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5篇(精品)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和8個詞語,同時認識“壁、虎、逃、蠅、姨”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老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
教學重點:
l、認識生字和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小魚、老黃牛、燕子尾巴用處的詞、句,并了解它們尾巴的功能。
教學難點: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電腦出示:壁虎圖,了解壁虎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4、教師歸疑:(電腦出示)
(1)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誰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嗎?為什么?
5、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1、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借助拼音讀文,邊讀邊思考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
2、把畫出的生字自己多讀幾遍,讀后同桌小伙伴互相讀一讀。
3、電腦出示生字詞,請學生讀一讀。
w7i xi3ng ji7 1 shu3i b$ 1 q!
尾 想 姐 阿 甩 伯 啊 起
難看 姐姐 撥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難過
4、指名讀課文,聽聽他們的讀音是不是正確?
5、簡單說說每幅圖的意思,最后連貫地說幾幅圖的圖意。
4、看圖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說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二、學習1、2自然段。
l、學生自己輕聲讀1、2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小壁虎為什么措尾巴?
板書:掙斷
2、實物投影演示:小壁虎是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呢?課件演示“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3.從課件的演示中,你能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點嗎?
4、小壁虎沒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還有別的原因嗎?書上是怎樣說的?請學生讀一讀第二段。
5、小壁虎沒有尾巴心情怎樣?請學生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自己練習讀、教師指導讀、指名讀。
三、學習3、4、5自然段。
(一)1、教師過渡語:小壁虎沒有尾巴認為很難看,它都向誰去借尾巴了?快速讀讀3、4、5自然段。
教師板書:
小魚
借尾巴 老黃牛
燕子
2、誰能用“先……然后……最后……”把這句話說完整。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教師導語: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呢?自己出聲讀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用筆劃出小魚是怎么借的詞和句。
2、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小河邊 小魚 撥水
3、比較句子:
(1)小魚姐姐,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
(2)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這兩句話有哪些不同?哪句好?為什么?教師指導讀第一句。
4、分角色朗讀這段話?學生可以加上動作進行表演。
5、教師指導朗讀這段,應讀出小壁虎難過和小魚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樣子。
6、小魚把尾巴借給小壁虎了嗎?為什么?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
7、總結學法:你們是怎么讀懂這段的?
電腦出示:
(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2)它看見誰在干什么?
(3)小壁虎說了什么?
(4)對方是怎樣回答的?
(三)學習第4自然段。
l、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學習。
2、請小組匯報學習過程。
教師板書:大樹上 甩 趕蠅子
3、提問:老黃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這是一般的蠅子嗎?
4、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
(四)放手讓學生結合思考題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
l、請學生說說學懂了什么?
2、分角色讀第五自然段。
教師板書:屋檐下 擺 掌握方向
(五)電腦出示三幅圖:教師提問:小魚、老黃牛、燕子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你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
(六)學習6、7自然段:
1、教師過渡語: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它爬呀爬,只好回來找媽媽,結果怎么樣了呢?
2、自己出聲讀讀這6、7兩段,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板書:高興 長出
3、從哪兒知道的?讀一讀。
4、小壁虎長出一條新尾巴心情怎樣?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應該怎樣讀?自由讀、教師指導讀、指名讀。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教師板書:再生 保護
(七)讓學生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表演全文。
(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的興趣。
l、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自然界中其它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用處?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用處?展示學生查找的圖片組織學生討論。
2、讓學生介紹其它小動物的尾巴的用處,想想小壁虎怎樣向它們借尾巴,依照課文的3、4、5段的寫法自編一兩段說給大家聽。
3、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從中找答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并能正確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好課后練習。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準生字的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教學難點:
力求把作業寫得正確、規范、漂亮。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
學生帶頭飾進行分角色表演。
二、識字教學
(一)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1.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讀生字和會認字。
2.同桌小伙伴互讀生字和會認字,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通過做猜字游戲鞏固生字和會認字。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義。
1.學生自學生字,想想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的形,通過組詞、說句了解字義。
2.分小組討論2、3個字,比比誰記憶字形的辦法最好。
3.請小組同學匯報,或小老師講解,其他小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
尾:w7i 半包圍結構,可以用學過的“筆”字記憶,去掉“竹字旁”換掉“尸字頭”,也可以用順口溜記憶:“尾巴尾巴,尺字沒捺,毛字在下。”組詞:尾巴、尾數、船尾。
想:xi3ng 上下結構,可以用“您”來記,去掉上面的“你”字,換成“相”字就是“想”。組詞:想念、想象。
姐:ji7 合體字。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祖國的“祖”去掉“示字旁”換成“女字旁”就是“姐”字。還可以用順口溜記:一女一目下橫長,見了妹妹喜洋洋。組詞:表姐、姐姐、姐妹。
阿:1 合體字,可以用“河”字記憶,把“三點水旁”換成“耳刀旁”就是“阿”字。組詞:阿姨,說句:“我的阿姨長得很漂亮。”
啊:1 合體字,可用“阿”字來記,加上“口字旁”,就是“啊”字。也可以用順口溜幫助記憶:口加阿還念啊,放在句里表驚訝。說句: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甩:shu3i 獨體字,可以用“用”字記憶,編順口溜:“用”字最后一筆向右甩,就念甩。組詞:用尾巴、甩掉。
伯:b$ 合體字,可以用“白”字加上單人旁,就是“伯”字。也可以用“拍”字去掉“提手旁”換成“單人旁”就是“伯”字。組詞:伯伯、大伯、伯父。
起:q! 半包圍結構的字。用熟字換一部分幫助記憶:“起”字用“趕”來記,把“干”換成“己”就是“起”字。組詞:一起,起來。
4.電腦出示詞語,學生讀:
難看 姐姐 撥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難過
三、寫字教學
1.學生自己獨立觀察生字的結構和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描紅,邊描紅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2.學生描紅后試著在書中田格中寫一個。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修改。
3.學生提出書寫有困難的字。
(1)教師指導書寫“姐”字。
①由于“姐”字中的“女字旁”學生總是寫不規范,所以教師可以做成課件。
電腦先出示一個帶田格的“女”字:
②點擊鼠標:在“女字旁”邊出示一個帶田格的“且”字。
③請學生觀察“女”字或“女字旁”的字法。
點擊鼠標:在“女”和“且”的下面出示一個田格:
點擊鼠標:在田格中出示一個紅色的“女字旁。”
④請學生觀察“女”和“女字旁”有什么不同?
⑤教師強調:“女字旁”第一筆“撇點”,要注意撇長點短。“撇”“點”的交又點在橫中線下面;第三筆是“提”不是“橫”,起筆在橫中線下邊一點寫在橫中線上,不能出“撇”的頭。
⑥點擊鼠標出示一個不規范的“女字旁”。
請學生觀察第二個“女字旁”書寫規范嗎?哪筆寫得不準確?(第三筆“提”起筆再高一點,不要與第一筆“撇點”的交叉點重合在一起。教師點擊鼠標:“提”往上移。讓學生觀察這樣書寫就規范了。)
⑦教師點擊鼠標在第一個“女字旁”的旁邊加上“且”字。
此時電腦屏幕板書為:
⑧學生在書中第二個空白田格上練習書寫“姐”字。
⑨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進行評改。
(2)教師指導書寫“阿”和“啊”字。
①學生觀察書中的范字“阿”說說重點筆畫的占格位置。
②學生邊說邊觀察電腦書寫“阿”字。
點擊鼠標出示一個空白田格,
點擊鼠標出示;阝
點擊鼠標出示:一
點擊鼠標出示:口
點擊鼠標出示:亅
③請同學觀察“啊”字的重點筆畫位置,請學生說一說,學生邊說電腦邊進行書寫。
點擊鼠標出示:口字旁。
點擊鼠標出示:阝
點擊鼠標出示:一
點擊鼠標出示:口
點擊鼠標出示:亅
④請同學觀察“啊”字中的“阿”與“阿”字的書位置有什么不同?
⑤學生練習書寫“阿”和“啊”字。
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間進行評改。
(3)教師指導書寫“尾”字
①請學生觀察帶田格的“尾”字。
②電腦博士指導書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尺”字,點擊鼠標:(課件)去掉“撇”再縮小變成偏旁。點擊鼠標:出示“毛”字。
③學生描紅后,試著獨立寫一個。
④實物展臺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改。
⑤學生修改后,再在書上獨立寫一個。
⑥展示作業或同桌評價。
(4)學生獨立在書中第二個空白田格上練習書寫:甩、伯兩個字。寫后同桌互相評改。
(5)展示優秀作業和進步作業。
四、鞏固練習
1.學生在生字本上獨立書寫生字,每字3遍。
2.學生抄寫詞語,每詞3遍。
3.照樣子填空,再讀一讀(電腦出示練習)
小魚(游)來(游)去 壁虎( )來( )去
燕子( )來( )去, 小狗( )來( )去
①先讀讀題目要求。
②讀讀樣子。
③想其它3個怎么填?
④指名說一說。
⑤點擊鼠標,出示:
壁虎(爬)來(爬)去
燕子(飛)來(飛)去
小狗(跑)來(跑)去
⑥指名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2
《鄉村大道》這篇課文是郭小川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詩歌,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奮進。但是由于此詩所描繪的情景與現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詩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而且洋溢著真摯的革命激情,要讓學生真正讀懂這首詩,領會其內涵,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交流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感悟、品味詩歌蘊涵的內容,體會它的形式美。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充當一個搭建平臺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讀、思、議,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與詩人的心靈相碰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理解課文,了解詩歌內涵:經歷風雨,生活才有意義,才會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鄉村大道”的含義。理解詩歌最后一節的意思,使學生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個“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們將要學習的第十單元《路》就從不同角度給我們介紹了“路”的不同含義。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鄉村大道》。
2、板書“鄉村”。說說你心目中的鄉村是什么樣的?補充寫上“大道”。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人們都說鄉村小道,為什么作者說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 2、教師簡介《鄉村大道》的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1)請四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其余學生認真聽,聽后根據要求評價。)
(2)同桌分節朗讀課文,讀后交流,注意傾聽同桌的意見。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準確、通順。
四、創設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節。
(1)自讀課文第1節,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比喻句。
(4)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么?從這個比喻句中,你知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
(5)交流。(鄉村大道的特點是長遠、寬闊。)
(6)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長遠、寬闊的圖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
2、學習第2節。
(1)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詩人把鄉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這節寫出了鄉村大道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兩個比喻句,讀出它的曲折。
(3)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險峻、曲折的畫面。
(4)結合課件,自讀第2節,體會鄉村大道的險峻、曲折,重點指導朗讀“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黃河的浪濤還要多”。
(5)齊讀第2節,讀出自己的體會。
(6)看著課件,師生合作讀1、2節,教師引讀比喻句,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長橋、絲絳、險峻的黃河和干涸的溝壑,詩人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這與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么,詩歌的哪一節描寫了詩人在農村的生活?
3、學習第3節。
(1)自讀第3節,思考:你讀了這節,讀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學生質疑。如:“為什么凡是前來的都有遠大的前程,不來的只得老死峽谷?”
(4)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第2句。
(5)討論:詩人為什么要寫他在農村的生活?
(6)交流。(這段農村生活也是詩人人生之路的'起點。)教師隨機指導朗讀第1句。
(7)齊讀第3節。
4、學習第4節。
(1)默讀第4節,思考:這一節與前三節有什么關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節是對前三節的概括和總結,是前后照應的關系。)
(3)自讀,你體會到什么?
(4)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聯系前三節內容來談體會,使學生體會到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就如這鄉村大道一樣不會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險峻的,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帶著自己的體會飽含激情地朗讀第4節。
五、感情升華。
1、前面同學們質疑: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現在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課后反思:
1、從單元主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本單元的主題是“路”,學生對“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狹隘的,為了讓學生對“路”有更廣泛的了解,我首先以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導入,給學生造成懸念,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課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應先從課題開始。在板書課題時我分兩次寫,先寫“鄉村”,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鄉村,再板書“大道”,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學生經過思考,提出了幾個有價值性的問題: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這就把課題和課文緊密聯系起來,把對題目的理解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另外,在理解課文時引導學生就難理解的句子質疑問難,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養了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感悟。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瑯瑯、情意濃濃”。《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本課的教學就突出了這點,重在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只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范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并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為“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洼的秋天》、《邊塞新歌》、《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作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1、課件出示恐龍圖。
師: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
2、學生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識記“恐”。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
2、揭題“恐龍的滅絕”,讀讀課題。
(二)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朗讀中的難點(字音或長句),師生共同練讀。
2、同桌互讀,讀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
4、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都很好。現在,我們先來看看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
5、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出示第一句,讀句子。說說你了解到哪些知識?
知識點:“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
對3000000、200000000等數據比較陌生,教師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
(2)朗讀指導,練習。
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了呢?”
(三)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比第一次讀要有所進步。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請一名學生: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借冬眠來躲避寒冷耐不住嚴寒)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請一組學生讀:另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長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的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而且形式新,學生興趣高。)
(四)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學生自由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學生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學生書寫,點評。)
4、學生練寫,展示佳作。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介】
《想他人沒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譽的故事。從而教育同學要愛動腦筋,常想他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局部詞語的意思,會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說話。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同學的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⑴ 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⑵ 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文本對話,感悟課文內容;
⑶ 巧設空白,通過對比探究,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⑷ 通過拓展資料,豐富知識,擴大閱讀面,體驗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常想他人沒想到的事能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并樹立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
2、難點:
用“雖然……但是……”來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提高同學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經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張畫時,不由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衣著一身綠裝在林子里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么不滿意?看到最后一張畫時,為什么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同學的回答,出示課題:想他人沒想到的事)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考慮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1、畫師要考徒弟什么?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屏幕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譽。
讀一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么?為什么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譽?)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問題自身去找一找。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⑴ 大徒弟畫了什么?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小駱駝)
⑵ 二徒弟畫了什么?從哪里看出多?(板書:許多駱駝頭)
⑶ 三徒弟畫了什么?讀一讀畫的內容(板書:兩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里看出很少?(幾條、一只、另一只)
4、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課件顯示三幅畫)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么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譽?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
畫師是怎么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評評三位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5、畫師是怎么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 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 理解“若隱若現”。
課件顯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② 你;③ 好像。應選擇哪一種?連起來說意思。
⑶ 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的?
6、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么稱譽小徒弟的畫了嗎?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用“原來──”說話。
7、小徒弟是怎樣表示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8、齊讀課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示出來。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他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俺們再來學一篇。
1、《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里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么表示出香的?
2、關于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著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3、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他人沒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導語:講了這么多創新的故事,老師也想考考你們有沒有創新思維。俺們也來“畫駱駝”,比比誰畫得駱駝大。
啟發:課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贏得了稱譽,現在俺們要畫大,俺們可以用──“以小襯大”的方法來表示。
2、每人在白紙上畫,而后交流。
3、總結道理: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俺們應該怎么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他人沒想到的事)
五、板書設計
想他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畫師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設計意圖
根據課改精神,針對教材特點,并聯系同學實際,俺對本課教材做了如下處置:
1、故事連故事,讓同學入情入境,自主學習:
新課標倡議的是自主學習的精神。或許,很多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身學習”或“自由學習”。俺的理解是,自主學習應該是師生互動,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因此,上課伊始,俺就用一個故事導入課文,激起同學的興趣。接著學習課文中的故事,學完后又引出類似創新的故事。整堂課,同學都在聽故事,學故事、用故事中增加知識,為同學創設了一種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俺想,這對三年級的同學來說,既符合他們那種的愛聽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同學會非常自覺、主動地學習。
2、文中留空白,讓同學動腦動口,主動探究: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復印教材時,俺故意把它隱去,目的就是給同學一次考慮練說的機會: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么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譽呢?由于文章在關鍵之處嘎然而止,這樣很容易激起同學的好奇心理,發生急于補充教材的激動。而后,組織同學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身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明白師父稱譽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導同學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說一說,這樣,既鍛煉了同學的口才,又提高了同學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同學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俺想,這比直接讓他們去讀畫師的話要好的多。
3、課后設拓展,讓同學動手實踐,主動體驗:
《語文課程規范》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對此,學完課文后,俺交叉了兩個故事。它們既是對課內知識的補充,又是課外知識的延伸。俺想這對同學在寫作文時如何構思、選材都會有一定的好處。當然,假如一味地聽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單一。最后,俺在新課快要結束時,布置了一個實踐操作:書中競賽看誰駱駝畫得多,俺們就來競賽看誰駱駝畫得大。(對采用何種競賽,俺考慮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來的思維火花──競賽駱駝畫得大)這樣的題材,有順手捏來之妙處,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疑。通過競賽,鼓起了同學想創新的欲望,學到一點點以小見大這種創新的方法,體驗到創新的滋味,又在創新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創新頭腦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要平時積極動腦,常想他人沒想到的事。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能正確劃出寫野兔與老鷹搏斗的句子。
4.感受動物之間搏斗的驚險,體會野兔以弱勝強的計謀。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人新課。
1.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兩種動物,它們是——(教師出示“野兔”、“老鷹”貼圖)
師:小朋友們,你們是怎樣評價這兩種動物的?請用·怎么樣的野兔”或“怎么樣的老鷹”來說一說。
2.師:當野兔遇到老鷹后,會發生什么事呢?
3.師:今天呀,我們可要認識一只不平凡的野兔,看看在它身上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說一說,你們都聽到了些什么內容?
2.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
3.檢查自學情況:
4.接龍讀課文。[小學教學設計網--更多滬教版教案]
三、抓住重點,學習主文。
1.學習第一節:作者在野地里發現了什么?齊讀第一節。
2.引讀第二節:我正要去追——(生讀)
3.重點學習第三、四節:
(1)自由讀。說一說:在這兩小節中,你們讀懂了些什么內容?師板書
(2)師:弱小的野兔是如何用巧計戰勝了兇悍的老鷹的呢?請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找出老鷹向野兔進攻的句子,用曲線劃出;野兔用巧計戰勝老鷹的.句子,用直線劃出。
(3)小組合作學習。
(4)反饋交流。隨機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讀出老鷹的兇猛,野兔的機敏。
(5)師:這真是只不尋常的野兔,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節,領略這一奇異的景象。
齊讀第三、四節。
(6)師:現在,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插圖和提示,來說說野兔是怎樣用巧計戰勝老鷹的。
忽然野兔,。那只老鷹,·突然,野兔,,一連幾下,,,。原來,。
1.師:學了課文后,這只野兔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請你再用“怎么樣的野兔”來說說。
2.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對呀,在一定條件下,弱者也能戰勝強者。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落實練習,課外拓展。
1.組詞:
割()放()府()
害()防()俯()
2.說一說:老鷹在天空中怎樣飛?演一演,再說一說,可以選用下面的詞語。
盤旋斜著身子撲棱扇動翅膀俯沖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經典教案07-18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3-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0-10
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教案語文05-11
語文的教案【薦】06-30
語文寫作教案07-10
語文《變臉》教案08-24
語文的教案【推薦】10-27
語文繁星教案07-27
語文的教案【熱門】11-17