維能力的訓練。本課教學中深入剖析了孫臏的思維過程,學習了孫臏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視了思維過程的訓練。練習題的設計,要求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加強了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自學發現"到"發言比較"三個小環節都是學生獨立自學的過程。
2?目標問題化
這節課緊緊圍繞著大目標,設計了眾多的小目標,而每個小目標都是以小問題的形式展現,環環相扣,逐層深入。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的科學思路,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3?高效省時化
這篇課文一般授課時是二課時,而這節課僅用一課時就走了一個"來回"趟,授完全部內容。從"導入"到"發言比較"是"來"趟,單刀直入,抓住幾個重點問題,從內容到中心,讓學生明白了孫臏取勝的原因;從"引導探究"到"訓練驗證",是"回"趟,從中心到內容,分析詞
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綜合訓練,能力測驗,結束全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10-01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09-10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6-27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9-21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4-12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01-06
教案五年級下冊語文02-07
北京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豐碑》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